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奶视频被发到群里”恐怖经历,暴露出多少病态家庭


前几天,在四川泸州发生了一起备受关注的事件。
一位母亲不小心打开了女儿的档案袋,女儿从外面回来看到桌子上的档案袋,瞬间情绪失控,急的又哭又吼。
女孩说档案袋封条不能拆,拆了就不能用了,结果母亲轻飘飘地说了一句:我又不晓得。
从视频都能看出女孩当时的焦急无措。

事后,这位妈妈却转头把视频发到网上,文案是:
“无意拆了大小姐档案袋,急的哭起来了,吓得小的站着不敢动”。

这一事件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多大年纪都忍不住好奇心。”
“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边界感。”
“没有边界的,中国式家长就会一句,好,那我以后都不管你了。”
“为人父母真是一辈子的课题,至少要学会尊重孩子吧。”

一个档案袋密封条撬动了网络舆论场,显然不仅仅是这位母亲的问题,而是家长和子女的关系是否平等的问题。
没有边界感,又充满窥探欲的父母有多可怕?
是从小自己的日记本,就被父母偷翻的窒息。
是从小到大,父母永远不敲门就直接推门而入的阴影。
是那句“我都生了你,凭什么不能管你”的强势。
是出于一种“我是为了你好”,把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强加给子女的心态。

就在前几天,一位网友发了一条自己刚做新手妈妈时,一次“恐怖”的经历:
刚生完孩子几天,不知道婆婆什么时候,录了一段我给孩子喂奶的视频,然后一声不吭把视频发到了家庭群里。
家庭群里还有很多男性,因为是剖腹产,没力气骂婆婆,可是现在每次想起来,就觉得这事要记一辈子!

这是一生难以治愈的阴影。
翻开下面的评论,无数网友也曾遭遇过这种折磨:
我表妹坐月子的时候,给孩子喂奶!她公公一直站在她身边盯着,我表妹让他出去一下,结果她婆婆说:你一个老婆还怕看啊?吵了一个月子,孩子六个月时离婚的。
我闺蜜坐在床边排奶,上面什么都没穿,她偷拍我闺蜜发到家族群里。
夏天热,刚生完宝宝坐月子,只穿了一个内裤给宝宝喂奶,后来公公进来,老公婆婆都没反应,甚至都不给我拿床单盖一下



周国平在《人与永恒》中说: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
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任何关系无论多亲密,但凡界限消失,但凡有一个成员总是毫无分寸,就会不知不觉让隔阂横生。

之前,看到一段让人郁闷的聊天记录。
男生说:“宝~告诉你一件事。”
女生回复说:“啥事,肯定也没好事。”
男生:“哈哈哈,真聪明。”

磨磨唧唧半天,原来是女生的一套很贵的舍不得用的护肤品,没有经过女生同意,男友直接拿去送人了, 送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妈妈。
女生听到之后很急切地问男友:你要拿去送你妈?

男生解释说:我看别人送你的东西,放很久都没用,我就随手拿了一样。
啊,你不会生气了吧?
我现在告诉你也不晚,我不说你还发现不了呢。

女生顿时怒火中烧:“你不问问我就拿,你知道是什么后果吗?”
女生很生气,男生开始了他一连串的表演。
他先是用恋人的身份哄女友:“我俩又不是什么外人,有什么后果。”我的宝最懂事了

发现哄不好,男友转换了一下思路:
反正都是别人送你的,你一分钱没花,还心疼啥。

哎呀,哎呀,别计较了,我替你送的。狗头狗头。

女孩忍无可忍补了一句:
但凡你拿之前和我说,我都可以让你拿,你不问就拿就是小偷行为。
没想到,男生最后来了一句让人很反胃的土味情话,美化他不问自取的行为:“老公本来就是小偷,还偷走你的心。”


美籍作家伍绮诗的作品《无声告白》几度登上豆瓣热榜。
书中就描述了一个父母没有边界感的悲剧故事。
书中,詹姆斯和玛丽琳是一对美国夫妇。

詹姆斯童年跟着他父母利用假身份成为美国人,从小努力、刻苦并一路读完哈佛博士,甚至差点成为哈佛教授,却因为他长着一幅东方人的面孔,机会给了别人。
他只好去另一所毫不起眼的大学教书。他自卑、缺乏自信,无法与周围的朋友们融洽相处,毕生都活在无法融入白人社会的痛苦迷茫中。

玛丽琳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美国人,她的母亲希望她成为一个会打扫屋子、照顾孩子、会给哈佛毕业的优秀丈夫做各种美食的既平庸又典型的美国家庭妇女。
而玛丽琳的理想却是告别平庸,成为医生,她始终在尝试摆脱传统的束缚,但最终因成为家庭主妇而面临梦想破产,她感到不安和绝望,几度离家出走。
于是,詹姆斯把“成为真正美国人”的心愿强加给女儿莉迪亚,玛丽琳则模糊了自己与莉迪亚的边界,她将自己从事科研的心愿强加给莉迪亚,坚持要她从事科研,还说这是莉迪亚喜欢的。

莉迪亚因为亲子边界的溶解,用自己的人生去实现他人的愿望,从此,失去自我。
最终,她选择了自杀。
家人也好,朋友也好,恋人关系也罢
不管在任何人际交往中,都应该保留与他人的边界感。
任何一段关系,因为边界感缺失,都会生出无限烦恼和内耗。
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
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

可刺猬离的远虽寒冷,
但是却自在、舒适,
它给两个人相处留存了足够的空间,
这份距离有尊重,
不至于靠的太近而纠缠窒息。
再亲近的关系,也要留有边界。
守住自己的边界,尊重他人的边界,才能相处自如,久处不厌。
愿共勉。
好了,我是半耳聆,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