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知识爆炸和学习时间减少的矛盾

(一)选择太多,如同没有选择
(二)乔布斯破局理念:极简法
《断舍·离》告诉我们,之所以对物质有那么强的占有欲,和焦虑感有关。囤积了很多衣服,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社交环境不够满意。

读书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被环境所迫,读那些不得不读的书。比如,升学和考试。
第二重,是渴求知识,读了大量不知道如何「应用」的书。出于自我提升的需求,往往会在他人的推荐和影响下,不加选择地读了很多书。
第三重,读书不求量,而是求质。每读完一本书,都能把这本书应用于生活,或指导人生选择。

大部分科学结论、定理、概念、公式、学说,这些知识点是圈子里的「共识」,并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圈子里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这个圈子还会崩溃,直到再出现新的大神,用一个全新的理念聚合大家,形成新的「共识」,大家在「共识」的基础上继续开掘新知识。
作家、思想家写的话,要么是记录思想,要么是写给朋友,要么就是用来批判圈子外对手。一个作家、思想家毕生只有1到3个核心成果、结论、学说和观点,其他成就基本都是核心成就的延展和应用。

读书应该以作家、思想家为核心,不能以知识点为核心。谁提出这个知识点,他继承了哪些观点,驳斥了哪些观点,他做出了哪些节点性的贡献。想要快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也不能通过教材类的书,《心理学导论》,《经济学概论》这种书。想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应该选择创始人的代表作,也可以选择当下一个集大成者的思想作为入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