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逢夏至,一年过半
夏至,古时又称为“夏节”、“夏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于公历的6月21~22日交节。夏至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夏至过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南回归,从此白昼渐短,日影渐长,炎热天气正式开始。
夏至习俗
春分过后,白昼时间逐渐增长,并在夏至达到顶峰,而天气也是一天比一天炽热,又到了吃西瓜、喝冷饮,走几步路就会满头大汗的时候,夏季的特征在夏至日体现得淋漓尽致。
节气风俗一之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的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节气风俗二之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节气风俗三之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