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熟茶特点
倚邦是云南古茶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茶的故乡,其倚邦茶产于云南省勐腊县南部靠腊河畔的倚邦、曼拱等山区。明清时期以倚邦茶为代表的“普洱茶”是通过茶马古道源源不断运到康藏地区和内地,名震京华,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茶中珍品。

倚邦土地宽广,古老的茶树与原始森林混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茶树种类繁多,是普洱茶的“摇篮”、茶马古道的起点,在茶叶生产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倚邦本地茶叶具有十分独特的地方风格,汤色厚,苦涩含蓄能化,回甘转甜久的特点。
倚邦茶条索长而细,汤色黄中带红,回甘较好。品味时主要是回甘,初喝几口,可能稍苦,但咽下后,马上有一种回甜从喉部涌出,苦与回甘同时产生,十分耐人寻味。
由于长期以来倚邦茶大量运往藏区,在藏族人民中留下了极好的口碑,所以自古就有“昔日茶农自己栽,今日中外尽青睐;林中鸟唱悠悠曲,山顶‘茶树王’风采。”的诗句赞美倚邦茶。
近几年来,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和人们对倚邦茶的了解和热爱,倚邦茶山成为了人们休闲、饮茶和旅游的好去处,也成为了普洱茶爱好者寻茶、品茶的宝地。

倚邦茶在历史上曾经历了两次大辉煌。第一次是清代乾隆年间到咸丰年间,这一时段与云南大的茶叶产区普洱茶的崛起同步。当时“倚邦、蛮庄的茶叶各具特色,香象持久、回甘喉润、蕴藏糖香”等成了精品茶叶的代名词。那时,茶叶加工主要以人工老式慢炒为主,大叶种茶青难以把握,茶叶揉捻多采用“重力”揉捻法,即双手合抱茶叶进行揉捻,以增加条索的宽度、厚度和重实度。这种独特的制茶方法很快传遍整个普洱茶产区,不仅为纳贡和土司饮用而“专属”,也被官贾富民和马帮驼队所喜爱。第二次是解放后的1953年到1958年间以及1973年到1982年间。这一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普洱茶出口、内销的黄金时期。倚邦茶区在这两次的恢复和发展中得到了锻炼,不仅保留了历史形成的产区地位,而且扩大、发展了新的产区,整个产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文革”中还组建了供销社。但由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倚邦茶叶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数十年间价格一直偏低,农民种茶积极性不高,每年茶叶生产时采摘不及时、加工粗糙。
改革开放后,倚邦茶区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近几年来,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和人们对倚邦茶的了解和热爱,倚邦茶区成为了人们休闲、饮茶和旅游的好去处,也成为了普洱茶爱好者寻茶、品茶的宝地。历史上的辉煌地——云南倚邦茶山又成为了众多普洱茶厂家争夺的地盘。一些有实力的厂家在重新争夺“倚邦”牌子的同时,还请专家指导培育优良的茶树品种、改进制茶技术等来提高茶叶的品质。例如黎明村引进勐海大叶种改良当地土著群体种得到很好的收益;象明乡为了发扬“前茶厂”的精神在巩固“红印”“绿印”传统的基础上又重出“倚邦”新品牌;而早在10年前就开始挖掘“倚邦”品牌的大益集团也不示弱,干脆把厂址设在了倚邦村……

如今的倚邦茶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倚邦”这一金字招牌通过企业各自的不懈努力又被重新擦亮!作为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茶区将再次通过大家的努力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 七象茶业,做原汁原味的云南茶,不辜负经典云南味!——————
七象®茶业起源于金庸《天龙八部》中,段誉遇见神仙姐姐的云南无量山,无量山为云岭山系,东临把边江,西靠澜沧江;七象的祖辈世代生活在无量山“双江畔”,依托滇藏茶马古道,以传统种茶、采茶、制茶、运茶(马帮汉子)、售茶的古法讨生活;“无量山”族人自小就接触茶、学茶、种茶、制茶、喝茶、经营茶;茶,深深的融入了“无量山”族人的血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七象®茶业,专注于云南各大名山古树普洱茶的,本土中高端茶饮品牌,坚持从源头开始,深入各大茶产区,走遍名山古寨,扎根茶山拜师求学,摸清茶性,吃透制茶技艺、经验,用近9年的时间和云南茶“死磕”到底;“深耕原汁原味的云南茶,不辜负经典云南味”;致力为饮茶者打造更安全、更健康、更适饮、更有感、更有面、更方便、更美好的云南“本家”茶,励志让更多人爱上云南茶。
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七象茶业↓↓私老喵说茶,享茶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