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考研(355建筑学基础/552建筑设计一(6小时))经验分享
23考情
山东建筑大学
(005)建筑城规学院
(081300)建筑学
(085100)(专业学位)建筑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55)建筑学基础
(552)建筑设计一(6小时)

备注:考试用纸均为不透明白纸,A2图幅,2张。


专业基础知识考查成绩不合格(少于60分)、综合素质考核成绩不合格(少于90分)或复试总成绩不合格(少于18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
为什么考研
1. 积累人脉。
2. 拓宽就业选择余地。研究生学历对将来的就业还是很有助益的,主要体现在考公和考编的学历限制。研究生毕业的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是冲着体制内去的。很多体制内岗位要求的学历都是研究生以上,因此考研也是为靠体制内增加筹码,即使未来不进入体制内工作,也多一条出路。
3. 提升能力。这个是看个人选择的,同时也看所跟的导师。有的同学读研期间早出晚归跟着导师做项目锻炼个人能力,忙碌程度并不比工作后低,叠加课业压力,反而比工作后更加忙碌。也有部分同学考研就是为了晚三年踏入社会,临近毕业开始准备考体制内,也是一种选择。
初试复习时间安排
推荐复习安排:提前一年寒假开始准备学习手绘,春季英语考研单词着手复习,暑假集中复习,背理论课,集中练习快题,秋季每周一套快题训练,周一到周五准备专业课及英语政治,周末抽一天时间集中完成一套快题,保持到考前。其中,英语需要在暑假之后持续复习到考前,主要背单词和做真题对答案,看解析。
专业课就是背重点,练习重点考题图的绘画,坚持到考试前。政治在十月一开始着重复习,前期可以先复习政治基础概念的串联,后期背重点,包括真题及模拟题押题题目和时政要点,大题时间不够就背肖秀荣考前四套的模拟题。
紧凑复习安排:暑假开始所有的科目,要求每天保证至少10小时有效学习时间,早晚一小时英语背单词,暑假集中训练快题后保持每天练笔连续半个月,其他备考流程同上。
专业课备考建议
山建的建筑学专硕是3年学制,接受跨专业考研及专升本,但要求考生建筑学专业素养达到老师要求,非本专业学生过初试后,复试前需提前联系导师确定招收意向。对四六级没有要求。专业课与快题难度相对较低,其中专业课重点多年未变,以建筑史为主,少量建筑构造与公建设计原理知识,画图题同样以建筑史为主,绝大多数重点已经被前辈们提炼多年,可直接背诵重点,其他知识点也有整理,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作为补充。快题以山地建筑为主,近几年喜欢考改造项目,历年真题都有,可以在秋季练习课作为模拟准备,每周画一套。
①个人复习经验
1. 本人是从考前一年的寒假开始备考,时间相对宽松。前期以英语复习和手绘练习为主,寒假开始学习手绘,春季每天背单词,时常保持手绘练笔的习惯。
2. 暑假开始集中备考。学习建筑学基础的理论课(主要是中外建筑史),集中学习快题设计,之后保持每周一套快题训练持续到考研前。
3. 政治的学习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大概十一开始就差不多,从基础概念到背重点题,两个月的时间足以。
4. 我的英语基础一般,因此作文基本靠背句子然后套用,考前背个五六篇不一样类型的文章就足够了,其他时间就在背单词和刷题。
②复习建议
1. 建筑学基础主要就是背的内容,前辈们已经整理了若干的干货重点,反复背重点,非重点尽量作为积累补充,考到就是赚到。其中,中外建史占据绝大部分比例,需要着重复习,其他的还是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等,占比稍微小一些。近年来,考题发散程度稍微增大,需要积累更多的建筑学相关的知识,包括建筑技术相关知识和建筑历史相关知识等。
2. 快题建议前期多抄绘,山建老师注重表现,因此手绘表现相当重要,同时需要符合建筑学老师的审美特点,避免过度夸张的用色。大部分图的线稿应当用尺规作图,保证图纸精细程度。最好考研期间找到一个考研意愿同样比较强烈的小伙伴,互相监督每周保证一套快题联系,画完也可以互相点评。配色前期可以尝试不同风格,暑假集中培训过后,基本的用色习惯就需要养成了,这样有助于上马克时候的得心应手,节约时间也最大程度的保证手绘表现质量。
③参考书目
快题:
(1)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五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全两册缩印本)[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5)其它有关建筑设计的教材、参考书、资料集以及常用规范等.
建筑学基础:
(1)陈志华著.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罗小未.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潘谷西主编.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邹德侬等著. 中国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罗小未等编著.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6)刘敦桢著.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7)梁思成著. 清式营造则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8)张文忠.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五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9)李必瑜等.《建筑构造》( 上、下) 第六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