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为百病之药:不同时间喝不同的茶养生效果好。在古代,茶即是药
茶为百病之药:不同时间喝不同的茶养生效果好。在古代,茶即是药,并被医书所载录。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茶的起源应该是作为药用的。苏轼言:“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历史上也相传,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品茗斗茶开始的。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教、道教和儒家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茶在很多人心目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一种生活中的必需品,古语云:“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早在唐宋时代之前,茶已成为文人学者的描写对象,诸如借茶写人事,抒发胸怀,感悟人生。今天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而且还可以读到如唐代杜甫、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著名诗词宗师们的咏茶佳句。仔细翻阅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题材。陆游曾写下:“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辛弃疾笔下的品茶是:”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在屋中点上一盘香,品几口茶来消磨时光,这样的生活是何等的悠闲美好?”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赏一轮明月,晨前观一时朝霞,这时品一杯香茗,真是何等的神仙般的生活?明朝时期,士大夫阶层承袭了唐宋以来的饮茶的风气,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将饮茶,会友,陶冶情操,谈论琴棋书画相结合起来,对于烹茶所用的泉水,灶具,饮茶时所用的茗具,以及品茶的过程等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 花有很好的养生价值,但也是有讲究的。 早上适宜喝红茶:人在睡了一夜之后,身体往往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喝红茶则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能够祛除体内寒气,让大脑供血充足。红茶性质温和,可在每天早上起床后冲泡一杯,在吃过早餐后饮用,也可加入适量牛奶一起饮。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空腹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空腹喝,可令肠道吸收过多的咖啡因,会出现心慌、尿频等不良反应。时间久了,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B的吸收。 午后适宜喝青茶或绿茶:通常情况下,人体在中午时分会肝火旺盛,此时饮用绿茶或者青茶可使这一症状得到缓解。青茶(如铁观音)性甘凉,入肝经,能清肝胆热,化解肝脏毒素,且维生素E含量丰富,能抵抗衰老;绿茶则入肾经,利水去浊,令排尿顺畅。另外,绿茶中茶多酚含量极高,抗氧化、消炎效果好。 晚间适宜喝黑茶:人在吃了三餐之后,身体会积聚一些肥腻之物在消化系统内,倘若晚饭后能够饮用一杯黑茶则有助于分解积聚的脂肪,既暖胃又助消化。黑茶性质较温纯,不会影响睡眠。黑茶首选云南普洱,不过,普洱的味道有些人可能接受不了,那么可用白茶代替,比如福建寿眉。寿眉入肺经,茶性平和,也不会影响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