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道士打坐脑子里在想什么? 懂了能帮人心平气和
汉传佛教打坐起手和道教打坐起手是一致的,至于有些说是佛教的的,是用恐怖的方法刺激人,两者并非是一种方法。所以请大家注意这里说的和尚打坐请大家注意是汉传佛教,至于其他类型的佛教甚至是了解有限,不敢肯定他们也这样,特别是一些附佛之教。
在了解打坐时人在想什么前,需要先了解道家说的“是故神之所用者远,则所遗者近也。”不明白没关系,说个故事大家就懂了。

白公胜是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他爷听人谗言就要杀他父子, 为此他逃亡其他诸侯国避难,在逃到郑国时起父被郑人杀害。
为报杀父之仇,白公胜一心想发动政变抢楚国大权!在退朝之后也站着不走,手中的马鞭拿倒了,本来是要刺马的钩子穿透了自己的脸颊,血一直流到地上,但他依然没感觉,一心想的都是杀父之仇。后来郑国人听说此时,说“脸都可以忘记,还有什么不能忘掉啊!”
这则故事在《淮南子》中,后言人的精神如果不在人身上,但思考依旧要依托身体,如此身心离位,身体是要出问题的。而人的心神如果在很远的地方,就会遗漏自己的身体。
接下来大家可以想想自己一天到晚有几分钟心是在自己身体附近的?在前一秒大家的心还在手机上了。

打坐第一步就是收摄心神,把在外面的心收回来!但不一定非要打坐才能收摄心神。依道家思想来看,凡是能专心致志思考问题之人皆是会收摄心神的人,只是他们把心神放在了问题上。因为他们能,所以他们也可以在行动中把心神放在身体上。
读者如果感兴趣此时便可尝试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可能会出现以前没有感受过的体验。但这不是啥神奇体验,是你以前没有注意过而已。
为了收摄心神,必须要找到心神在何处,找到自己此刻所思所想是什么念头,找到后便能找回来。
既言收摄,也就是在说心神很多时候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在外面,比如说单相思的人心神在爱的人身上,如贪财的人心神在财物身上。

对于心不安的人来说,他的心神多在不安之所!如身体有恙者,有病之地多有不同感受,如果此时想病,那么心自然不安。如有些人特别痛苦,一天到晚情绪低沉,他的心神就不在生活中,一直停留在让他痛苦的地方。
如果这些人可以收摄心神,把注意力转回当下,那么他就不会痛苦!因为当下他是平安无事的。
如果人当下是处于困境,或是遇到让自己难堪紧张的事情,那么就不要注意困境有关的事,不要注意自己的紧张情绪,把心神转移到安心之地,就能让精神脱困,尴尬的情绪也会退却。故言,如果明白了和尚道士打坐是在想什么,能助人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