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的未来模型及最终形态—论都市圈及城市群两类模式的演变因素及发展趋

2023-01-11 11:22 作者:自由派的梦  | 我要投稿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脚步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正在加速对城区周边地区乡镇的城市化。其目的是各地区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再开发和利用,并以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弥补财政税收的紧张和不足。

然而经过三年疫情的封锁,以及各地投资疲软致使许多中小城市的周边区域城市化徒有其表,甚至出现了开发后继无力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各地政府的领导班子并没有妥善对自身城市有着明晰的定位,一味地按照做大做强这个假大空的目标进行城市规划。

那么未来的城市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呢?

这里我们将提出三个概念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理念:

一、要将人口视作一种稀缺的资源。(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当下,及各地对人口的重视)

二、城市人口的任何行为都将产生一定的商业利益。

三、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这一稀缺资源。

这三点围绕人口数量这一重要因素,本质是为了说明当下中国各地中小城市遇到的情况:人多,但城市更多。

城市的发展需要人口这一重要资源支撑,对于各地而言如何留下甚至吸引更多的人口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足够体量的人口数量,其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甚至是退步。

当然了,这一影响不仅会在数据上体现出来,更是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中小城市的市民都会感觉到一点。那就是留在城市的人口越少,生意就越不好做。这并非只是互联网行业对线下实体行业的冲击,还有本地城市人口逐渐减少的因素影响。

以上这些情况仅仅作为部分中小城市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代表所有地区。毕竟经济发展好的城市也是比比皆是。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状,中小城市的人口减少必定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未来呢?

其实很早以前我就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关于城市发展必然有两类趋势,一个目标。

首先,所谓的一个目标便是城市结构的极大化,即经济发展优良的地域将会不断改造周围地区最终成为一个庞大的都市形态,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进入。(其中包含了人口资源)

两类趋势都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都市圈代表了大型城市的发展极大化,城市群代表了中小城市的抱团化。

前者是因为大型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积淀并结合有利政策加快了自我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以此吸引了作为稀缺资源的人口从而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张改造。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可以说有很多明显的例子: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汉等都是这一情况。

另一类城市群,则是中小城市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组建联合成为一个庞大的城市群将原本不足的资源重组再开发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口资源与大型城市的都市圈进行争夺各类资源的落地和运营。

因为人口资源的稀缺性势必会让中小城市与大型城市走向对垒的战场。毕竟一个地区的税收终究离不开人口这一因素。

事实上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任何中小城市的人口资源都会向优质地区进行倾斜。人口外流将会成为诸多中小城市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当一个小城市的人口流失到难以支撑城市的发展和运营后,未来恐怕就像现在的农村由于人口稀少不得不进行合并一样,届时这样的城市也会走向历史……

或许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样的事情很难发生,但人口外流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影响有多大,相信有些读者心里应该会很清楚。

大型城市的都市圈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周边地域城市的影响也是无可厚非的。人口资源的争夺早已开始,没有能力吸引人口的城市终将受制于现状从而走向没落。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人口流失的另外一个结果便是人力资源的稀缺,对应的便是人力成本的提高,从而会影响很多企业的投资和建设。

毕竟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人力成本也是不得不考量的生存指标。人力成本过高的地区再投资也将毫无意义,毕竟换谁来当老板都得考虑利润空间吧?

回归正题,上文提到中小城市的城市群模式看似只是整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市级政府资源进行重组再投资从而获得更快的效率,更好的结果。

然而其本质则是城市群中对各中小城市的定位再发展。

何为城市定位,其目的便是放大城市某一功能建立头部优势从而吸引人口资源的流入。换种通俗易懂的说法,那就是大部分中小城市配套设施及生活设施水平相当,想要吸引人口就必须拥有一些独有的优势。

为了避免都市群中的重复竞争,就必须对城市定位有着明确的定义并能够组织起绝大部分资源进行投入。

之所以提到一点,是因为当下的中小城市都没有明确的城市定位,只是随着某些步伐一同在一条路上走着。然而路很窄,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一定是资源最好的城市。

当然本文提到的城市群模型只是作为中小城市的一个发展趋势作为参照案例写了进来。或许对于更多的中小城市而言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甩下步伐然后消失也是一种选择,亦或是能够得到资源倾斜走出一条新的大路也并非不可能。

这两种模型趋势的最终目的还是在打造一个庞大的都市形态以此来满足日益发展的人口需求及经济发展。

整合资源,定位功能,重组架构,共同发展,或许也是一条不错的发展之路。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的未来模型及最终形态—论都市圈及城市群两类模式的演变因素及发展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