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集:航天梦就是科技胜利
这是俄罗斯系列的最后一篇专栏文章。
在节目伊始我们就提出了,为了向“苏联实现了人类第一个载人航天”这一事实致敬,我们要以科技胜利的方式完成本局游戏。而在共产主义政体的加持之下,这个目标成功达成。那么,在这最后一篇专栏,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会出现“科技胜利”。
科技有所谓胜利吗?我看没有。科学界的一个信念就是将科学的边界不断向前推进。既然没有边界,也就不可能存在“胜利”一说。从时间上说,文明6的“科技胜利”,无非是在科技发展史上人为的划一道线,先过这道线的人赢而已。从发展的角度上讲,科技的进步也需要的是各国科学家通力合作。像美国如今的限制中美科技交流的做法,是遭到中美科学界一致反对的。
“科技胜利” 却又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美苏冷战进入了一种赫鲁晓夫称之为“和平竞赛”的状态。由于意识到双方都不可能在军事上真正压倒对方,美苏开始了在非军事领域的全面竞赛(当然军备竞赛也没闲着)。你苏联搞载人航天,我美国就搞载人登月。你苏联拔高古典艺术,我美国就创造现代艺术。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当然,这种“和平竞赛”在毛主席看来,是修正主义,是苏联放弃了阶级斗争,转而维护自己庞大帝国的世界地位的一种表现。不过在“和平竞赛”之下,双方的科技文化都在飞速提升,也为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明6中的“科技胜利”、“文化胜利”,其实就是这种冷战思维的一种体现。

为什么要有“胜利”?难道科技文化不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吗?为什么不是“全人类”的胜利,而是某一国、某一文明的胜利?这就牵扯到冷战的实质。我们知道,二十世纪是意识形态的世纪。冷战说到底是意识形态的对抗,是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冷战的本质是要证明,其中一种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就是要比另外一种强。从这条思路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美苏双方在冷战里砸了那么多钱,把两国老本都掏空了,也不愿就此收手,就如同两个小孩互相比谁有的东西多,谁有的东西好一样,没有的东西即使砸钱也要搞到比你更好的。“和平竞赛”的主战场,就是太空竞赛。自从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始,双方就开始了无休止的竞争。载人航天是“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而载人登月则是“自由世界的伟大成就”。
航空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制造、资金后勤等等的集大成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好体现。此外,人类自古以来对宇宙的幻想,各种文学作品对未来的想象,也让太空竞赛附加了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的能力。因此,太空竞赛也最适合被用来证明“意识形态”的胜利。这也是为什么文明6会选择用太空竞赛的方式来标志“科技胜利”。在游戏中,想要达到科技胜利,必须要有强劲的科研速度、强大的生产能力、政策的支持(也就是说文化不能落下)、各种资源后勤的跟进,甚至还要防止敌人通过或谍战或热战的方式来进行对太空竞赛的破坏,可谓是最难也是最考验综合国力的一种胜利模式。随着人类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胜利的条件也不断更新。文明6刚出来的时候,科技线还终结在信息时代,建立火星殖民地就算胜利。到了《风云变幻》资料片,科技线已经发展到未来时代,承载着制作组对于未来科技的美好幻想。而科技胜利的条件,也进化成了发送太阳系外探测器,并且要让它走50光年才能胜利。
冷战时期,美苏就是在争这种“科技胜利”。苏联的航空航天技术一度发达到在美国办展览会耀武扬威,逼得美国只能回敬一个“厨房展览会”,用小布尔乔亚的生活来诱惑苏联人民。但之后,NASA迎头赶上,率先完成了载人登月。此后双方竞赛局面开始出现缓和,还促生了《外层空间条约》。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独立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也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太空竞赛。即便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国际太空竞赛也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只不过两大玩家从“美苏”变成了“美中”。在这场新太空竞赛里,NASA显得有些后劲不足,中国则是频频超车。从1999年神舟一号上天,到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实现载人航天,到2008年实现太空行走,再到2011年发射天宫空间站,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月球,2020年更是实现了嫦娥五号从月球携带样本返回。中国在太空竞赛中,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而这些成就也带给了一代中国人新的民族自豪感和航天梦。

所以,太空竞赛的意义远大于其科学上的意义。太空竞赛的意义并不在于“做到了什么”,尽管这也很重要。太空竞赛最重要的是“谁”做到了。冷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向“历史的终结”,而是更像亨廷顿描述的那样,成为了“文明的冲突”。太空竞赛承载的意识形态之争也就转为了文明成就之争。取得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也就相当于一次又一次证明了本文明在世界的的存在价值与地位。中国人的“航空梦”,其隐含台词其实是“中国人能做到”。而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接棒苏联,其太空竞赛成果也同时又一次证明了“社会主义能做到”。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至今仍如此执着于太空竞赛,而同时为什么美国要不遗余力的在太空竞赛上阻击中国的原因。当然,这里我们还是要多说一句:中国的太空竞赛脚步并没有以人民生活福祉为代价,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同时呼吁科技界的合作与分享。而美国不断提出“重返月球”“重返火星”等口号,更像是希望把中国拖入恶性竞赛的漩涡。
冷战其实从未结束,这是一个事实。至于是否有某个国家在现实中能夺取“科技胜利”,那恐怕要在很久很久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