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医生问题严重,但绝不可否定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医者

按:人生无外乎生老病死,这几个重要阶段都有医疗行业的参与。医药行业任何一环的腐败,必然将其成本或者后果叠加到就医患者身上。所以医疗反腐非常有必要!但是大家通过看到的医疗反腐的数据就否定医疗系统,否定所有医务工作者是不可取的。

在看到个别案例的时候,不能去用他们套到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上去。因为以偏概不是科学看问题的方式,也是对辛勤工作医务工作者的不公。抛开那些害群之马,我们来看看“医生”这个群体,说说为什么不应该、不能在这个问题上以偏概全。
从医学生角度看,医学录取分数较高,医学学制长。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进说过“我一生的理想是当个医生,可惜我的学习成绩不够好,没考上医学院校。”大家自己看到了解到的高考录取情况也能知道一二。本科5年(现在研究生三证合一,但是本科少不了规培),在卷成麻花的今天,要进市级三甲医院应该都要博士了,时间只会拉得更长,最快也要8年。除了学制长,医学生的课业压力也是所有专业中比较繁重的,而在硕博期间,除了理论学习大概率同时承担医疗业务和科研任务才能顺利毕业。

试想,同年进入大学的非医学同学,四年就毕业了,人家开始挣钱的时候你还在上课。心里多少有点急躁的。以专业来杠,说毕业后就能多好的且打住,本科毕业的医学生干本专业,一是没有竞争力,二是工资大概率不如非医学的你,因为对于低年资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而言,收入水平的低下似乎与其之前多年的学习投入和技术水平不相匹配。考虑到养家糊口不得不转行。而哪怕是硕士出来,刚开始工资也很低,与非医学本科工作的人相比,这四五年的人家已经差不多着手买车买房了。
所以,能坚持下来的,大抵靠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吧。

从职业特点来看,医生是崇高的,值得尊重的。
医生是高技术含量职业。 医学知识广博复杂,医生需要学习大量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新的诊疗技术、方法和药物知识。掌握广博的医学知识是从事医疗工作的基础; 临床技能要求高,医生在诊疗时需要进行各种专业化的体格检查、穿刺、术式操作等。这些都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练习才能熟练掌握。高超的临床技能是医生的重要技术含量; 诊断思维复杂,医生面对各种疑难杂症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判断,正确诊断病因。这需要逻辑思维与丰富经验的配合; 治疗决策责任大,医生在治疗方案设计上承担着巨大责任。不同患者及不同疾病需个体化治疗。这对医生的经验与决策能力要求极高; 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强,医生还需要面对各种突发急症,需要快速判断处置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这对医生的应变与临场处置能力要求很高。

医生是高风险职业之职业暴露,医生每天接触各类的患者,处在各种病原体及多种传播途径都可能感染的环境中,除此外,电离辐射等职业暴露也严重威胁医生健康,也就是说其实医生是处在一个相对“不卫生”的环境中工作,在这个前提下医生需要直接接触和治疗各种传染病患者,如新冠、艾滋病、肺结核等,任何防护漏洞都可能导致医务人员被传染。

医生是高风险职业之工作强度高,大部分医生是需要值夜班的,如果遇到有患者,那么几乎是没有时间休息的,睡眠剥夺是常态。医生的生活往往都是不规律的,所谓病来如山倒,没有哪个医生能保证正常作息。此外,手术一旦开始就不会中途停止,大手术能持续十几个小时,期间医生是没有办法离开的。

医生是高风险职业之医患紧张的时候有潜在的性命之忧,医生惨死医患矛盾中的案例屡见不鲜,甚至部分案例中医生的死亡仅仅因为身穿白大褂。由儿科医生短缺的事实就可见一斑。

医者即为侠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大多数医者从医后始终保持的责任感,他们也知道正因为“性命相托”这句话,才兢兢业业练好技术,最简单的例子:从亲手打外科结到机械手打外科结,没有成百上千次的练习是不敢上手的。我国外科前辈裘法祖先生有句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哪次大灾大疫都有医务工作者的身影。不管是非典、新冠,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不管天灾还是人祸,都离不开包括医务工作者在内的所有人的前赴后继和舍生忘死的救治和处置。医生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拯救和延续了无数人的生命。在抗疫一线,面对重重危险,仍然选择坚守的白衣天使们,展现出了医者崇高的人文精神。许多医生默默奉献,甘于奉献,用自己的青春与健康换来人民健康。我国从人均寿命不到40到现在超过77,这里面有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成绩,也少不了医生的贡献。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里我想说,秉持医者初心的医生也都是侠者!

最后,再说到当下医疗反腐,纵然大家看到被查出问题的有多少,贪腐之数值多大,但是,请坚信,那是少数。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无完人,医生亦然。医疗腐败得靠患者和社会买单,所以医疗反腐应该清除害群之马,而不应该让所有医生买单,不能让好医生成为医疗反腐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