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没有选到心仪的专业怎么办?

2023-08-26 15:55 作者:开心士爱考研  | 我要投稿

高考没有选到心仪的专业怎么办?


转专业!跨专业!别复读!


“张雪峰效应”喜忧参半


全国高考志愿录取工作已结束。虽然每年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但受“张雪峰效应”的影响,今年的录取结果显得更加戏剧化。

甚至连张雪峰老师自己都低估了今年高考志愿扎堆填报的夸张程度。



张雪峰效应受害者


有些本来分数可以稳上自己目标院校和专业的同学,因为喜欢的专业正好是法学、汉语言文学等被鼓吹好考公的专业,分数线随报考人数暴涨,滑档或被调剂到其他专业,成为张雪峰效应的受害者。





高考捡漏王


也有些同学逆其道而行,即使自己喜欢的专业被说不好就业,也坚持自我,被录取到了凭借自身水平往年可能考不上的重点院校,成为高考捡漏王,张雪峰效应的受益者。



如何换专业



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怎么办?


每年都有同学被调剂到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退学复读已算小事,有些同学开学后甚至会因为落差太大而做出极端行为。不可否认,今年被调剂到非意向专业的同学数量会比往年更加庞大。那么,高考被录取到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一、复读


❌ 不建议!!未来充满太多不确定性,高考越来越卷,再来一年未必能考上理想的院校和专业。其实高中生对大学专业未必有足够的了解,接触后你的心态和目标也会发生变化,说不定会对它感兴趣。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被调剂的专业未来发展可能会比你之前想学的专业更好。张雪峰老师住院期间都要从病床上发出“别复读”的三字箴言。





二、转专业


还没开学,就已经有很多准大一新生在打听开学后怎么转专业。一般转专业可能会有条件限制,比如要求绩点排名在专业前30%才能转,禁止文科生转理科专业,有些大学甚至只允许专业重合度高于多少多少才能转。

不过随着想转专业的同学人数逐年上升,转出条件慢慢变得宽松起来,大部分大学都采取“转出无限制,转入有限制”的模式,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转专业的申请,但必须要通过相关考核才能允许进入,差不多就是竞争淘汰模式,名额不多,只给更优秀的人。

每年的转专业方案一般会在教务处公示,大一第一学期末教务部会公示转专业工作方案,让下学期有转专业意向的本科生提前做好拟转专业的预选及相关考核准备。只要新生注册好了校园内网就可以上教务网里搜索往年的公告文件啦!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资源‼️在教务网上搜索“转专业”,基本可以看到近些年来转专业的公文、要求、日程安排、公示名单等等。这些明确的信息会比询问学长学姐来得快速、全面和清晰。



需要提取出的几个信息有:

1.转专业的时间

2.申请转专业的(成绩)需求

3.往届本专业转入志愿专业的成功情况和概率

4.转专业考试的内容


一般3月下旬,教务处会公示具体方案,学生可于三月末或四月初时候提交转专业申请,同时需要一份打印的中文成绩单。

4月中下旬开始考核,一般是笔试加面试,有些专业只要面试。每个学院的考核方式都不同,具体以公布的方案细则为准。教务部汇总、审核各学院(部)拟转专业的初选名单,并报校长办公会审批后,在“校内通知”中进行公示,一般都是在5月中旬的时候公布的。

大一新生班转专业之前一般有大约半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多去了解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及其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选定新转入的专业。

尽可能地提高绩点。转专业看成绩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即使你的学校转专业要求不高但更漂亮的绩点也会让你在转专业面试或者老师心中留下更好的印象,自己的底气也更加足。大学其实是一个规则游戏,看的是绩点而不是分数,就是绩点是一个成绩区间的转换,例如85分和89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估计课程的重要程度不同的课程的学分也不同,最后绩点按照学分占比合成一个平均绩点。因此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学分大的科目,会让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水课课堂和考试脱节,找学长学姐互助群上要份题库来背,对症下药。选修课选择风评好的课程也会让你在轻松的同时获取更好看的结果。



三、地市自行的政策


比如上海的插班生考试。插班生考试,全称为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试点工作,是一种中国高校招生制度,但不在高考招生序列内。该政策由上海市教委推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在上海施行,是一种在大一学年末为上海高校本科学生重新选择院校和专业的考试制度,目的在于使优秀院校能招收高考发挥欠佳或有应试教育制度外的专长的学生。

在上海,“插班生考试”应运而生。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在本科高校中的适当流动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利于在学生中建立适当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理科专业大部分考英语加高等数学两门,文科专业大部分考英语加法律两门,部分学校考文史哲、大学语文、物理、化学、经济学等。





四、辅修第二专业


第二专业通常被简称为“二专”,指的是指在一些大学里学生除了本专业以外,还可以通过申请选择修读的第二个专业,完成学业后可以拿到第二专业的学位证书(一般会注明是第二专业)。于此相对应的,第二专业也要该专业的课程,同时还要撰写毕业论文。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对第二专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些学校规定学生只能选择自己学院的第二专业(例如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而有些学校则没有规定(比如重庆大学),学生可以在各个学院提供的第二专业目录上自由选取。对于申请人数较多的专业,一般会单独开班(课程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六周日),单独进行考试。而对于申请人数较少的专业,一般不单独开班,这就有可能和本专业的课程冲突,需要学生自己协调。

第二专业的课程一般在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开始,由于需要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一般会和本专业一起毕业,也有的学校规定二专推迟一年毕业。跨专业考研,如果有辅修的基础,不仅在初试时对知识点有较好的把握,而且也是复试时的加分项(至少不会是减分项)。另外一些是由于要出国,申请大学时不想申请本专业,但如果直接跨专业申请难度很高,那辅修可以算是一架桥梁。





五、第二学士学位


招生对象一般为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以及近三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目前未就业的往届生(很适合考研二战的同学)。第二学士学位学制为两年,全日制学习,纳入高校学籍管理系统。

可登陆全国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招生信息平台(https://exwzs.chsi.com.cn/)查询招生学校。缺点是招生专业较少,有的学校可能仅开设一个专业。不同学校对报考条件要求不同,有的只招本校同学。





六、跨专业考研


跨考在科目设置上和普通的考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考试科目相同,都是笔试+面试,笔试总分500分,分为三科或者四科,英语(100分)、政治(100分)、高数统考(全国统一命题150分),专业课一般高校自主命题(150分或300分)。面试一般为结构化面试,加上英语的口语或翻译,总分一般为100分,由高校自命题。

笔试的准备一般从大三的寒假开始,就也是过完年的一、二月份,到十二月底的前一个星期六日笔试,历时十个月,共三百来天。对于跨考生来说,在大二结束的那个暑假就可以开始准备考研了,相当于比正常考研提前了半年。

不可否认,跨考是比正常考研要难一些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且,跨度越大,专业课的难度就越高,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多。确定专业、学校、地区,买好专业课的书本,背单词......你要做的事真的很多,特别在专业课的复习上,因为你不是这个专业的,所以要多花时间在这上面,提前半年开始复习并不过分。

在本科专业的学习上,既然决定了要跨考,意味着你要放弃现在所学的专业(特别对于跨度大的学生来说),那么这个专业拿不拿高分对于你而言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但是别挂科,别留污点,做到顺利毕业。

而面试一般是等到成绩出来后才开始准备,这个不用急,和其他考生一样就好。急也急不来,如果笔试都进不去,面试就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还是好好准备笔试,等到面试成绩出来后再做打算也不迟。当然,有一些自信的同学,笔试完就直接开始准备了。


总归一句话:跨考宜早不宜迟

如果你现在想跨考,我建议你做好以下的准备:


1

英语要学好




英语是所有考研中避不开的公共课,英语一的难度稍大于英语六级,而英语二的难度则是介于六级和四级之间。最好过六级,这样未来准备考研英语时能稍微轻松一些,而且考研面试中会考到听力和口语(可能会让你直接阅读或翻译英文文献),这和六级存在很多的共同点。此外,很多学校考研英语成绩大于70分,就可以免修早八英语课,非常诱人。

往年有很多学生最后不是死在专业课上,而是因为英语单科线没过而被刷下来。这实在是太可惜了,学好英语,不但可以为考研做准备,而且就可以为GRE、托福出国做准备。哪怕是你未来考博的想法,考博也是要考英语的,所以对于你们来说,最好早些开始英语的学习。

不过英语不好的同学也不用过于焦虑,毕竟考研英语和四六级还是不一样的,有些同学四级没过,但考研英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英语实在学不好的同学,可以把重心放在专业课上,只要坚持背单词,保证英语这门课不影响到你的考研,能过单科线就可以。



2

确定好专业和学校




建议在大二这一年确定要跨考的专业,就算你真的确定不了,也要划好范围,心里有几个选择项,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既想考心理学,又想考计算机,到了真正开始备考阶段,专业课上的犹豫会浪费你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若是中途再换专业,更是得不偿失。

如果你确定不了自己的专业趋向,小芝士给你几个方法:

✦✦

01

学习核心课程

可以去旁听该专业的课或去网上的公开课上找一找。

旁听核心课程的目的:

一是为了确定是不是真的喜欢适应该专业。比如心理学,读研时的心理学和生活中的心理学绝不是一回事!读研时的心理学是为了做研究,发论文,研究大多数时候都是枯燥的,还会涉及到很多数据统计。建议去读一读北师大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若翻到一半就放弃的,建议真的不要跨考。

二是为了准备考研笔试资料。专业课的考试有三个东西非常重要:历年的真题、学长学姐的笔记、老师讲解的课程

跨专业考研,最好能有老师或者学长学姐教你。自己看书和老师讲解是有很大区别的,老师讲课是有逻辑和重点的,而如果只是自己看书,没有相应的教辅,不容易抓到重点,尤其是院校自命题的专业课。而且,人毕竟没法做到十全十美,有些重点疏忽了,或者有些重点不理解,别人的看法也会对你们很有启发。很多院校都不会公布历年真题,只能找学长学姐获取。

✦✦

02

参加该专业社团

一方面,你可以检验自己适不适合与该专业的人相处;另一方面,你没准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甚至是一起考研的研友。

✦✦

03

读该专业的论文

利用校园的网络资源去知网搜十篇该专业相关的论文。因为你们以后是要写论文的,是要发表这些文章的,看看别人论文的目的就是要自己想想,未来我喜不喜欢写这东西。看看学长学姐写的论文,估量下自个是否真的有兴趣写这样的论文,也是判断读不读该专业硕士的重要标准。

✦✦

04

确定好学校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向父母支笔钱,去一些大学比较多的城市游玩,比如南京、杭州、武汉、北京、上海,广州,去看看不同的城市的样子,去看看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差距,去校门口合个影,做成相框,摆放在书桌上,每天不断地激励自己。而不是在网上道听途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地考察过,你才能更好地确定学校。真的付出努力,绝对比原地踏地,不思进步要好的多。如果真的有想法跨考,就早些开始准备吧!

高考没有选到心仪的专业怎么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