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与腾讯打官司,因为法院地点又吵起来了
商场如战场,抖音与腾讯之间的竞争一直打得火热。最近,双方为了敲定一个“吵架地点”,又“杠”起来了。
抖音因不服福州中院将“腾讯不正当竞争案”移送深圳法院审理,向福建高院提起上诉,目前法院已立案审理。在“管辖权异议”问题上,双方僵持不下。

管辖权异议指的是,当事人有权提出“我这个案子不该归你这个法院管,麻烦把案子移交到有管辖权的法院”。
腾讯乃“管辖权异议”老玩家,不管谁杠上了,腾讯惯例就是先想办法把对方拉到南山区法院来理论。据传腾讯法务部胜率达80%,“南山必胜客”的名号绝非浪得虚名。
前不久就有网友状告腾讯侵犯隐私,本来哈尔滨法院已经裁定腾讯侵权,结果腾讯提出“管辖权异议”,把案子移交给深圳南山区法院,这下好了,南山区法院裁定没有侵犯隐私,该网友败诉。
不止腾讯,很多企业对“管辖权异议”并不陌生,面对官司首先关注的就是在哪里的法院审理,若不合心意,还会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奇葩理由。
1、为了争夺“管辖权”,闹出过哪些笑话?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搜“管辖权异议”,可以检索出超54万篇法律文书。
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理由可以说是千奇百怪,例如受理案件法院的空气不够好、法庭条件简陋不够威严、受理案件太多法官很辛苦、当事人身怀六甲需要在娘家养胎、案件很重大需要更高一级的法院来受理……等等。
可以说,很多管辖权异议的理由都不成立。曾经就有人以“忘记修改合同模板”为由,但法院不支持,最终也只能按照协议约定,当事人大老远从内蒙古跑到上海仲裁。
根据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其受理的民商事案件中,得到支持的管辖权异议仅30%。
2、明知道很可能不被支持,为何企业还要提出“管辖权异议”?
从维权的角度,企业这么做很可能是为了拖延时间,同时担心地方保护主义,认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审理,会产生对自己不利的后果。现在管辖权的相关制度还未完善,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成本也很低,导致管辖权异议被滥用,所以百招奇出。
一案两判的例子也有很多,如2010年一起合同纠纷案件被江苏、山东两地立案受理,结果却截然不同,常熟法院判定A公司要给B公司300多万元,芝罘法院却判定B公司要给A公司200多万元,差别相当大。

3、滥用管辖权异议可能面临罚款
不少法院对滥用管辖权异议的现象十分头疼,在法院看来,案件在哪里审理都一样,管辖权的争夺会造成一系列司法资源的浪费,增加诉讼时间的累耗,已经有地方法院对滥用管辖权异议的行为进行罚款。
在2020年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朝阳法院发现被告中国某经贸集团有限公司自2019年至今受理的全部案件中,均提出了管辖异议,对其开出了首张滥用管辖权异议的10万元罚单。
4、为减少管辖权纠纷,企业如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①签订合同时书面明确约定管辖法院。如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履行中出现的合同争议,双方协商解决。不能协商解决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②需注意约定管辖法院的范围是限定的,比如是在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中进行选择。
法律专家提醒,约定管辖法院不得违反专属管辖和级别管辖,例如北京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即便当事人自行约定北京其他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也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