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失眠 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中医治疗失眠有妙方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浑身疲倦没精神,你是不是也在被失眠所困扰?
长期失眠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可能会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躯体疾病以及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对于失眠的治疗,大多数患者还是选择开一些助眠的西药,见效虽快,但容易有依赖性,药一停又睡不着了。
而中医治疗因其副作用小、不易成瘾、疗效确切、身心同调等优势,日趋成为失眠患者的首选疗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是如何治疗失眠的?

田维忠
·副主任医师
·临床一科科主任
·20余年临床经验
【专业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与心理疾病。
01
不寐(失眠)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不寐证情轻重不一,轻者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
不寐的原因很多,但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02
失眠辨证论治
失眠的辨证论治重点是要分清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责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
虚证主要分型有: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
实证主要分型有: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胃气失和证。
治疗上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虚者宜补其不足,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实者宜泻其有余,消导和中,清火化痰。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为虚证,虚实夹杂者应补泻兼顾为治。
· 肝火扰心证: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泻火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
· 痰热扰心证: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
· 胃气失和证: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或滑数。
治法:和胃降逆
推荐方药:保和丸合平胃散

· 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
· 心胆气虚证: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
推荐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 心肾不交证: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脉细。
治法:交通心肾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03
中医外治法及自我调节
除中草药、中成药外,针灸拔罐、沐足香薰、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对于失眠的治疗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同时,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我们缓解失眠,比如规律作息,固定上下床时间;规律进餐,睡前不要过饱或空腹;睡前避免喝茶、喝咖啡、饮酒和吸烟;每日坚持做一些有氧运动等等。
最后提醒大家,偶尔失眠,对健康没有太大影响,而长期失眠,一定要及时、对症、系统、遵医嘱进行治疗。希望大家都能够睡得好、睡得安、睡得香!

专家门诊

田维忠
·副主任医师
·临床一科科主任
·20余年临床经验
【专业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与心理疾病。
个人简介
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工作20余年,2004年进修于北京安定医院,对精神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1部,多次参加国家级及省级学术会议。担任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会员、河北省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唐山市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等职务。
专业擅长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的药物及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