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好‘生活美德’,再见世界”

2023-04-09 11:10 作者:刘亮煲  | 我要投稿

四人跳崖的事件不同以往。四个性别不同,年龄不相仿的人相约跳崖。相同的是如媒体所说,他们似乎都家庭贫困,没有希望。

逝者最后的那条朋友圈,不是对任何人发布,它面对的对象是“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


原因

媒体对四人的家庭出身、成长经历、社会经历,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四人的家庭在农村都属于毕竟贫困的,家里人口多,财产却很少。他们要么是无法买房买车娶妻生子,要么是学习不好、木讷、内向、不够勤奋……所谓的“生活美德”,他们看起来都不具有,读者似乎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只有困苦和没有希望。


媒体展示,评论区联系,看到这一切的网友得出结论。

“他们是因为生活困苦而结束生命。”“他们太累了,坚持不下去了。”


然而这些却都只是我们的臆测。我们没有和他们四个人聊过天,我们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我们又在这里给他们的死去找到我们觉得合适的原因,但这只是为了安抚我们自己焦虑的情绪。

“不然你告诉我,他们四个人为什么选择这样?”


缝合


我们不知道他们四个人在想什么。也不会再知道。

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活着的人还在想什么。


最近有一部电影《下一个素熙》,电影中描述了一个饱受不公平待遇的劳动者。还有一位努力调查,却对现实倍感无力的警官。

总有人认为这又是一部反应社会现实的电影,能改变现在不公平的处境。但故事的结尾只是警官什么也没做——因为她(觉得)什么也做不了,甚至我们还要担心她会不会自杀。

于是我们认为,是素熙受到的不公给她造成了压力,但实际上压力和自责,来自于朋友的忽略,母亲的没听到——素熙曾小声说想辞职的。但这种忽视,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我只能说,是“生活道德”。所谓劳动者都要忍气吞声,所谓大公司的工作不能丢。

(素熙死去的时候,她妈妈也不知道她的想法。或者是,她不愿知道。)

而警官的探寻不值一提(因为那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你猜猜哪个人物才是主角。

在我们从未了解过那个被改编的真实事件之前,这部电影上映了。然后我们得出了上述的结论。但我们从未对那个真实事件了解过,我们也无法得知,那个现实中参加职业培训后自杀的女高中生,究竟想了什么。

但电影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一个不让我们焦虑的,我们选择接受的答案。

然后我们说,这就是真相。(并且这电影居然还说,这现实难以改变。)


摒弃“生活美德”的信仰


至少在我看来,这四人选择跳崖的原因,决不是生活困苦。如果有原因,也隐藏在那一个个不敢打的电话,一个个不敢接触的眼神。

为什么和家人、和同村、和朋友都不联系?

我只能猜测,他们在内心给自己做出了判决,他们是生活的失败者,是没有保持“生活美德”的无道德者。一开始他们选择在人群中隐形,最终为了维护人间的这份“生活美德”,他们选择离开。

图片来自网络


安提戈涅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的社会已经不同于20年前,有什么东西在逼迫我们,不同以往。

至少从这件事上,我们应该做一个安提戈涅式的勇者,即使我们是没有所谓“生活美德”的人——我们没有买车买房娶媳妇,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老公,我们大龄单身,我们没有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我们没吃上好吃的,没有买到好穿的……但我们也应该活着。这样才是坚持了人的意义,而不是生活的意义。


也许我们该说的是:

你好世界,再见“生活美德”。


“你好‘生活美德’,再见世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