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圈”是个伪命题
“走出舒适圈,做更好的自己!”
与这类似的话语,想必大家在前几年没少听、没少看过吧?
注意一下哈,我用的是“前几年”,近两年呢,“走出舒适圈”已然被另一个截然相反的词语接管了热度。
这个词是啥,我先卖个关子,后面再说。

壹
为啥说“走出舒适圈”是个伪命题呢?
表述观点之前,得先确定“舒适圈”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这个词源自教育学的「舒适圈理论」,说是:人长久待在舒服的环境下,会因为生活安逸而不想动脑筋;但若把人带到比较险恶的环境,人经历了挑战和痛苦,反而会变得成熟。
以此推衍,“舒适圈”的意思就是:一个能让你感觉舒服的圈子、范围。
先插一句,我在查阅资料时,还不小心查到了另一个东西——舒适区(Comfort zone),这个指的是“心理舒适区”,跟网络流行词及其语意是不同意思的。
本文讨论的是“舒适圈”,注意区分哈。

贰
显而易见,“走出舒适圈”就是原版「舒适圈理论」的“大白话版本”。
如果你问说出这句话的人,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圈啊?他大概率会照搬「舒适圈理论」或与之类似的语句跟你解释。
举两个具体的例子。
1)某些团体、组织发起活动“走出舒适圈,参加某某活动”。说为什么要参加我们的活动呢?因为你平时缺少社交、缺少运动、缺少什么什么的,总之你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你就是走出了你自己的舒适圈,将会收获从未有过的体验。
2)你的领导、老板跟你讲,要走出舒适圈,不要只局限于眼前的“那一点儿工作”,要积极去学习、去奋斗,来,这个项目交给你,好好干!
乍一听是不是感觉都没啥问题?但是冷静想一想,好像都有点不太对劲。

活动组织让你“走出舒适圈”是为了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吗?不是。
他们就是为了让你参加活动,让他们收获金钱或流量。“走出舒适圈”只是个幌子,只是蹭个热度,只要你来参加活动,至于你是否“走出舒适圈”,是否能收获什么,并不重要。
领导、老板让你“走出舒适圈”是为了帮你提升吗?也不是。就是单纯的派活给你,而且是“加量不加价”。真要是“明码标价”,就不用搬出这套话语了。
再换一个角度来看。
如果你本就是想去参加这个活动,你会在乎是不是“走出舒适圈”吗?相反,你想参加这个活动,不就是正好在你的“舒适圈”里面么?
反过来想想,如果你不想参加这个活动,你会仅因为“走出舒适圈”去参加吗?例如一个曾因为不善音律,而受到诸多嘲笑、讥讽的人,会简简单单为了“走出舒适圈”,去参加一个“KTV唱歌活动”?大概率不会。
同样的。如果你就是想接领导、老板的新项目,无论是刷好感,赚取升职机会,还是刷经验,积累项目履历,都跟自己是不是要“走出舒适圈”没有关系。
现在是不是发现了,在以上两个示例里,“走出舒适圈”有没有好像都无所谓。你把它换一个词,似乎也能够说得通。
“如果你闲得蛋疼,就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吧!”
“如果你想折磨自己,就接手这个项目吧!”
也说得过去,结果可能也是一样。只是听起来没那么好听,因为没有上什么虚无缥缈的“价值”

叁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喷:啊你这个破写文的,根本就是在歪曲词义,“走出舒适圈”原本的意思根本不是这样的!
是否歪曲词义,这还真与我无关。我认为啊,讨论一个东西,得聚焦到它具体的应用场景,具体在生活中的使用方式。
例如“正能量”这个词。它源自一本伪科学书籍《水知道答案》,后被国内某教育培训集团作为侵犯女员工的借口,说是帮助女员工清除“负能量”,增加“正能量”。
现在更多是用来阐述“积极、健康”的意思。大量官媒、大V,都是如此。
你认为现在“正能量”这个词的影响力,更多是在于现在的实际应用,还是它来源时的语意呢?

如果硬是要讨论其语意,讨论「舒适圈理论」的释义,也可以。
我们抽离出其释义中的几个词语。
舒服、生活安逸、成熟。好词吗?好词!
有谁不想待在舒服的环境里吗?有谁不想生活安逸吗?多少人日日夜夜辛苦工作,就是为了几十年后能够待在舒服的环境里,生活安逸?
如果曾因为自己的不成熟吃过亏,当然也渴望自己变得成熟。
这些都是好词,都是没什么错误的词语。只是它们被各种其他的东西连成一句话,所以你乍一看感觉满眼的“好词”,这句话当然也不会差、不会错。
但是这句话一经应用,它就暴露出来了。就像上文我所举例的那两个,它就是用来当个幌子罢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很多语句、概念都是这样。例如我之前写过文章吐槽过的“狼性文化”。
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这些词句有什么问题吗?没有。
只是它们被“总结”为“狼性文化”。
而“狼性文化”实际运用则是尽可能压榨出员工的价值,让员工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不惜损耗生命来为企业、公司创造价值。
现在再想想,是我在歪曲词义吗?是应用这些词的人在歪曲词义。

肆
前文卖的关子,现在咱们揭底。
“走出舒适圈”我们已经很少能够听到了,现在更多的是“躺平”。
躺平就是降低自己的欲望,让自己感到“满足”。按照「舒适圈理论」来说,就是待在舒服的环境里。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怎么会被替换?
那么问题来了:你舒服吗?你现在真的舒服吗?

什么叫舒服?翻译翻译什么叫舒服?
这有什么好翻译的?舒服就是舒服嘛!
我就是想让你翻译翻译什么叫舒服!
翻译出来给我听,什么叫他喵的舒服!什么他喵的叫他喵的舒服!

舒服就是吃穿不愁、安居乐业、家庭和睦,没有精神或肉体上的痛苦,自由自在,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价值!
嗷~原来这他喵的叫舒服啊?那我舒服个屁啊!
为什么说“走出舒适圈”这个伪命题?
因为我根本就不舒服,我不舒服,我他喵的不舒服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躺平”?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达到、获取到他们原本想追求的“舒服”,只能降低欲望,强行让自己“舒服”。
无论是“躺平”,还是打了鸡血一直奋斗的,都是为了让自己舒服。这是“走进舒适圈”、是“创造舒适圈”。
“走出舒适圈”?你配吗?

哪怕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上人”,最起码也是在“维持舒适圈”、“扩大舒适圈”。
一个富可敌国的大金主,有可能为了“走出舒适圈”散尽家产,然后隐姓埋名去异国他乡重新白手起家再创业?不会吧?
他只可能直接创办新的公司,或者换着花儿地倒腾自己的资产。
如果你的孩子即将入学,还刚好住在某顶尖学校的学区房内。你会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走出舒适圈”,连夜搬到市郊,让孩子“奋发图强靠自己”吗?不会吧?
如果条件允许,你只可能愿意搬到更优质学校的学区房那里,让自己的孩子获取更好的学位。
所以说啊,哪有什么“走出舒适圈”?一个伪命题罢了。
有句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说可能,那个负重前行的,是你自己。

污鬼吐槽:这个选题本来周五就要写的,磨磨唧唧周一凌晨才写完发出来。我在考虑要不要把之前的文章,参照“半佛仙人”的模式做成视频,有点小纠结啊~
咱说好了每周不定期更新,上一篇是周一,这次也是周一,不算断更哈~这里是在404边缘暴躁吐槽且深爱你们的污鬼!啾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