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夏五千文明史 未尽万古农耕情 | 中国农民诗会优秀作品赏析

2023-08-17 17:27 作者:三农会展  | 我要投稿

中国农民诗会优秀作品赏析


作者苗顺德,男,汉族,1957年生,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师寨镇黑龙潭村人,本科学历,退休教师。




巍 峨
地 所 擎
苍 天 高 远
万 物 尽 包 容
礼 赞 刀 耕 火 种
劈 混 啟 蒙 缔 文 明
忆 斗 转 星 移 沧 桑 变
粪 土 帝 王 三 山 搬 谁 弄
风 雨 兼 程 者 龙 裔 田 埂 农
看 民 主 共 和 江 山 初 成
光 膀 食 荒 泥 腿 耕 种
勒 紧 裤 带 公 粮 送
公 社 强 开 放 胜
血 汗 春 秋 凝
梦 惊 嬴 政
拭 目 瞠
华 夏


《山》盛赞农民是中华文明的缔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及初期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27 年 9 月 9 日毛泽东领导的以农民为主力军的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建国初期河南农民靠吃树皮,吃棉花壳,吃野菜糠皮度日,“勒紧裤带把公粮送”,他们无怨无悔。如果说新中国是山,农民则是山的托举者地,是万物的包容者天。《山》重点讴歌对象是四零、五零、六零后及以前的中国农民。



绘春

燕语秦腔话三农,
桃红梨白赋比兴。
华夏五千文明史,
未尽万古农耕情。


惜春

柳絮香椿槐花,
公英茵陈青茶。
夕阳古稀花甲,
嚼碎青春咽下。

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诗经》写出了春耕劳动的欢快与繁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业产业的重要性,更饱含哲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的内核与精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畏艰辛的劳动情景至今举目可见。弘扬、传承、创新农村诗词文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活动合作及咨询


邮   箱:snhzzx2022@163.com

电   话:010-82101821

             136 7115 8949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0号4号楼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802室

编辑 | 杨柳依 邵蕴美


审核 | 刘夏 徐诗博


责编 | 冯慧


监审 | 尹丽爱



华夏五千文明史 未尽万古农耕情 | 中国农民诗会优秀作品赏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