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唠唠
掐指一算,已经三天没有发文了。
晚上回家在路上走着时,突然想到一个观点:说不定当我们想问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时,我们的人生就没有意义了。
人生的意义,大概是想象力的副产品。
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有生命力呢?
当然是一二十岁时了。
那个时候少年的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异性充满好奇,容易被一切诱惑,容易沉迷不可自拔,容易干一切不符合道德的事,容易一不留神就跑偏,容易偏执。
从生物学上讲,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基因给了我们更多的正反馈。
这些正反馈,我总结为:一方面是物理上的,一方面是化学上的。
从物理意义上讲,大多数忙着爽的少年们,根本无暇思考什么是人生的意义,整天都在思考如何满足自己贪玩好色的本性,又如何与自己贪玩好色的本性作斗争。
只有突然跳出这场游戏的人才会思考贪玩好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贪玩好色的意义是什么。
思考了这些问题的人,要么不再贪玩好色,要么因为搞清楚了贪玩好色的本质,找到了诀窍,继续贪玩好色下去。
毕竟,生存这件事本身是不会因为知道而改变的。
有的人可以一直少年下去。
有的人,清醒得早点而已。
从化学意义上讲,人类在最有生命力的阶段想象力是最强的。
年龄较小时,脑子没发育好,针对外界信息的加工能力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这部处理器可以处理的内容变多,学习数据逐步增多,大脑便逐步平衡想象和现实,人类对现实的认知逐渐变客观,认知速度处于爬坡阶段;
年龄达到一定阶段后,想象与现实平衡,人类的认知速度逐渐与外界同频,甚至超过外界信息的变化速度,人类对现实的认知接近客观的极限,最终天平中现实的一边开始下沉。
问人生意义的人,应该发生在现实的天平逐渐下沉的阶段。
年龄逐渐增大的人类从本质上讲,是基因要舍弃的容器,因为已经有下一代了。
所以,被弃用的容器,从生物学上讲就没有意义了。而对于基因来说有意义的鲜活生命体,是根本想不到自己有意义这件事的。
年龄大的人,在完成基因交付的使命后,才会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寻找一些脱离生物学的意义。
这么说,可能有点反基因了,不知道基因同学作何感想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