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太行铁流》常瑞兴著 纪念一批兵工战士攻坚克难建造高炉的故事

2022-05-16 10:45 作者:弘图出书  | 我要投稿

文章讲述了上世纪抗战胜利后,为加速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要在太行新区建起一兵工铁厂,为解放战争服务。一群兵工战士在外有敌军严密封锁,内是贫瘠山沟,基建物资异常紧缺,奉命前去拆除一座高炉。面对多股敌特阴谋破坏,如何搬迁数百吨高炉又如期建成高炉的故事……

作者简介:

常瑞兴首钢-长治钢铁公司退休职工,山西榆社人,出生于上世纪抗日战争胜利前夜。一九六二年初中毕业即参加工作(兵工厂),中共党员。数十年来涂写了一些反映职工生活、工作的文艺、随笔习作,多而不精、杂而不细,偶尔在厂矿、市级报刊发表,退休后整理成自选集《陋室春秋》。

章节节选:上党小城,早饭后街上商铺陆续开市了,人们又开始一天的忙碌。

古城虽小却历史悠久,颇有些名气。 它坐落在闻名遐迩的“上党盆地”腹部。 上党,在多部典籍中被冠以高峻巍峨,与天为党,“州军镇戍,沿山错列,凭高控险,难于突犯”的兵家必争之地。 周边是绵延三百多里群山和几条大峡谷。 这些大山里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硒多种矿产资源。 这里虽不似江南水乡丰饶秀丽,却因独特的地质形态,使它减少了大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农业上显出旱涝保收的优越。

古城经历了春秋战国乃至元、明、清上千年风云动荡洗涤,由党、郡、州、府几番更改,终于在去年秋末由本地区进行的一场为人民生存、为民族独立,强盛的制胜战役打开了“重庆谈判”的瓶颈。 战局尘埃落定,小城正式定名为长治市。 它街道简陋,繁华地段就是小十字路口那不足百米长一段。 东南西北四条小街,街道宽的两辆汽车刚能擦身而过。 城中唯有历史意义的景点是西街北半坡上三丈来高,彰显雄宏的上党门楼。门楼两侧曾建有金碧辉煌钟鼓二楼,据说建于北宋。可惜早在南宋时被金兀术击破,毁于战火。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表示他崇文尚德开明吏治,重新修复了一些被毁坏的历史古迹。 上党门楼是其中之一, 并将它作为府郡衙署。 近百年来山河沧桑,战乱不断,尤其经历了八年抗战,它早已面目全非。 街面房屋陈旧简陋,但它毕竟迎来了天翻地覆新年华。

陆卫华和小唐进入城内穿过大街来到西边小巷一所四合院,这里是八路军华北军工部所在地。 小唐牵走马,陆卫华直奔北房,进门就叫:“部长,政委。”

“卫华,来得快啊。 看来高兴得一宿没睡吧? ”中等个赖政委乐呵呵地瞅他。

话没落音从里屋走出两人,前者郑志江,三十出头,高个子,方脸,两道剑眉带着一种刚烈、豪爽。 后者常震,身材适中,不到三十,清瘦而棕黑色脸庞显出与年龄不太相称的沧桑,多年来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崇山峻岭的太行,大伙戏称他是军工部“火头军”。俩人笑着朝陆卫华嚷道:“你慢腾腾的‘延误’军机,怎么,新婚蜜月还没度够? ”

我慢?二百来里山路能和你们三五里路相比,近水楼台还得乖卖乖。卫华佯作嗔怒反击。哎,有个伙计见不见? 这个人不见可不行,志江拽住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谁?他睁大眼睛看着俩战友。“你猜。” 常震微笑着给提供了条‘线索’,这人有个响当当外号。外号,响当当……他努力思索、搜寻。部长不知是着急还是理解,掐灭烟头催促道,行了,你俩让他出来吧,卫华成天忙得脚后跟打屁股, 哪能猜得出。 从里屋走出一位身着褪色灰军装中年人,方脸大耳,一双灼灼有神的眼睛,笑着向陆卫华伸出经脉分明、厚实有力手掌。

“老刘,”卫华上前与对方握手:“嗨,鼎鼎大名的‘枪械专家’。分手两月吧?这个老郑,还文绉绉得‘不亦乐乎’。看到你,我就想起黄崖洞保卫战,真怕你光荣而去。”

“卫华,你说,我这命能轻易让小鬼子勾去?咋样,他们滚蛋了吧?现在‘蒋该死’又来祸害,我,不,咱们谁都不能‘光荣’。尤其是你,这高炉没建起,灰生铁没炼出,使命在肩!”军工部老将刘贵生用拳头捣着他前胸爽朗地说。刘贵生,中高个,虽然刚进而立之年,却多年来在兵旅闯荡中为强兵救国、走南闯北、历经坎坷。投身革命后编入八路军华北军工部,是兵器研制所负责人之一。他很快摸索、研制出优于日寇三八大盖、机巧灵活带刺刀的八一(马氏)步枪,很受前方指战员们欢迎。为此受到中央多位领导赞誉,毛主席称他是“生产战线上的英雄”。

《太行铁流》是为了纪念后辈人对父母峥嵘岁月的深切怀念与崇敬,阅读过程中仿佛看见了硝烟岁月中的一段段往事或一组黑白照片,记录了长岗的发展历史。

如果您也有自己的作品想出版,欢迎联系弘图出书网,专业的编辑帮您审核,为您出书。

《太行铁流》常瑞兴著 纪念一批兵工战士攻坚克难建造高炉的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