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夜杂谈三

2023-08-22 00:45 作者:防风黄芪白术散  | 我要投稿

本来想着写“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但是写着写着就多了,那就今天只说说“未病先防”吧。 这三句话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纲领,具体解释为:没有患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当疾病已经出现的时候,要防止疾病演变、恶化或者反生他病;当大病将愈之时,防止死灰复燃。 第一句话“未病先防”,在疾病尚未到来之时就已经预防疾病的发生了,那么,何为“病”,如何“防”。在中医上讲,“病”就是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或有表现于外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征,其根本在于气血阴阳的失调,但是我们无论是从望、闻、问,还是切脉,都只能“诊有过之脉”(《素问·脉要精微论》),都只能体察已经产生了的异常表现。那么要从产生这种气血阴阳失衡的原因入手,《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上古的圣人之所以“度百岁”,正是因为健康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就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王老师将其归纳扩展为四句话“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情志有和”。 若先病而察其疾,正如扁鹊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鹖冠子》),通过观察其神态、动作,了解其生活习惯,可以预知其将会出现哪些方面的问题。在门诊上常见到骨质疏松的患者,这类患者尝尝有运动量少,不见太阳,入睡时间晚,熬夜的习惯,女性患者则会有较早的停经史,这些表现往往会表现出阳虚之象,而骨质疏松的本质正是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相对或者绝对活跃,而“增长、生成”正是阳的属性。由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与既往史,往往可以推测出其将要发展变化的状态,在我们知晓病因,就很容易“对症下药”了。王老师经常结合自己总结的四大基石,嘱咐患者要加强阳光下有氧运动,保证子午觉和充足的睡眠,把焦虑的帽子丢掉等“健康处方”,让患者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但是患者在执行医嘱的时候往往会大打折扣,很难实现“知信行”合一,在此时未表现出症状,患者也没有严重的病痛,仅仅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并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甚至会产生“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的想法。其实身边不乏这样的案例,总是“自己觉得没事”,对于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是病情一拖再拖,完全违背了“未病先防”的理念。依然拿骨质疏松为例,倘若从年轻的时候就注意自己的作息,不熬夜、早睡早起;养成阳光下运动的习惯;饮食上不暴饮暴食,有节制的饮酒;生病时不滥用激素;等到了中老年时,就会明显的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但是在临床上见到的骨质疏松患者,总是在上述问题上有不同程度的不足,有长时间上夜班的,有不见阳光不运动的,有长期酗酒的,有滥用激素的,有围绝经期进行子宫及其附件手术而停经的。经常会见到五六十岁的妇女,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在其四十岁时就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滥用激素甚至进行子宫及其附件的切除,导致雌激素等激素水平过早的下降。 曾有一个典型案例,一位69岁的老年妇女,因腰痛就诊,曾在50岁时曾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后停经,后经常在晚上跳广场舞,并且熬夜到凌晨1点才睡觉,既往有哮喘和结肠炎的病史,经腰椎MR检查所见,其腰椎存在广泛的压缩性骨折和骨质缺失,平素怕冷,脉诊所得脉象为弦紧,可见阳虚寒凝之象。经骨密度检查,其髋关节T值-3.4,腰椎T值-5.6,均远低于骨质疏松的上限-2.0,可以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因为这名患者的种种不良生活习惯,长年累月累积起来导致如此严重的骨质疏松,如果从一开始就注意这样的问题,即使改正,不仅不会出现骨质的问题,其哮喘、子宫肌瘤等问题也许会被拒之门外。 对于这名患者,王老师采取了教导其健康处方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要“知信行”合一,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病因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称为“知”;树立对骨质疏松的正确认识,并相信骨质疏松是可以被治愈的,称为“信”;最后则是坚持做到健康处方以及抗骨质疏松的辅助治疗,称为“行”。如果患者能很好的做到“知信行”合一,那么骨质疏松这种慢性病就会得以明显的改善甚至逆转。 其实最后还要回到“未病先防”上,“知信行”合一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点,知道这个病怎么来的;再是相信这个病是可以预防的,通过积极的纠正病因(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是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的;最后是坚定不移的去做,坚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做到“未病先防”。

(金榜老师最后一次在省中出诊,发两张图片纪念一下吧)

深夜杂谈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