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读书笔记
作者,余华,看《活着》和《兄弟》的时候都哭的稀里哗啦,看这本书没有哭,就是有的地方感觉有点儿荒谬,有的地方感觉有点儿心疼,有的地方感觉有点儿愤怒,有的地方又感觉有点儿无奈。
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因为听农村过来的人说能卖血的人身体好,就跟着稀里糊涂去买了血,卖完血得来的钱又不知道干什么,后来用这钱娶了媳妇;
第二次卖血是因为知道了一乐不是自己的孩子,他想要报复妻子许玉兰,就睡了断腿的林芬芳,然后又觉得得给林芬芳一些补偿,卖血后给林芬芳买了很多吃的,后来还被林芬芳的男人臭骂一顿;
第三次卖血,是在大跃进之后闹饥荒,想要给家人补充一点儿营养;
第四次卖血,是一乐下乡,许三观感觉一乐身体不好,把卖血的钱给一乐,让他和也在下乡的二乐分一分,各自买点儿好吃的;
第五次卖血,是二乐的生产队长过来蹭饭,许三观为了能让二乐早点儿调回城,卖血筹钱准备好饭好菜好酒招待生产队长,生产队长拼命劝酒的那句“宁愿伤身体,不能伤感情”真的荒谬;在后来许玉兰的描述中,生产队长后来应该还来了一次,导致许三观又卖了一次血;
最后几次卖血,是因为一乐得了肺炎,家里没钱治病,许三观卖血筹钱,还差点儿送了命。
看的过程中其实挺揪心的,好像家里需要钱的时候,就得许三观卖血,导致许三观因为年龄大不能再卖血的时候,竟然感觉到恐慌而大哭,担心以后家里再需要用钱的时候就走投无路了!
其实我觉得挺奇怪的,许三观在丝厂上班,许玉兰是个炸油条的个体户,按道理来说,这样的家庭,不应该这么捉襟见肘呀,而且从之前饥荒年的时候可以看出,许玉兰其实有很好的储蓄习惯,这样的家庭,在急需用钱的时候,也只能靠卖血,这个也是因为时代的原因嘛?我没有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