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李成梁 字汝契

李成梁 字汝契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史记载李成梁的高祖李英从朝鲜半岛迁居到铁岭。李成梁虽然是自朝鲜内附中国东北,但经过好几代人,早已融入辽东汉族,一贯被视为汉族人,例如清末章炳麟起草革命宣言就称:“愿吾辽人,毋忘李成梁”,即把李成梁当做汉族的英雄。朝鲜英祖对明末逃亡到朝鲜国内的明朝遗民后裔也予以“世世免役”的优待,并编纂《华人录》,以为免役的依据。《华人录》中就有李成梁的后裔,可见朝鲜王朝把李成梁及其后裔视同为汉人。李成梁的高祖李英自朝鲜内附明朝,任铁岭卫指挥佥事。嘉靖五年(1526年),李成梁出生于辽东铁岭卫。李成梁少年时代就英毅骁健,大有将才。因家贫,40岁以生员袭职。起初为险山参将,因屡建战功,隆庆元年(1567年)进为副总兵官,协守辽阳。隆庆四年(1570年),被提拔为辽东都督佥事,驻节广宁(今北镇城内)。明嘉靖后期至隆庆年间,鞑靼插汉儿部多次进犯辽东。此后十年间,明朝三员大将相继战死。时值边备废弛之秋,李成梁莅任即募四方健儿抗击蒙古、女真各部的侵扰,与是军声始振。
万历元年(1573年),作为辽东总兵的李成梁在击退蒙古后扩筑宽甸六堡。就在此时,建州女真都指挥王杲在抚顺互通马市。在马市上诱杀了明朝备御裴承祖,明朝断绝贡市,李成梁谋划征讨王杲。万历二年(1574年),王杲以部众坐困为由纠集鞑靼土默特、泰宁诸部,大举犯扰明朝辽东重镇辽阳、沈阳,李成梁督兵进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斩首一千余级。此役努尔哈赤与其弟舒尔哈齐被俘,为李成梁收留,充当仆役。
万历八年(1580年),万历皇帝为表彰李成梁镇守辽东的军功,建石坊褒奖。万历十年(1582年),王杲的儿子阿台继续和明朝作对。九月,辽东总兵李成梁进攻阿台所在的古勒寨。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李成梁再度发兵攻打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是王杲的孙女婿,塔克世与其父觉昌安前去古勒寨为明军劝降,因战事紧急被围在寨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在李成梁的指挥下诱阿台开城,攻破古勒山城之后进行屠城,觉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塔克世虽属王杲一系,但已归附李成梁,却因此战死,实为李成梁与尼堪外兰故意为之。努尔哈赤对此极为不满:“我祖、父因为什么被害?你们都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你们对此有什么说法?”李成梁自知理亏,后明廷将塔克世的土地、人马等送给努尔哈赤,令让他承袭都督指挥衔,以为补偿。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之后,欲为报父祖之仇成为借口叛明的“七大恨”之一。
随着他官场的不断发展,李成梁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全辽的商民之利他都揽入自己名下,从此他结交权门和朝廷的官员。万历十九年(1591年),李成梁为言官所劾,十一月,明神宗竟从御史张鹤鸣的话,罢免了李成梁在辽东的职务,仅仅以宁远伯的身份朝见皇帝。之前李成梁在辽东的时候所立的战功大多都是在塞外,很容易缘饰真实情况。如果敌寇进入内地,就以坚城清野作为依托,拥兵观望形势然后出击;甚至可以掩饰败绩变为功劳,杀良民冒充敌军的首级。阁部的官员都被他所蒙蔽,督抚、监司稍微有与他忤逆的意思,就被他排挤出去,以至于都不能检举他的不法行径。先后有巡按陈登云、许守恩得到了他杀降冒功的罪证,想要上奏,却被巡抚李松、顾养谦等人阻止。既而引起了朝中的议论沸腾,御史朱应毂、给事中任应征、佥事李琯相继上书予以抨击。因为李成梁的事情有证可查,但是最终因为朝中靠山的暗中支持,才不至于治罪。等到他的靠山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等人相继去职之后,李成梁失去了依托,最终被罢免了。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八月,辽东总兵马林因为与税使高淮争执被弹劾获罪。大学士沈一贯上书说李成梁虽老,还可以继续带兵。于是明廷命李成梁再镇辽东,这时候李成梁已经七十六岁高龄了。这时候,鞑靼的土蛮、长昂以及把兔儿等已经离世,鞑靼的入寇已经很少了。而开原、广宁之前又开马、木二市。女真诸部为了获取利润,都归顺臣服。因为这个原因,李成梁又在辽东镇守了八年,当时辽东很少有边情。因为长期巡查东北的情况叙功,李成梁加至太傅。当他第二次出任辽东总指挥官时,为了彻底破坏掉明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合可能,他实行暴力征伐。先是对泰宁部速把亥,然后是叶赫女真的清嘉奴、扬嘉奴。而这一时期,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正一步步蚕食海西女真,力量不断壮大起来。从万历初期的时候,兵部侍郎汪道昆前去巡视边境,李成梁献上建议将孤山堡移建到张其哈剌佃,险山堡迁移到宽佃,沿江新安四堡迁移到长佃、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驻守,可以开辟疆土七八百里,可以大大扩张耕牧之利。汪道昆上报明廷,明廷认为可以实行。从此这里的人口生计日益繁荣,增至六万四千余户。到了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以那里孤悬于外很难守住为由,舍弃了辽左六堡,将那里的六万四千余户居民迁移到内地,那些居民依恋家室不想离开,李成梁就以大军驱赶他们,造成很多流血事件,死者很多。为此,李成梁大受朝野谴责。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又被劾罢,熊廷弼守辽东时,指出李成梁罪可至死。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李成梁卒於北京,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李成梁死后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诏告对明朝的“七大恨”檄文,正式对明廷宣战。
统帅 A-
(李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方其誅王杲,殱阿台,殄速把亥,本朝兵威之不振亦已久,今考其武功,仁宣以来所敢望者,成梁固亦人傑也哉。彼俺荅小王子之属,控弦数十萬,陸梁西北邊。終世宗之世,天子屡為旰食,殺司馬、督抚、大将軍以下,不能得其一酋也,而成梁當之,擒名王,破堅寨,易於摧枯拉朽,借曰割級侈功,多获老弱,而纍纍千百計,豈盡漢人?轉战深入之功,不可誣也。)
武力 A-
(李成梁世将家,英毅骁健,有胆力,突阵撄锋,每临戎与诸弟俱。)
军谋 A-
(李成梁身经百战,每出奇制勝,所当无不破。时速把亥率弟炒花、子卜言兔入犯义州。成梁御之镇夷堡,设伏待之。速把亥入,参将李平胡射中其胁,坠马,苍头李有名前斩之。寇大奔,追馘百余级。炒花等恸哭去。速把亥为辽左患二十年,至是死。或曰:成梁杀良冒级,功不可信。然其有可信者,有不可信者也。万历十载以前,此其可信者也。十载以后,此其不可信者也。何也?十载以前,新郑、江陵相继当国,其人皆明习边事,综核名实,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能鼓文武大帅而用之,成梁固不敢不效命,且又精力方壮,技勇初集,一再试其锋于就衰之寇,斩获中卒,固其常尔。此其可信者也。十载以后,吴门为政,煦煦掩覆,功则与赏,罪不蒙罚,于是献俘奏凯之事几见,而覆军杀将匿不以闻,戴头杀贼,弃地策勋,那独成梁之耄不任事也,又非成梁之前勇而后怯也。政府司馬樂其勝而謀其敗,成梁有以深知之也,此其不可信者也。)
智略 B
(李成梁以力战起,熟敌情,多苍头军,立功至将佐者甚众。初,成梁多蓄徤儿,當其窮困,輙貸予之,責以先登䧟陣,捉生游檄,計級受賀,即除前负,故人皆樂為之用。然不恤軍士,徃徃剥餉自用。及既平阿台,則益驕,所得財貨,輙以結权貴,督撫至,輙聼成梁所為。初,清太祖多智,事成梁甚恭,成梁悉以所得诸部畀之,遂雄東方,蠶食諸小夷,遼東患之。后成梁复镇辽,暮气难振,以六堡地孤悬难守,弃之。又有高淮者,意恃雄,动以协镇吓逼诸将,而高淮之横,实借成梁之势也。一朝鲜民尝言:“小臣于壬辰年以请兵往辽东,见军容肃肃;前年往广宁见之,则军马疲残,殊异昔日所见。问其地之人,则高太监多取买马之价,以其驽马防弛,而李成梁缔结高太监,受马代立,故如是疲残云。”及成梁卒,未几,清太祖自称国汗,举兵反,中外大震。时有言曰:“窃谓奴酋作逆,宠之龙虎将军,养虎贻患,致有今日者,李成梁父子也。李氏所贻之患,自当责李氏收拾。”后三路丧师,如柏不战而退,如桢代将继之,卒陷辽东,庭臣请斩如柏、如桢以谢辽人,如柏缢死,如桢论斩,卒狱中,李氏遂不復振。)
内政 D+
(李成梁度辽左孤悬塞外,遂献议移建孤山堡于张其哈剌佃,险山堡于宽佃,沿江新安四堡于长佃、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戍之,可拓地七八百里,益收耕牧之利。道昆上于朝,报可。自是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余户。当是之时,从开原而抚、河、宽奠,皆有关市。诸夷颇称宁懿。及三十四年,成梁以地孤悬难守,与督、抚蹇达、赵楫建议弃之,尽徙居民于内地。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
魅力 C
(李成梁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军赀、马价、盐课、市赏,岁干没不赀,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每一奏捷,内自阁部,外自督抚而下,大者进官廕子,小亦增俸赉金。恩施优渥,震耀当世。而其战功率在塞外,易为缘饰。若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甚或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阁部共为蒙蔽,督抚、监司稍忤意,辄排去之,不得举其法。或曰:当李氏之盛,父子手握重兵,苍头厮飬皆绾符系玉,中外文武多倚李氏以成功名,以故誉言日至,名过其实;及其衰也,兄弟救死不暇,而引䋲披根之徒,从而媒孽其短,又已太甚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