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译|《相遇的哲学,阿尔都塞后期作品集》英译序I
译自英文版《philosophy of the encounter,later writings》 作者:路易阿尔都塞;编者(同时也是该书的英译者和此译序作者)G.M.戈什加林 中译:b站fokoのstarfish 侵删 正文:这本《相遇的哲学》收集了路易阿尔都塞从1977年末到他停止哲学创作,也就是1987年,之间的所有哲学作品。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文本《极限中的马克思》、《相遇的唯物主义潜流》的写作时期分别为1978-1979、1982-1983。在这两篇文本写作时间的间隔中,在1980年,阿尔都塞杀死了他的妻子瑞特曼挨莱娜——这使他被严重的精神疾病困扰十年直到去世——以至于中间没有任何文本产生。《潜流》(更确切地说,这只是一篇由弗兰克迈特恩妥善保存的不规则的手稿)是阿尔都塞放在《极限中的马克思》旁边的第一篇由他亲笔写下的笔记。原本在1975年,阿尔都塞引用列宁的话确定了自己最终的哲学计划的前提“马克思没有留给我们一篇《大逻辑》,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篇‘逻辑’,也就是《资本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就是要回溯性地把握这些在马克思著作中以实践状态存在的连贯逻辑——由于与黑格尔哲学的含混不清而被压抑着的一种具备“严谨性概念”和“系统性理论”的模型。而这一前提和它奠定的哲学计划在《极限中的马克思》被抛弃,至于原因,是阿尔都塞注意到另一个近乎过于诡谲的列宁主义声明“没有认真阅读黑格尔的大逻辑,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尤其是它的第一章”。阿尔都塞对这段话的大致评价可以概括为:列宁对《资本论》和《逻辑学》之间关系的看法是对的,然而正因此他弄错了《资本论》的逻辑——马克思并没有留下自己的连贯的理论逻辑,恰恰相反,马克思遗留下的只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逻辑冲突,并且阿尔都塞有意识地拥护前者(唯物主义)。《资本论》“本质上仍是黑格尔主义的”它的“阐释方法与概念的风险性起源相吻合”,它渴望把资本主义的历史以“简单的,落后的,原始的”标准化约为“黑格尔意义上的发展”。 马克思思想的整体出自危险的基因中。历史目的论像项链一样悬挂在《资本论》的黑格尔主义上,就像《哲学的贫困》里的“著名解释”所传达的——“在手磨机,水磨机和蒸汽机上,历史辩证法被简化为连续的生产技术决定性地产生连续的生产方式的辩证法”。抑或是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从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出发提出了一种普遍的人类历史理论,其特点是不提及任何阶级斗争。这证明,前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倾向频繁地渗透进马克思的文本中甚至占据其中心。但从其他证据表明,马克思的巨著因为其理论实践的简单形式并不总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它要与历史进程相符——马克思不能在闭口不谈阶级斗争的情况下谈论资本,就像考察在阶级结构中的每一种生产方式一样,阶级斗争“要求他排除”仅从价值形式上对历史的演绎。因此对于这个经典问题的阿尔都塞的解构主义式回答便是:在《资本论》“真正的核心”也就是关于历史的那一章中,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要超出他首要的唯心主义意识形态图示,并总体上破碎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虚幻的整体”——简言之,《资本论》的成功归结于它的失败。正如阿尔都塞在1982年采访的时候概括道“一个人不可能在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情况下保有其一贯性的逻辑”。 上述结论便作为自《潜流》以来的阿尔都塞的新的哲学前提。阿尔都塞不再试图从不连贯的马克思中挖掘出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致力于生产一种新的“马克思”哲学——也就是说,反对唯心主义的马克思,而代以(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他寻找到了他曾在1975年所留意过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前提”,这些前提被埋藏在一个传统中:“马克思所亲近的”黑格尔与“伊壁鸠鲁-斯宾诺莎”联系在一起的传统,而其中不情愿的斯宾诺莎主义哲学思潮“很少被提及”。《潜流》重建了这种被压抑的“相遇的唯物主义(Materialism of Encounter )”(1986年更名为“偶然的唯物主义(Aleatory Materialism)”),它略过了黑格尔,而包含了尼采、海德格尔、德里达等人。阿尔都塞在《潜流》的末尾宣布,他的调查对“想引起人们注意的马克思”的思想而言“只是一个前奏”,他只不过写出了序曲而已。不过,《极限中的马克思》已经提炼出了他想表达的精髓:“关于历史必然性的问题,马克思的思想中”既有“与必然性机制无关的极具独创性的主张”,也包含着其反面。 不难看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不连贯性的揭露暴露出他自己的断裂。的确,我们可以精确地把阿尔都塞在1978年对唯心主义的马克思的所做出的批判概括为:这是愤慨的阿尔都塞对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做出的指控的拼凑物。从1965年《保卫马克思》,到1975年《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容易吗》,人们很容易发现几十处前期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是黑格尔主义者这一论调的否定,经过弗洛伊德意义上的否定而非黑格尔意义上的否定,轻而易举地变成了后期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的证明,这无疑是阿尔都塞惊人的断裂的证明,不过这是否也证明了早期阿尔都塞文本中已经出现了后期阿尔都塞的萌芽仍然是个迷。 《相遇的哲学》的最后一个重要文本,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随附阿尔都塞关于该文本的信件摘要),也许暗示(或体现)了对这个谜的解答。1980年,它最开始以访谈形式作为相遇哲学的的入门读物以西班牙语出版(无信件摘要)。但事实并非如此,正如“采访者”费尔南达纳瓦多所暗示的那样,她在书的末尾嵌入了《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画像》的复制品——这是阿尔都塞最后的哲学文本,也是本卷的结尾——而且在书的开头,这个“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画像”为阿尔都塞1965年的《保卫马克思》作了介绍,她把阿尔都塞在这期间创作的作品的段落或转述,与他们20世纪80年代的对话材料拼凑在一起,塑造了一幅阿尔都塞思想的肖像。不过这个拼贴工作(正如阿尔都塞在热情地授权它的出版后又毫不掩饰其愤怒地形容这个剪贴工作)非但没有降低它的伪作成分,反而使她的工作更加站不住脚。也许费南达尔希望我们考虑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以其采访形式提出的一种论断:阿尔都塞后期的著作并不反驳他早先的著作,即使它与其相矛盾,但它揭示了已然存在于早期文本中却不曾被注意到的成分,不是通过重复,而是通过改变它们。 译后记:此书译序共九节,这是其中的第一节,翻译的目的是帮助大家了解阿尔都塞的思想及其发展历程。由于英语水平和个人学识等诸多原因,译文的质量有待提升,希望大家帮忙改正。翻译过程中得到了诸多网友的建议和反馈,在此表示感谢,尤其感谢霍默先生帮忙翻译了一些段落使我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解决了一些翻译困难。希望大家阅读愉快,国庆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