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是生命热线希望不要垄断,为生命让出一条路来
某市人民医院垄断120急救电话,致使许多突发事件受害者无法就近医治,并因之延误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机,甚至造成生命危害的事件,引起了当地各界的强烈不满。而且,该医院对120急救电话的垄断,至今已有十年之久,尽管当地的一些大型医疗机构为之争议了许久、尽管当地主管部门及电讯业务部门多次与该医院协调,但却至今未果。这一则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3年7月31日晚播发的消息,并不是耸人听闻。当“救命的120”变成“要命的120”时,你会有何感想。
震惊之余,不由又联想到现实中的许多“不合理”!然而,仔细地想一想,这一事件也许不足为怪,120的垄断,说穿了到底还是为了商业利益之争,但这个代价未免有点太大,还有点“不人道”的残酷。作为一家“死扶伤”的商业医疗机构,钱是绝对应该要的,但最起码的行业道德也还是要遵守。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公益电讯资源,本应共享,才能造福于更多的人,才能挽救更多的性命。
想起不久前陪朋友在这个城市的某大医院去看病,挂完急把所人送到某科后,大夫询问了我两句后就告之,可能要在院是手术,需先交五千元押金。我性急之下反驳道:先开单诊断,再读生能好不好,病人已痛得实在支撑不住了……大夫这才散漫感取在桌上开了两张单子,一张是X线检查、另一张是B超检反反复复,折腾了近两个小时才算有了结果。结果是并不需在院,让我和朋友虚惊一场。事后我回想此事,怎么让人觉得患着一进医院的大门,似乎就已被“天使”盯上了钱袋,再不提塞红包请饭局之类了!
科技发达了,医疗水平提高了,这自然是造福人类的大好事。可是,可是……那动辄就是数百甚至上千的诊检费,令许多老百姓直叹看病难;加之药价的虚高,大大超出了一般家庭的承受能力。这年头,的确不能生病也不敢生病,可是,这只是人的一厢情愿!
回头再说朋友的那次医疗,本来经X线、B超检查,已经确诊,但从门诊到住院部后,大夫看完片子又叫去做CT,以便进一步确诊。我问清楚光这一项检查就要400多元,不由为之惊愕(400元,这是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薪水,也许这是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全部生活费用)——检查只是手段、治疗才是目的。可是,只要你进了这个门,检不检查就由不得你自己了!这无非是为了敛财,无非是为了奖金再丰厚一点,可是,谁来考究、关心病人和家庭的承受能力?
不做CT,大夫就不给开药方,即是苦苦哀求也无用。你就痛着吧、最后见大夫不开处方,再纠缠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只好快快而返。次日前去某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也就吃了三个疗程的中药、花了不到300元钱病就治愈。可见,对于某一种病痛,消疗时是有多种选择的;作为大夫,应该尊重患者的选择,切不
可随意对患者进行“宰割”!
提来也巧,在2003年8月1日的晚报上,刊出了一篇(社会的报道。该文的副题为:离谱!差价竟达
呼吁医院限价收费》
1530元—一个小小妇科有报价最低70元,最高1600元。文中说,林女士患一般的妇科炎症,在城关某医院诊泊时被接诊大夫告知,全部疗程结束共需1600多元;而在南关什字一大药房,这张在城关某医院划价200多元的处方,这儿的划价仅11.45元,事实真不敢让人相信。
当把这发生在两个不同城市里的两件不同的事无意间联系在一起时,真令人感慨万端。患者看不起病,社会门诊医药费太高,医院乱收费,公益电讯资源垄断对生命不可弥补的损害,是人们的普遍感受。有知道内情的专家人士说:治好某种病有多种药可选用,关键是医生选用高价药还是低价药(这个选择的权力为什么不给患者?如上述朋友的求医问药就是一个例子)。因为高价药回扣也高,于是自然选用高价药了。而对公益电讯资源的垄断,无非也在于一个“利”字。
说到这里,似乎一切真相大白。然而,高回扣的引诱、行业霸气只是一个很浅显的原因。行业暴富心理,才是社会的一大痫疾。这种利用行业之便,牟取暴利的行为不只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医院、或某一个行业,而是许多行业单位、甚至于是管理机关的通病。
加强道德舆论的宣传和监督,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和行为,还原人们健康端正的平和心态与心理,这才是诊疗“暴富心理”
这一“病疾”的最有效“药方”。
愿人们施之以良心、爱心,治己、治人!社会将更加完美、人类将更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