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我为家乡美点赞”
“太行东麓照邢州,万叠烟螺紫翠浮。”邢台是一座被称为“百泉之城”和燕赵之都的城市。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队走进邢州,为邢台美点赞。
历史底蕴篇
第一站天河山,河山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是中国爱情山,中国七夕文化之乡,牛郎织女传说的原生地。天河山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区屹立在晋冀交界处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主峰天河梁海拔1780米。
天河山距邢台市区50公里,远离都市喧嚣,这里奇峰林立,峡谷幽峻,植被丰茂,林木葱郁;群瀑飞雪,清泉鸣筝,水源丰沛,是著名的“太行水乡”;松涛阵阵,牛羊成群,又称“云顶草原”。早在新石器时代,天河山地区就有人类居住。抗日战争时期,天河山是八路军主要根据地之一。129师医院,冀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前身)等革命遗址,保存完好。
天河山一带广泛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并拥有大量的文化遗存。经多位专家考证,这里就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原生地。2005年,天河山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中国爱情山”。2006年,天河山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七夕”文化研究基地,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2015年我国中原地区第一座山间滑雪场——天河山冰雪大世界建成。


第二站天梯山,天梯山游览区系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邢台市西南18公里处的川口湖畔,面积18平方公里,7路公交车直达景区。这里山势突兀,雄浑险峻,千余级石阶直上云霄;山腰有远古洞群,洞连洞,洞套洞,曲折回环,幽深莫测;洞中遍布石花、石瀑、石钟乳,肖人肖兽,千奇百怪,目不暇接;山脚有华北第一水洞——金水洞,泛舟洞中,灯影浆声,如入仙境。景区西部,冷风洞天下绝伦,宝剑峡壁如刀削,黑龙潭清冷沉绿,另有一番野趣。
抗金名将牛皋曾在这里依山凭险,率众抗金,山腰间遗迹尚存。 在这里可登山、可戏水、可垂钓、可泛舟、可考古、可科研,是邢台不可多得的一处游览胜地。


第三站崆山白云洞,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包括崆山白云洞和天台山两个景点。
崆山白云洞是全球同纬度最大的溶洞,洞内四季恒温17℃。洞穴观赏面积4200平方米,游线全长2300米。奇绝密集景观达200多处,因其洞体幽深、景观奇绝而被国内外洞穴专家誉为“世界喀斯特风景洞穴博览园”。天台山,由距今18亿年沉积的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组成,远望天台山,酷似一尊卧佛,是神州第一天然大佛。山体挺拔,顶平如台,八百亩柏林遮天蔽日。古有八大寺庙遗址,现已恢复寺庙之首天佛寺(上、中、下寺)是礼佛祈福、登山健体、踏青寻幽的绝佳之地。
天台山位于临城崆山溶洞西北8公里,是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的其中一个景点,由距今18亿年沉积的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组成。遥望天台山,酷似一尊卧佛。该景区主峰海拔599米,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它包括大平台、五谷仓、石柱峰、天眼山、九尖山等诸峰,主要景点有五谷仓、天圈、九县垴、大小天眼山及南禅、北禅、千亩古柏林、神泉等二十多处。明代大理寺少卿乔壁星回乡省亲,曾数次登天台山并留下诗句:“人道天台是丹丘,上有五城十二楼,今日登临无觅处,白云苍树对清秋。”


第四站扁鹊庙,扁鹊庙,又名扁鹊祠,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城西26公里的鹊山脚下神头村西,始建于战国时期,历代均有修葺,是祭祀、谒拜华夏医祖扁鹊的古建筑群,依山而建,左右两岭相扶,九龙河穿流而过,总面积15万平方米。
扁鹊庙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2006年,扁鹊庙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7月,扁鹊庙所在神头村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2020年11月,扁鹊庙入选第一批河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特色美食篇
特色一:黑家饺子

黑家饺子是河北邢台的一道著名地方清真小吃,历史悠久,有70多年的生产历史。它的饺子馅主要是用羊肉做的,咬上一小口,轻轻的一吸,就会感到嘴里都是肉馅的清香味,温暖了我们的味蕾。饺子皮是用付强精粉做的,馅料选用羊的后座、上脑、通脊三个部位肉和小磨香油拌制,饺子面皮大小均匀,厚薄一致,包好的饺子,“两面肚”没有阴阳面和双皮现象,馅肥嫩爽口,深受欢迎。黑家饺子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美味的饺子而闻名,是邢台地区的特色美食。
特色二:任县老炒肉

任县老炒肉是河北邢台的一道地方名吃,制作过程独特,口感鲜美。其中,过油和酱爆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搭配上绿豆芽或葱快炒,炒好后酱香味扑鼻,看着都很馋人,夹饼吃真香。这道菜有着百余年的制作历史,独特的制作手艺一直传承下来,并不断得到发扬和传承。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会专程来这里品尝这道美食。它的原料选用上等猪肉炒制而成,成品的色泽艳丽,口感香醇,味道鲜美,肉质鲜嫩肥美,油而不腻,操作简单方便,深受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特色三:隆尧羊汤

隆尧羊汤是邢台特色美食,选用上好羊肉,佐以几十味中草药,小火慢炖,汤浓、味美,肉嫩,入口不腥不膻、肥而不腻。羊肉汤味道很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深受食客喜爱。隆尧羊汤汤料浓厚、肉嫩味美,入口没有任何的膻味,肥而不腻,相当好吃。配上碧绿的芫荽、蒜苗,红亮亮的辣椒油,非常诱人。隆尧羊汤成为隆尧第一名吃,也是邢台地区的一道特色美食。
特色四:邢台焖饼

邢台焖饼是邢台的一道著名面食,起源于河北邢台市巨鹿县。焖饼采用死面饼制作,先炒菜,再搭配常用蔬菜、鸡蛋、猪肉、牛肉炒制断生,铺一层饼丝,沿锅边淋入半碗清水,盖盖儿焖3分钟左右即可。焖饼发源于邢台巨鹿一带,现在已成为邢台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美食。邢台焖饼有素焖、肉焖、豪华焖等多种口味,但无论如何制作,都能让人闻到香气,无比美味。这种特色美食在别的地方很难吃到,而邢台焖饼却能让人回味无穷。
特色五:威县火烧

威县火烧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的一道特色小吃,属于冀菜;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香酥的口感而远近闻名,其融合北方的油饼与胡饼制作工艺,用冀南的精面粉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打成风味独特的火烧,食用时,浇蘸上醋蒜汁,清香解腻,更为爽口,其馅多用猪肉剁大葱。
非遗文化篇
非遗一:邢窑遗址
邢窑,是一处隋朝-五代时期的窑场,现存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辖内丘、临城两县境内的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平原地带。据考证,邢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唐代时为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
邢窑开创的独特制瓷工艺和先进的烧造技术,同样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唐人李肇在《国史补》里写道:"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邢窑被公认为“中国白瓷的鼻祖”,是河北省第一大名窑。
邢窑白瓷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一向以青瓷为主的局面,结束了自魏晋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到了唐代,形成规模,使得邢窑与越窑平分秋色,形成了南青北白、相互争妍的两大体系,为唐以后白瓷的崛起和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三彩的出土使邢窑遗址成为中国第三处烧制唐三彩的窑址,具有重大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科研价值。
1996年,邢窑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邢窑遗址入选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4年,“邢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二: 宋璟碑
宋璟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碑下长眠之人,是后人景仰的唐朝一代名相,墓上所立之碑的碑文,是我国杰出的大书法家颜真卿撰文并书写,因而使得宋璟墓碑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之外,还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宋璟碑,是我国唐代名相宋璟的神道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因碑文是唐代“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所以也称“颜鲁公碑”。原碑现坐落在邢台信都区东户中学院内,2010年市政府翻刻版位于清风楼一楼内,原系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非遗三:其和太极拳
王其和先生,生于1889年,逝于1936年,幼习洪拳,并与刘瀛洲先生学练三皇炮捶,约于1909年师从郝为真学习武式太极拳,又于1914年师从杨澄甫学习杨式太极拳,融合贯通、自成一家,经其高足刘仁海、王景芳、张金榜、吴振奎等全面继承传播,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独具特色的王其和式太极拳。
王其和太极拳形成于清末民初,是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人王其和先生在精心研练多家拳械功夫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悟和实践创编而成的一套形神兼备、练用结合、独具特色的太极拳套路。
201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四:威县乱弹
威县乱弹是一个多声腔剧种,主要流行于河北省威县一带,其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威县乱弹的声腔包括乱弹腔、昆腔、扬州乱弹、高腔、罗罗、唢呐二黄和杂腔小调等,其中以乱弹腔为主要唱腔,有俗曲的痕迹,演唱上近似丝弦腔,但较丝弦腔更为浑厚、粗犷。威县乱弹在演唱时男女腔均以本字咬音,假嗓拖腔,其主要板式包括《一鼓头》《二鼓头》《慢板》《流水板》等,唱词为上下句结构,一般采用七字和十字句式。威县乱弹的音乐采用“纯律”,唱腔与伴奏采用“支声复调”的多声部音乐表现形式,每个声部在整体制约下独自运行。威县乱弹剧目丰富,约有三百多种,代表剧目有《临潼关》《广武山》等。
2008年6月7日,乱弹(威县乱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为邢台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