2022国考趋势分析——行测篇

全文字数|3.1千
阅读时间|11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常识判断」板块
2.「言语理解与表达」板块
3.「数量关系」板块
4.「判断推理」板块
5.「资料分析」板块
由于国考报名人数达到新高,加之近几年来国考行测难度一直上升,所以很多小伙伴在考前已经预测到了2022国考行测会很难。
——但没有预测到的,是难度这么高。
2022国考行测可能超出了很多小伙伴的想象。
根据各个平台的吐槽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小伙伴不仅没有做完题目,而且没做完的数量还不少,蒙题数量在20道以下的已经算好的了;同时,原来普遍认为比较简单的「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板块难度暴增,有相当多的题光读起来就挺费劲的了。
可以看出,国考难度越来越高是几乎不可扭转的趋势,2022国考是有史以来最难的一次,或许也是未来十年最简单的一次。

一、「常识判断」板块
和西瓜考前预测的一样,「重要会议」「重要讲话」「重要事件」成为了今年国考「常识判断」的绝对主力,总书记讲话、建党百年大事件、脱贫攻坚、「十四五」规划、七一勋章等内容纷纷出现,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是否针对性进行了复习?
从今年这一趋势可以看出,未来的国考不出意外还会考相当多的「重要会议」「重要讲话」「重要事件」。
「三个重要」极为关键,不做针对性复习是几乎不可能答对的。未来,考生单凭自己的底子去「裸考」上岸的神话会越来越少。
未来关于行测「常识判断」的比拼,会越来越拼谁复习更细致,更了解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
法律方面的《政务处分法》《数据安全法》《行政处罚法》要么新修订,要么新增,且考得特别细致。
像「犯了什么错误应当撤职」「国家数据安全工作的负责部门」「降低资质等级是否要开听证会」「罚款100元以上能否当场收缴」等内容,单凭常识推理是相当难推出来的。
另外,近几年的常识判断板块很喜欢考「时间排序题」,而且此类题难度不低,经常在选项中夹杂一两个大家几乎不了解的事件,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除了「党政类」题目外,「初中常识」和「生活常识」类题目的难度也相当可怕,根据公考培训机构统计,此类题一共有4道,平均正确率只有惊人的33%左右(……)。难怪据说有的小伙伴走出行测考场就哭了,毕竟,开头的「常识判断」板块竟然十个中有八个不知道答案,心态受到影响是难免的。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板块
西瓜在之前分析过,由于「言语理解与表达」普遍被认为是最简单的板块,因此想要提升行测难度,最可能在该板块入手。
从2022国考来看,出题者确实「一步到位」,把该板块难度明显提升了一大截。
3个分板块情况分别如下:
1.选词填空
今年的「选词填空」,我只能说出题者「杀疯了」。
从头两道「单空成语题」开始,考生就明显感觉到,这题目怎么TM不讲武德啊?来骗,来偷袭我们这群公考萌新/老油条,这合适吗?
今年的单空题,出题者是卯足了劲把各种易错项往上面堆,考生做题时一眼看上去,除了正确答案,各个都像正确答案……很多干扰项要么词义特别符合,要么搭配很恰当,要么读起来很舒服,总之就不能让考生轻易排除。
多空题的绝对难度虽然依旧不高,但是出题者实在是太了解考生心理了,出的材料不仅又长又碎,还有各种「点缀」,什么引号、破折号、短句、排比句、凝练词,怎么让考生读着不舒服怎么来。到最后,可能考生十道题能做对九道,但却已经没时间做其他板块了……
2.段落概括
今年的「段落概括」,两个字总结:长!累!
段落概括题干都基本超过220字,个别的将近300字,维持了近几年来「段落概括」一贯很长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
读着太累了!
今年的题干基本上是转折词满天飞,总结句到处有。可以说,出题者把「反套路」玩透了,无论想通过总结段首段尾还是找「转折词」,所谓「解题秘诀」通通不好使,越想走捷径,越容易出事。
3.语句排序
一句话总结:今年的「语句排序」有3道题。
「语句排序」并不难,但有的小伙伴不太重视,也没总结过解题思路,这样并不合适。
事实上,如果做不好,「语句排序」可能是行测崩盘的第一根……大铁棒子,而不是稻草。在很多考生都能轻松满分的大背景下,放弃语句排序并不明智。今年出题者干脆出了3道,就是针对有这种侥幸心态的考生。
如果还是有很多考生想着放弃「语句排序」,那过几年国考出4道甚至5道都不是不可能,「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可不是那么平坦的。
(4)材料辨析
今年很干脆:没有「材料辨析」题。
这种2017年才新出现的题型,由于难度较低,区分度较差,今年被出题者直接淘汰掉了。
如果未来「公考热」一直降不下来,不排除这种题彻底消失的可能性。

三、「数量关系」板块
2022国考的「数量关系」倒是四平八稳,没有特别奇特的题目出现,可能是前几年题目难度已经足够高,出题者认为无需再强化难度了。
总的来说,这套卷子「数量关系」的简单题大部分考生都能做对,但计算起来可能比较复杂,甚至出现了四位数除以三位数的除法,稍微引入了一点「资料分析」的难度。
另外2022国考「数量关系」的陷阱还是挺多的,比如给出去年和今年两个未知数据,考生把去年的数据设为X解析就比较方便,但最后要求的是今年的数据,而答案中也出现了去年的数据。
当然,这种陷阱太普遍了,相信各位小伙伴都有不错的防御能力,应该……没有几个人中这种低级陷阱吧?
不出意料,今年「数量关系」最难的题目还是和概率有关,而且还是在文字叙述等方面设下了陷阱,诱导考生去用错误的方法解析。在前几天西瓜推送了一系列的「概率题」解题思路,不知道对大家是否有所帮助呢?

四、「判断推理」板块
1.图形推理
今年的图推题呈「两极分化」态势。简单的基本上看一眼就大概知道思路,十几秒就差不多解出了;难的则难上天, 不看答案可能一辈子都解不出来。
西瓜个人认为,「两极分化」可能会成为公考「图形推理」板块的常态。毕竟图推的思路是有限的,绝对难度并不好控制,所以干脆出一些常见的题型,再加入几道从未见过、难度极高的题目,就可以更好地测试考生的上限。
今年能出一个图16个球的「九宫格」题目,能出「七巧板」的分类题,还能出 纯黑图形的「元素数量」题,西瓜真是大开眼界。看来,我们永远不能低估「图形推理」出题者的水平……
2.定义判断
以前和「言语理解与表达」并列难度最低板块,今年也和「言语理解与表达」一样难度显著提升。
2022国考的「定义判断」,有的定义部分字数快赶上「段落概括」了,而且还掺杂了大量专业词汇,什么「归因不变性/归因折扣」「特定论域」「破碎化生境」「回指+先行语+明显共指关系」,看完之后脑瓜子嗡嗡的,感觉大脑明显跟不上出题者的思维。
——不过整体来说,「定义判断」仍然是绝对难度最低的板块,只不过今年理解起来比较麻烦点。
3.类比推理
没有太大变化,但考察「交叉关系」和「并列关系」的题目比例相当高,而且有一部分还是「多元素题」。同时分析3个元素之间的并列、交叉关系确实有一定难度,对考生解题时间的要求更高了,这点需要注意。
4.逻辑判断
没发现区别,也没发现新题型或新陷阱。整体难度和前几年难度近似。

五、「资料分析」板块
和前些年一样,题型、问法、解题难度都没发生太大变化。
不过,今年的「资料分析」需要阅读的数据量多了不少,一眼看上去密密麻麻全是各种数据,对考生「找数据」的效率要求更高了。
总结:
2022国考应该是历年来最难的一次,它并不全部难在题目做不出来,而是做对题目的时间要求太高。
「常识判断」更加重视党政知识,这点是可以预料的,未来的公考这方面的题目比例会更高。
「言语理解与表达」取消了较为简单的「材料辨析」板块,增加了「语句排序」的题目数量。「选词填空」的干扰项更难排除;「段落概括」的字数更多,「反套路」特征更加明显。
「数量关系」没得说,难题是真的难,计算量稍微提升了点, 陷阱也更多。
「判断推理」中,「图形推理」的难题更难,甚至有没见过的考点(解题思路);「定义判断」阅读时间和理解难度明显增加;「类比推理」更多考查难度最高的「多元素并列关系,交叉关系」;「逻辑判断」基本没变化。
「资料分析」题干阅读时间更长。
总的来说,2022国考对考生的解题效率要求极高,绝大部分小伙伴都没有做完题目。决心公考的小伙伴一定要复习更加勤奋,规划更加细致,尤其是要针对性训练自己的解题思路,做到逆水行舟,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