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末日2》洗白视频观后感
视频链接在文末[1]。
写在前面:
一个原本挺喜欢的up出了一期洗《美国末日2》(以下简称美末2)的视频,与个人观念不符,遂留言取关。今日又于推荐刷到其人的新视频,想起前事,就去翻之前视频的评论,想了解大家的看法。然而按照时间刷了几遍,没有发现我的评论(我评论的时候,视频刚出不到1小时的样子),所以我再发一次,这一次,在我自己的地盘。
写这篇文字不是为了批判,我也没有那个立场与资格,只是想说一说自己对于“美末2事件”的看法。不是游戏,或者说不只是游戏,还包括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不知道怎么形容的事情。
先做一个自画像吧:我是一个主机游戏的云玩家,没有玩过包括美末2在内的任何主机游戏。但是这与我和该up的观念冲突无关,这里不展开。
该up认为,玩家不应该代入某个人的立场和视角,而应该站在整个故事的角度,去代入顽皮狗(美末2制作方)的制作思维。。。老双标了。
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部分涉及游戏内容,我没有接触过,不发表意见。
该up的核心观点是:你们玩家都代入了某一个人物的视角,对游戏的评价不够客观。这个观点对不对放在一边,我想说的是,凭什么?
玩家不需要去理解游戏制作者、不需要去站在制作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玩家们用真金白银买来的特权。
某知名公众人物(不是鲁迅 ^_^)曾言:“说相声靠卖票,你卖的票里,有一半的钱是你挨骂的钱。”,如果游戏完全免费、无任何消费途径,那么你放出来随便怎么吹捧、怎么过度解读。但是想要卖钱?一手从我的口袋里拿走钞票,一手给我喂屎,还要我称颂宣扬、感恩戴德?我可去你妈的吧。
我花钱买了游戏,我觉得游戏不好,我就可以给差评、打低分,措辞激烈一些、零星带有一点脏话可以理解为情绪激动、个人道德水平不高,但当绝大多数玩家都自发地打了低分,该反思的,绝不是玩家们。
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游戏媒体普遍给美末2打了高分,高到与玩家评分没有办法一起参考的那种。其实这很正常,游戏媒体和玩家看待一款游戏的角度不一样,玩家更主观(我认为《只狼》好玩发自内心,但正在看这篇文字的你或许不这么想),而游戏媒体的基本道德是客观。
按照游戏媒体的指引,意味着你选择了在玩过游戏之后,通过脑补得到一些东西,例如游戏的艺术性、故事性,并且有了吹嘘的资本(复制游戏媒体的评价,再加上你的购买凭证与游戏时长即可:《奥日与黑暗森林》11小时一周目,这款游戏的艺术性极强,快来和我一起玩呀!);但按照玩家们的口碑推荐,你多半能够收获一段美好的游戏体验。这就像是“你们没有手机吗?”的故事,同样的游戏,骂的人和玩的人不是一路人,屁股都没有坐在一起,脑袋里想的自然天差地别。
第三方游戏媒体给美末2打高分或许能解释的通,但美末2制作方跳出来说自己的游戏多么好就让人难以理解了。这种行为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它让我想起了曾经国内一位导演的言论:“票房差,不是我拍的片子不好,是这届观众不行”。
感谢你看完了我因为被删评论而发的牢骚,愿你在为了理想的生活而奋斗的路上,永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