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大型战舰介绍-内华达级
内华达级是美国海军第一型采用重点防护设计概念的战列舰,也是美国标准化战列舰的开端。

内华达级战列舰共建造两艘:内华达号(BB-36),俄克拉荷马号(BB-37)。两舰均于1912年开工,1916年服役。

船员:1374人
标准排水量:27500t(改装后29000t)
满载排水量:28400t(改装后34000t)
长/宽/吃水:177.7m×29.6m(改装后32.9m)×9.9m
装甲:主装甲带343-203mm,水平防护76mm(改装后127mm);炮塔正面457mm;司令塔正面406毫米
武器装备:10门356毫米/45倍径主炮(两座双联装和两座三联装炮塔);21座127毫米副炮(改装后16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40毫米高射炮40门,20毫米高射炮45门)
船载飞机:2架
动力装置:12台亚罗型燃油锅炉,主机输出功率26500马力(改装后31,500马力),双轴推进
水面续航力:15000海里/10节
最高航速:20.5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艘内华达级参与护送美国军队去欧洲参战,而后参与护送总统赴巴黎和会。1930年内华达级完成了改装,加宽舰体增加防鱼雷凸出隔舱以增加浮力和改善水下防护,换装三脚主桅,增设桅楼,改造舰桥,改进火控系统,副炮由艏楼挪到露天甲板之上,并加装水上飞机等装备。

经过改装后的内华达一直在太平洋舰队服役,直至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当日内华达号停泊在珍珠港瓦胡岛战列舰群的末尾,7时58分,日本军队突袭机群到达珍珠港上空,第一波空袭开始,内华达号战列舰甲板军官陶西格海军少尉在紧紧关头当即下达"各就战位,进入Z状态"的命令,随后指挥防空火力进行迅猛射击,当即击中数架日本鱼雷机。8时02分,一架"加贺"号航空母舰上的日军97式舰载攻机还没来得及投弹,就被内华达号上的机枪击中,坠入左舷尾部90米外的水中。此时,内华达号是港中唯一一艘还能开动的战列舰,舰上指挥官下令向港外突围,因此日军第二波袭击的主要目标变为了内华达号。
在第二波空袭中,内华达号被命中了6枚以上的炸弹后,为避免在港口出口沉没,内华达号在福特岛的西南抢滩搁浅。其后在西海岸进行现代化改装,重新改建上层建筑,撤去全部旧式副炮,改装高平双用炮。内华达号于1943年5月加入北太平洋收复阿留申群岛的火力支援任务。
1943年6月,内华达号再次回纽约进行改装。改装后1944年,内华达号在大西洋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火力支援。任务完成后,又返回太平洋。
1945年3月,内华达号参加了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登陆战的登陆火力掩护任务。被神风自杀飞机击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内华达号共获得7枚战斗之星勋章。最终于1946年参加十字路口行动。

二号舰俄克拉荷马号于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参与了人员的撤离任务,而后一直在太平洋服役。日军偷袭珍珠港时,俄克拉荷马号由于停泊在马里兰号战列舰的外侧,在空袭开始一刹那间便被3枚鱼雷击中,产生了30度的横倾,短短二十分钟就倾覆于珍珠港的淤泥之中。1943年俄克拉荷马号被重新打捞出水,但被判定无维修价值,于是从太平洋舰队注销。1944年,在拖曳回美国西海岸解体途中沉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