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解读09:没有价值的商品居然也能卖钱?

1.什么是价值尺度
为什么说“乱世黄金,盛世古董”?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的时候,只是想象的或者观念的货币。
2.什么是价格标准
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不买免费送的原因
价格标准:就是规定货币经营与价格的关系。货币金与商品金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3.什么是价格形式
价格形式是商品为了取得货币形式而让步了自身价值的一种可能的方式。同时,在历史中也证明了这种让渡对于商品交易来说是有它的必要性的。当下,金充当了我们脑海中关键性的价值尺度,是因为其背后有着牢不可破的货币形式。
错误推导:
错误的认识是停留在货币层面上,认为市场的交换都是基于货品或者说经营,不管是购买还是出售,都必须从货币的价值出发。这种错误很快被人们推翻了,因为人们发现单纯的两个物品之间也能发能发生等价形式,所以货币拜物教被商品拜物教取代了。
但(商品拜物教)认识到商品发生交换的缘由,其实是出于需求和供给,甚至推导出更离谱的是人们在市场进行商业行为,要么是为了实现价值增值,要么是为了积累物质财富。这里的错误在于,看不到生产商品是需要人类劳动的,人类在这个理论里面被无限的缩小至不重要的地步。
【他们的错误用一句话就可以总结,那就是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只存在于由交换关系引起的表现中。】
正确推导:
那我们再跟随马克思来一次正确的推导。我们首先要从人本身出发,是人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然后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了不同的商品。
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市场上进行一个等价的交换。在这个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人们因为看重彼此的劳动价值量。但又因为劳动价值量无法量化,所以才引入了另一种等价形式,即引入了货币经营一般等家务的概念,来帮助人们进行商品交换所。所以货币只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一个中间第三方,其根本的目的不是货币,也不是商品交换,而是人类通过正常的生命活动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所以在马克思的理论里,你看到的是大写的人,是人与人的分工,或者叫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经济关系中体现了形象,这就是劳动价值理论。
1.价值尺度,顾名思义就是单位量。在物理学上是牛顿、米、秒等一系列单位。在经济学上,我们为了简单起见,资本论里的价值尺度都以金作为货币商品,金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已经讲过了。
首先是质:金是匀质的量,其实可以分割和合并的。但我们要注意到,商品不是由于有了货币才可以通运。我们第三节课就已经讲过,一切商品作为价值都是对象化的人类劳动,从而本身就可以通约,从而可以使用金来计量自己的价值。
一切商品作为价值,都是对象化的人类劳动,从而本身就可以通约,从而可以使用金来计量自己的价值。但商品在金上的价值表现是商品的货币形式,要用社会公认的形式表现铁的价值,只需要一吨铁=两盎司金这样一个等式就够了。首先我们知道,金在历史的发展中成为了货币,这毋庸置疑。但我们在这儿可以想象另一个社会,这个社会是用牛排作为货币的。那么要表现铁的价值或者说价格只需要另一个等式。【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价格和价值还没有脱离开来,铁的价值就是铁的价格。我要强调的就是货币形式仍然是价值形式当中的一种。】
大家一定要认识到,价格只是一种观念,或者想象中的货币。
这个结论可以告诉我们那就是价格可以不受价值影响,甚至没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拥有价格。【商品的价值,通过同金发生一种在头脑中作祟的关系表现出来了自身的价值。然后商品监护人把这个价格写在了一张纸条上。在这里是想象中的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但是价格也就是那张纸条上的数字,却是要实际的货币材料来实现。还记得我们之前的小问题吗?货币本身的价格无法被价值形式所定义,所以货币本身只能在头脑中作祟,出一种价格形式。】这里就是价格形式和货币形式最大的差别。货币形式是发生过真正的商品交换,但价格形式没有。价格形式发生的是在头脑中想象的交换。更可怕的是,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货币形式几乎完全不会发生在真实的商品交换中。我相信,没有人在现实生活中是用真正的金银去购买商品或销售商品吧。所以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价格形式。一种想象中,观念中的货币,也就是马克思在这里的结论。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的时候,只是想象的或者观念的货币。
2.价格标准:在现代社会就是美元、日元等各个国家的法定货币去兑换黄金的标准。比如一美元大约等于0.01603克黄金。
在历史中,各个国家使用的法定货币的名称都是来自金、银、铜的重量。比如英镑最开始来源就是石字旁这个磅。
思路理清:货币形式中的金,我们可以称呼为商品金,也就是有着自己重量的金。但从货币形式来到价格形式的时候,商品金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了。
而价格形式里,根据价格标准规定的法定货币金称为货币金,它可以是美元,也可以是RMB。
价格标准:就是规定货币经营与价格的关系。货币金与商品金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等式里面,当商品金还没有消失的时候,我们说的是一吨铁=一盎司金。但当商品经在历史中消失之后,我们现在说的是一吨铁,是699元,是100RNB是100美元。
马克思认为:价值表现为货币、金这种形式是历史的发展必然。因为价值看不见也摸不着,没有现实的物体让价值表现自己,所以人们必然会选择一个物体,也就是货币金来表现价值。可惜的是,价值的含义并没有被正确的表现,甚至还带上了更多神秘的面纱。从而被用整容大法好的价格给取代了。
3.价格形式
因为价格是人脑海中想象出来的,货币的数字没有发生真正的商品交换。所以一夸特小麦的价格既可以是两英镑,也可以是一英镑,还可以是3英镑,这些都是小麦的价格。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认为一英镑也是小麦的价值。两英镑也是小麦的价值,或者说3英镑还是小麦的价值。
因为价格是不能真正反映商品的价值的。商品的价值量我们讲过是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但在价值由价格表现出来的这个过程中,也就是人脑海中发生想象的这个过程中,这种决定性的必然关系被表现成为了商品与货币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不等价的,也是想象出。
马克思说,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讲完价格带来的量的矛盾之后,价格其实还会带来质的矛盾。比如完全没有价值的东西也能拥有价格。马克思打的比方是良心、名誉等等,可以被他们的占有者出卖以换取金钱,并且通过他们的价格取得了一种商品的形式。
在当下资本主义社会最典型的制度矛盾就是代工厂明明是一模一样的产品,但是贴上不同的标签,却会有天翻地覆的价格。并且因为资本借助人们的幻想,掩盖了产品背后真实的价值,割了不知道多少韭菜。
马克思总结到,价格形式是商品为了取得货币形式而让步了自身价值的一种可能的方式。同时,在历史中也证明了这种让渡对于商品交易来说是有它的必要性的。当下,金充当了我们脑海中关键性的价值尺度,是因为其背后有着牢不可破的货币形式。

背后复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认识到价格形式是发生在人们观念中,脑海中的货币形式。两者只能用虚线来表示。
同时,价格和价值完全是不能等价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