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围棋杂记#3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AI围棋

2023-08-18 11:17 作者:湮灭的末影狐  | 我要投稿

2017年,棋界发生了一件大事,经过深度学习训练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以几无悬念的 3:0 击败了当时的世界第一人柯洁,宣告了AI彻底在围棋领域超越了人类。

六年后的今天,从职业棋手到相当多业余爱好者也已经习惯了学习AI的招法和战术,用AI进行训练提高,并在实战中应用。职业比赛中,AI布局已经彻底取代了所有传统布局,AI的分析也表明,人类职业高手的布局水平在学习了AI之后提高了近一个贴目。

在高手们普遍已经接受了AI时代新理念的同时,低段爱好者之间,关于如何看待围棋AI革命这一话题依旧存在广泛的争议。

一派选择接受AI,理由很简单,AI实力比人类强,向AI学习自然不会错。

另一派则比较排斥AI,他们也有诸多论点,诸如AI只是靠大计算量超过人类,AI变化需要极多计算我们普通人无法掌握,传统下法其实亏得很少,AI棋风过于单调抹平了诸多精彩的传统流派等等,其中更有极端派怒称AI已经“毁了围棋”。

AI派固然可以用近年小申的成功来论证AI的好处,但极端反对者们也往往会搬出AI时代后柯洁失去光环、小李失望退役来论证他们所谓的“AI毁了围棋”。

我属于AI革命的受益者,我重新开始学习围棋的时候围棋AI技术已经成熟,普通人也有机会接触水平远高于世界顶尖棋手的AI程序,而我又已经把传统布局忘得差不多了,也就顺理成章地直接开始学习AI的围棋理念。个人感觉AI的风格还是很适合我的,我也靠着AI的布局快速提高到了现在的高段水平,所以我自然是属于AI派的。

关于如何看待AI,我想从几个方面聊聊我的看法。

1 传统布局亏损非常有限?

许多传统布局支持者认为,包括三连星、小林流、迷你中国流在内的许多传统布局,虽然被AI认为亏损,但是具体在胜率上通常只差几个百分点,目差往往不到半目,他们由此认为,这样的目差我们普通人根本无法感觉到,所以我们下传统布局其实是亏损非常有限,是完全可以下的。

其实这种观点是有些片面的,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不是不了解AI,恰恰是因为不够了解人。

AI始终能以全局的观点去寻找最佳的策略,十分灵活,而人类往往需要先定下一个战略目标,接下来通过各种子力配合去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当你落下一子的时候,你不止是落下这个子,更是在为后面的一系列作战做准备,这些行动是要当作一个整体看待的。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衢州烂柯杯决胜局,辜梓豪一挡一托击碎小申心理防线,一举逆转局面的连环妙手。

85、87、89连环妙手,争得91先手抢攻

这几步棋没有一步得到AI好评,却成功引出小申的判断失误,这是从一开始就准备好的诱敌战术,要综合起来判断,才能明白其中的妙味。

所以当你选择传统布局的时候,你往往选择了背后的一整套传统的作战体系,到底亏了多少,不是看你布下阵形的这一步好不好,而是看你的整个战略是否真的能取得有效的战果。

我们就拿很流行的传统布局小林流举例。黑星小目对白二连星,黑外侧小飞挂接斜拆三构成经典小林流开局。

黑小林流开局

的确,黑斜拆三这步棋,AI胜率仅仅从39%下降到36%(中国规则),亏损不到半目。

但是,这不意味着“小林流”的亏损只有不到半目。

人们过去为什么下小林流?因为过去认为,白棋如果高挂小目,黑棋应该开启著名的村正妖刀:

白中刀图

这时候由于拆边一子的配合,白棋稍不注意就会中刀全面崩溃,即使应对正确也作战不利,这是黑棋敢直接拆边,把小目外侧留给对手的底气。

你既然学了小林流,自然也是准备学习前辈们的战略,准备用妖刀大杀一场吧?

黑发出妖刀邀请

可惜对手根本不讲武德,直接一通连环俗手把你角空捞走拉倒。

新变化

你一定很开心,因为当年老师告诉你,这个结果虽然白得到角空,但黑外势雄厚,是黑优势的局面。

但是你猜这时候黑胜率是多少?

11%.

还行,保住面子没有刚布局就掉到个位数。问题就出在,黑棋这堵墙根本没有过去人们想象的那么厚,而且黑棋拆边的效率也显得不高。

那么,前面说第一步只亏3%,正确的走法是什么呢?答案是老老实实摆个托退定式。虽然拆边一子配合不佳,但如此尚能保住36%的胜率。不过既然你下小林流,肯定是不愿意的吧?气势汹汹布下大阵,对面一来挂角又缩回去捞地了。所以,当你走下小林流的时候,你的胜率不是36%,而是直接掉到11%了。你要是没把胜率亏到11,你下的这就不叫小林流。

及时止损

很多人爱下的三连星也是一样,表面上看这一步胜率只从40掉到36,但如果你想延续前人的思路以一条边为根据扩张大模样,就会被对面用新定式连续先手掏角再抢先侵消,你的胜率只有25:

三连星被新定式破解

如果你还想保住36的胜率,那别管什么大模样了,赶紧止损去捞空要紧,但早知如此你为何还下三连星呢?

黑最佳变化:止损

所以,我们说传统布局不适合再下,不是因为哪一步亏了,而是因为现在已经淘汰了过去的一些错误判断,相应的一套战略体系也应当被更新。李世石生涯末期,就因为不肯接受AI的布局理念,经常比赛上一个布局下完也没什么恶手,胜率就已经个位数了,也是一个道理。整个战略体系出了问题,后续损失绝对不会只有那几个百分点的。

2 人类无法掌握AI变化?

人机大战中,AI体现出的恐怖算力令人类毫无还手之力。由此,很多人认为人类不具有如此高超的算力,是不该学习AI变化的。因为人类不能掌握AI的后续最佳变化,即使记住了AI的最佳选点,后续作战中也下不出正确的走法。

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AI的确有大量人类无法掌握的招法,这些学来也没用。

但我却以为没必要因此就完全不学AI的下法。

大家回忆一下,你以前学棋,刚开始学定式的时候,除了背下定式以外,掌握了定式所有的分支、后续变化了吗?

刚学定式时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吧。大家即使学的是人类的定式,同样也只是先背个招法,之后才在实战中慢慢积累经验做到精通。那么面对AI定式,我们即使没有掌握后续,先学一个招法,在实战中慢慢熟悉,也是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计算已经是人和AI差距最小的地方了。AI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能用神经网络积累学习经验。纯堆计算,类似国际象棋软件深蓝的那种思路,从来就没能在围棋领域达到人类高手的水平。此外,一些训练早期的AI,哪怕大局处理已经完全不亚于人类职业棋手,也算不清一个对于人类来说是基本功的征子。甚至像星阵这样优秀的AI,在算力没有给足的时候,都可能误判,如今年倡棋杯柯洁王星昊的第一局,很多人都算清的对杀星阵没算到。AI的算力优势,其实更多地体现在卓越的大局理解上,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除此之外,其实AI的很多变化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复杂和难以掌握,曾经人类最复杂的三大传统飞刀(妖刀、大斜、雪崩),众多变化的难度并不亚于今天的新飞刀(芈刀、二间夹)。但是对这些传统飞刀,AI的应对都异常地简单且实用。

妖刀(左下)大斜(右下)雪崩(右上)的简明应对

所以我的看法,学习AI的大局判断,定式挑简单的学,肯定是没问题的。

3 AI毁灭了围棋的艺术性?

这一点上,大家各有各的观点吧,像李世石就属于这一派的代表,他因为对AI时代的围棋失望而早早退役了。客观上,宇宙流,地沟流,野草流等等众多流派也的确是在AI的冲击下逐渐消失在职业赛场,而只有全能型的选手可以成为顶尖。

但是仅仅因为这点,就说AI毁了围棋,也未免太过夸大。

我认为,AI看似是摧毁了很多流派,实际上是把这些流派的劣势优化掉了。虽然职业比赛上不再出现鲜明的某种流派的棋手,但AI实际上是把所有人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让他们摆脱传统棋风、流派的制约,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下出每个风格的名局。虽然像三连星这样把目标直接写脸上的宇宙流已死,但精彩的大模样攻防战、屠龙战、对攻战依旧广泛存在于顶尖比赛中,精彩程度同样不亚于过去的众多比赛。辜梓豪大逆转小申登顶烂柯杯的那局便是一例。

那些因为AI淘汰了很多传统布局,就轻易认定AI“毁了围棋”的,我想多问几句:

你像吴清源、二李、柯洁一样引领过一个时代吗?

你像武宫、加藤、聂老、徐奉洙一样开创过属于自己的流派吗?

也没有吧,你也没站上人类顶尖过,又怎么代表人类在AI面前谈你的围棋理解?

所以,你爱用的这些,你认为被AI毁了的传统布局,不是也是你的老师教你的吗?

为什么人类老师教你的,你就可以高高兴兴学过来,这个老师换成了更厉害的人工智能,你就仅仅因为它不是人而不肯学呢?

4 AI该怎么用?

其实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说AI是唯一正确答案,让大家都学AI就好了。

AI基于它极其卓越的判断,的确有大量难以理解的招法,这些连职业都不敢学,我们自然也不该轻易尝试。

但学习AI大局上的判断、思路,确实是能够提高我们的硬实力的。先挑简单的变化学,慢慢理解AI的形势判断与思路,整体棋力自然能慢慢提高,就能看懂更多的变化。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是只看AI的最佳选点,也应该尝试找到自己最好掌握后续、最容易让对方失误的选点。围棋终究是人与人的游戏,如果能结合AI的判断和人自己擅长的部分,将发挥最好的作战效果。就像去年的小申,下的棋往往不是AI的最佳选点,但他总是不会亏,他的对手却总会一点一点亏出去。又如今年的辜梓豪,虽然大逆转的几步都不是最佳选项,却精准针对了小申这个人的心理弱点,取得关键胜利。

总结来说, 对于AI,挑好学的学,也能变强。

围棋杂记#3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AI围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