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烟草·笔记1

2022-03-13 11:42 作者:风润生  | 我要投稿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2月28日报道 台湾“二代戒烟治疗试办计划”将于3月1日实施,2000家医院诊所为门诊、住院、急诊患者提供戒烟疗程,每人每次药费自行负担不超过200元(新台币,下同),预估4.5万人可甩掉烟瘾。

    台“卫生署健康局”规划,每次戒烟疗程最长8周,瘾君子每人每年可接受当局补助2次戒烟,每次就医最多可拿4周份的戒烟药,而且比照一般健保用药,仅须缴交20%以下、最高200元的部分负担药费,低收入户全免。

    提供戒烟疗程的医院诊所约2000家。


 4月15日—21日是第十七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其主题是“科学防癌,关爱生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癌症,推广规范治疗,提高肿瘤防治水平”。省抗

癌协会和省肿瘤医院将以肿瘤预防、早期发现、规范化治疗作为活动主线,联合开展系列活动,除了开展专家在线答疑、大型义诊活动,还举办“免费体验戒烟指导”活动。

    省肿瘤医院专家在线答疑活动是从4月15日—21日,每天9:00—11:00,在线答疑咨询电话0431—85872620。

    同时开展大型义诊活动,组织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食管癌、大肠癌、鼻咽癌、妇科肿瘤等方面的专家开展义诊咨询活动,为肿瘤患者提供最佳的

治疗方案。活动期间来院就诊患者,免收挂号费和多学科会诊费。预约电话:0431–85873390。

    省肿瘤医院戒烟门诊举办“体验戒烟指导”活动,对烟民进行戒烟指导。医院戒烟门诊医生将针对前来戒烟患者的烟龄、每日吸烟量、尼古丁成瘾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制定个体化戒烟计划,还将为戒烟患者提供心理咨询、药物控制,饮食指导及定期随访服务,为广大烟民解除戒烟带来的困苦,进而保持健康的体魄,维护良好的环境。活动期间发放戒烟宣传材料。联系电话:0431–85871264。


许多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对吸烟危害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下面是吸烟戒烟者要知道的六大常识。

一、要知道吸烟其实是一种疾病

    吸烟成瘾的烟民实际上就是病人。病理生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吸烟成瘾的实质是尼古丁依赖,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此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

二、摆脱尼古丁不能单凭意志力

    许多烟民都有戒烟失败的经历,并且把原因归结于自己意志力的薄弱,殊不知尼古丁依赖作为一种疾病,不能单纯地依靠意志力。吸烟者一旦对尼古丁成瘾,则每30-40分钟就需要吸一支烟,以维持大脑尼古丁的稳定水平。达不到这一水平时,吸烟者就会感到烦躁、不适、恶心、头痛并渴望补充尼古丁,其感觉与戒断毒品类似。因而,只有少数吸烟者第一次戒烟就完全戒掉,大多数吸烟者均有戒烟后复吸的经历。

三、吸烟影响健康是长期的过程

    专家指出,吸烟是患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烟草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由于吸烟造成的健康损害具有长期滞后性的特点,吸烟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后相关疾病才会出现,这也造成疾病出现之前,吸烟者往往认识不到吸烟的危害。

四、在一些场合吸烟有可能违法

    随着控烟立法的深入,2005年8月,我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批准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该公约要求各缔约国必须立法,防止公众接触烟草、烟雾,并于2011年1月9日在我国全面实施,这意味着我国要在几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五、想好了戒比仓促上阵成效好

    戒烟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切忌在心理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戒烟。否则强烈的戒断症状,包括生理反应和对香烟的渴求会使人难以忍受。犹豫之后,可能重新吸烟,并得出戒不掉烟了的结论。这也是有的人多次戒烟、多次失败的原因。

六、戒烟也要寻求医师的专业帮助

    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是科学的戒烟方式。鉴于吸烟的慢性高复发特性,医生也要用管理慢性疾病的方法来帮助吸烟者;没有医生介入戒烟工作,失败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成功的机会。如果医生在戒烟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能够被社会广泛认可,那么更多的吸烟者将从中获益。


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研究显示,女性在月经期这周的食物摄取量会比平时少12%,而且由激素引起的食欲也会下降。

  月经来前的一周,戒烟更成功。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月经前几天,体内雌激素水平会降至最低,成功戒烟的几率就会直线上升。

  月经期间,由于黄体酮的影响,女性可能会口齿不流利,思路也会变得不连贯,这是正常现象。不少女性还会出现便秘、腹胀等,此时要多喝水、多摄入粗纤维食物,以保持正常排便。

  月经导致的情绪不稳定也会传染。男性在妻子来月经的那几天,也会变得脾气暴躁。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女性时高时低的雌激素水平,让男性的激素分泌也出现了“过山车”般的起伏。

  生活、工作在一起的女性,月经期会越来越接近。这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受到彼此对生理期来临心理性紧张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身体中释放的紧张化学物质会传染。


新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即将出台,旨在通过对吸烟者的临床治疗,进一步提高戒烟成功率。请看报道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烟草大国,占有三项世界之最,控烟形式不容乐观。

    烟草依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目前,我国的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除了主动吸烟外,全国更有5.4亿人暴露在二手烟烟雾中。

    据介绍,仅凭毅力戒烟一年成功率不到3%,如果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戒烟成功率可以提高2-3倍。为了控制和治疗烟草依赖的危害,新版的中国临床戒烟指南将于近期出台,目的在于指导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识别吸烟者,诊治烟草依赖患者,进行戒烟服务。并通过药物和心理的综合治疗,帮助吸烟者彻底戒烟。


  前 言

    2006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在中国已经正式生效,其中第14条明确提出,每一缔约方应考虑到国家现状和重点,制定和传播以科学证据和最佳时间为基础的适宜、综合和配套的指南,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促进戒烟和对烟草依赖的适当治疗。为了履行FCTC,推动中国的戒烟服务,特制定此指南。

  中国有3.5亿烟民,戒烟是整个控烟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帮助吸烟者戒烟的策略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戒烟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很明显。首先,戒烟1年后,冠心病(CHD)死亡的危险性大约可以降低一半,且随戒烟时间的延长而继续降低。戒烟也可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包括中风、外周血管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以及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任何年龄的人,戒烟后都可以改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戒烟还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次,戒烟可以减少周围的人尤其是其家庭成员和同事的被动吸烟危害。而且,吸烟者戒烟的行为还会给其家庭、朋友、同事带来示范作用,特别是影响青少年对吸烟的态度。所以,任何国家的控烟干预都应重视吸烟者的戒烟问题。

  美国、加拿大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的吸烟率已经开始逐渐下降。根据美国罗得岛州行为危险因素监测(BRFSS)资料,1998年该州的现在吸烟率与1988年相比,从26.0%下降到22.6%。其中,25岁以上人群的现在吸烟率在下降,但是,18~24岁年龄段人群现在吸烟率从21%上升到30%。所以,该州十年吸烟率的下降是由于成年吸烟者的戒烟,而不是开始吸烟人数的减少引起的。由此可知,促进戒烟而降低吸烟率是可行的。FCTC中明确规定了戒烟干预的内容。虽然在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使得戒烟干预不能广泛有效地实施,但是随着公约的推广、生效,会督促各个国家逐渐将戒烟干预纳入到控制措施中。

  烟草是给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罪魁祸首之一,医生则担负着保护人类健康权益的神圣职责,从这个角度来说,医生与烟草是不相容的,控制烟草使用应该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之一。然而,不幸的是在很多国家里的许多医生没有把烟草控制当作他们职业责任中的一部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只是单纯地治疗因吸烟而引起的各种疾病。这种思维模式在一些缺乏浓厚控烟氛围的国家中尤为有害,但在不少国家包括中国都司空见惯。作为医生,首先是应该不吸烟。但在一些高吸烟率的国家,医生甚至比一般的公众吸烟更严重,成了控烟的反面典型,这与医生的责任和形象明显相冲突。

  烟草是医生职业生涯中面对的最大的可预防的致病因素,医生帮助降低烟草危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帮助患者戒烟。研究显示, 没有接受治疗的吸烟者每年戒烟的平均比例大约为2%,而临床医生简洁的建议就会使戒烟6个月或6个月以上的人员增加2%。医生劝导戒烟的效果与医生劝导的程度或努力度成正比,3分钟以下的简短咨询建议可使成效增加30%,3~10分钟的简短咨询建议可使之增加60%,10分钟以上的详细咨询建议可使之增加130%,如果再加上护理人员的协助,效果会更佳。医生是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最佳人选,当患者就医时,一个能以身作则拒绝烟草的医生给患者提出的不要再吸烟的简单忠告,就可能完全改变患者以后的吸烟行为。这样的忠告比任何其他人的劝告及任何其他形式的宣传教育都要有效得多。

  本指南可供各级各专业临床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护士以及公共卫生医师在自己的临床或公共卫生实践中使用。

  第一章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

    一、 烟草流行情况

  WHO比拟吸烟的危害猛于非典和海啸。目前全世界吸烟人数约有13亿,每年有49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占总死亡构成的1∕10,预计2030年该数目将升至1000万,其中的700万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占总死亡构成的1∕6。烟草相关死亡目前已占全球死因构成的第一位,到2025年其死亡总数将超过肺结核、疟疾、生产和围产期并发症及艾滋病的总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有3.5亿烟民,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为100万,超过因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预计2020年将上升至33%。如果目前吸烟状况得不到有效控制,与此相关的死亡2025年将增至200万,2050年将升至300万,从现在到2050年将有1亿中国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疾病,其中一半将在中年(35~60岁)死亡,即损失20~25年的寿命。

  中国目前共进行过三次关于吸烟的流行病学调查。第一次是1984年,翁心植教授组织领导了全国第一次吸烟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始了烟草控制的崭新局面,引起了政府和人民的广泛重视;1996年,杨功焕教授在全国30个省的145个疾病监测点的12万多人群中领导开展了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其结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2002年,开展了全国第三次吸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我国15 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35.8%,其中男性和女性吸烟率分别为66.0%和3.1%。

  二、卷烟烟雾中的有害成分

  卷烟烟雾是由4000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由存在于气相中的挥发物和存在于颗粒中的半挥发物及非挥发物组成,其中气体占95%,如氮、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氢化氰类、挥发性亚硝胺、烃类、氨、挥发性硫化物、腈类、酚类、醛类等。另外5%为颗粒物,如烟焦油、尼古丁(烟碱)等。在这些化合物中,尼古丁是引起成瘾的物质,烟焦油、一氧化碳、氢氰酸、氨及芳香化合物等是主要的有毒物质,其中至少有69种为已知的致癌物。所有癌症死亡的原因,大约30%可归因于烟草制品的使用。

  三、吸烟与疾病的关系

  1998年,刘伯齐教授、钮式如教授、杨功焕教授在我国分别组织领导100万死亡人群回顾性调查和25万人群追踪性调查。两项调查均显示,吸烟致死中COPD占45%,肺癌占15%,食管癌、胃癌、肝癌、脑卒中、CHD和肺结核各占5%~8%。

  吸烟是许多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烟草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诸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腺和皮肤等。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及病变包括高血压、CHD、中风、消化性溃疡、癌症(肺、唇、口、鼻、咽、喉、食管、胃、肝、肾、膀胱、胰腺和子宫颈)、COPD、哮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阳萎、主动脉瘤、周围血管病、粒细胞性白血病、肺炎、白内障、克隆病、髋关节骨折、牙周病等。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和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吸烟相关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越大。由于吸烟造成的健康损害具有长期滞后性的特点,吸烟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相关疾病才能出现,所以在疾病出现之前,吸烟者往往认识不到吸烟的危害。

  四、戒烟的益处-早戒比晚戒好,戒比不戒好

  各个年龄段戒烟均有益处。30岁以前戒烟能使肺癌的风险减少90%。戒烟5年后,由于吸烟所致的口腔和食管肿瘤风险的增加将减少一半。戒烟后心脏病风险的降低更为迅速,1年内吸烟所致的死亡就将减半,15年内绝对风险与从未吸烟者类似。吸烟使肺功能随年龄降低的速度加快,戒烟能轻度升高肺功能,逆转肺功能降低的速度。无论何时戒烟,戒烟者的寿命都将长于持续吸烟者。一项对英国男医生进行的为期50年前瞻随访队列研究发现,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平均早死亡约10年,60、50、40或30岁时戒烟分别可赢得约3、6、9或10年的预期寿命。

  所谓“早戒比晚戒好,戒比不戒好”,是指早戒者比晚戒者可增加更多的寿命年数,而戒烟增加的寿命年数都是“健康的生命年数”,另外,戒烟者与继续吸烟者相比,在他们的生命中更少地伴有疾病和残疾。

第二章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病-治疗需要持久战

  WHO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F17.2, 属精神神经疾病),确认烟草是目前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 烟草依赖又称尼古丁依赖,特点为无法克制的尼古丁觅求冲动,以及强迫性地、连续地使用尼古丁,以体验其带来的欣快感和愉悦感,并避免可能产生的戒断症状。吸烟成瘾的实质就是尼古丁依赖。

  尼古丁是1828年首次从烟草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原来被认为是烟草中特有的化学成分,近来研究发现,某些植物尤其是茄科植物体内也可以合成尼古丁。尼古丁极易由口腔、胃肠、呼吸道粘膜吸收。吸入的尼古丁90%在肺部吸收,其中1/4在几秒钟内即进入大脑。尼古丁对人体最显著的作用是对交感神经的影响,可引起呼吸兴奋、血压升高;可使吸烟者自觉喜悦、敏捷、脑力增强、减轻焦虑和抑制食欲。大剂量尼古丁可对植物神经、骨骼肌运动终板胆碱能受体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呼吸肌麻痹、意识障碍等。长期吸入可导致机体活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多种器官受累的综合病变。尼古丁的最大危害就在于成瘾性,吸烟者一旦成瘾,每30~40分钟就需要吸一支烟,以维持大脑尼古丁稳定水平,当达不到这一水平时吸烟者就会感到烦躁、不适、恶心、头痛并渴望补充尼古丁,感觉似乎与鸦片毒品无异。

  尼古丁依赖具有药物成瘾的全部特征。WHO专家委员会将药物成瘾正式定义为:“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具有以下特征:(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驱使人们使用该药物,并不择手段去获得它;(2)有加大剂量的趋势;(3)对该药的效应产生精神依赖并一般都产生躯体依赖;(4)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危害。所谓躯体依赖,又称生理依赖,即反复使用依赖特性药物,一旦停止用药,将发生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症状与体症。吸烟者戒烟后出现烦燥不安、易怒、焦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心率降低、食欲增加等均为停止吸烟后的戒断症状。精神依赖,又称心理依赖,俗称“心瘾”,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求。用药后出现欣快感和松弛宁静感,可以满足心理需要,停药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只得继续使用药物。

  烟草依赖是一种明确界定的神经精神疾病,从烟草中反复摄取尼古丁会导致大脑的神经通路发生变化,从而在戒烟时会产生强烈的吸烟的欲望,这种欲望会削弱甚至摧毁戒烟的决心。烟草依赖的确切机理尚不清楚,有证据显示与α4β2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上调和多巴胺能通路发生功能性改变有关。

  烟草依赖的原因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和遗传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互为因果。社会因素方面:烟草制作成为卷烟以后,成为了一种容易获得的消费品。由于烟草的价格便宜,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可获得性进一步提高,成为烟草滥用的重要原因。家庭中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子女模仿的目标,研究表明,生活在父母吸烟中的家庭的孩子,长大后吸烟率高于不吸烟家庭的子女。同伴影响和社会压力,使缺乏自信和生活能力的青少年容易成为吸烟者,把吸烟和独立使用成瘾物质当作成熟的标志;吸毒者多数也是在同伴的影响下,开始从吸烟走上吸毒道路的。心理因素方面:Eysenck的研究发现吸烟者外向性格居多,且外向程度与吸烟量成正比。我国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有神经质倾向的个体吸烟率较高。另外,烟草依赖还与遗传因素有关,吸烟开始、持续、依赖、吸烟量以及戒烟行为均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只有少数吸烟者第一次戒烟就完全戒掉,大多数吸烟者均有戒烟后复吸的经历,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最终戒烟。烟草依赖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应强调心理支持和建议的重要性。医生要帮助每个吸烟者朝着戒掉最后一只烟的目标努力,每次至少解决吸烟者戒烟过程中的一点问题。

  第三章 干预措施

  在帮助吸烟者戒烟之前,应首先了解戒烟者戒烟的通常模式(图1)。Prochaska和Diclemente采用该模式描述了戒烟的一系列阶段,在不同阶段吸烟者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是不同的,所以对处在不同阶段的吸烟者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在这一模式中,处于思考前期的人不想戒烟;随着对吸烟危害性认识的增强,吸烟者会进入思考期,这一阶段的吸烟者往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认识到应该戒烟,另一方面仍与烟难以割舍;经过长期的思考,吸烟者将进入准备期,处于准备阶段的人开始计划戒烟;接着他们把戒烟付诸实施,即进入了行动期;紧随着行动期的是维持期,在这一阶段戒烟的行为得到巩固;如果这种巩固不能维续下去,吸烟者将进入复吸期,再次回到思考期或思考前期。如果维持期持续下去,他们将戒烟成功。

  戒烟过程中要对吸烟者吸烟状况进行筛查。当医生询问患者吸烟状况并对其戒烟愿望进行评估后,才能根据吸烟者的具体情况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法。目前国外常用5A法帮助吸烟者戒烟,或者用5R法增强吸烟者戒烟动机,增加戒烟愿望。下图(图2)是识别吸烟状况的简要流程图,主要针对的三类人群为(1)愿意戒烟的吸烟者;(2)不愿意戒烟的吸烟者;(3)曾吸烟者。以下将分别进行阐述。

  第一节 对愿意戒烟的吸烟者-5A法帮助戒烟

  对于愿意戒烟的吸烟者采用5A法进行治疗,即“询问(ask)、建议(advice)、评估(assess)、帮助

(assist)和安排随访(arrange)”。

  第一步 询问 了解患者是否吸烟

  执行问诊制度,保证每个患者就诊时,医生都能询问其基本情况并将其烟草使用情况记录下来,最好使用统一的记录系统。对于从不吸烟或已戒烟多年的成年人,以及病历上已清楚记录吸烟情况的患者,没有必要进行重复评估。

  具体来讲,医生要询问患者是否吸烟并将答案记录在病历中。对于吸烟的患者,要询问他们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及其对戒烟的兴趣。上述信息对于有效地进行戒烟治疗非常必要。尼古丁依赖性评分表见表1。  

  第二步 建议 强化吸烟者的戒烟意识

  强化吸烟者的戒烟意识,就是要用一种清晰的、强烈的、个性化的方式,劝说每一位吸烟者戒烟。 

  第一点:告诉吸烟者“毫不犹豫地”戒烟!应该以清楚的言语告诉吸烟者戒烟以及戒烟的时间。例如:您从现在就应该开始戒烟,要完全戒掉,而不能只是减少吸烟的量。

  第二点:强调戒烟的重要性!烟草使用不仅是一个最能有效预防的病因,而且也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应该与吸烟者交流戒烟的重要性。例如:戒烟是你恢复健康的最重要的一步。

  第三点:告知吸烟者为什么应该戒烟!结合吸烟者的病史和症状,以及被动吸烟对吸烟者的孩子和家庭的危害等,告知吸烟者为什么应该戒烟。例如,如果吸烟者患有除烟草之外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慢性咳嗽,则应告诉吸烟者,“我认为您的咳嗽是吸烟所致。如果您戒烟,咳嗽将会得到改善。”下面列举了一些戒烟的理由,在劝说吸烟者戒烟时可以提及。

  戒烟的理由:(1)对无症状吸烟者的戒烟理由:吸烟使人易患各种疾病;吸烟对于您家人和周围的人来讲是一件令人讨厌的事;如果戒烟,您的健康状态将会得到改善;禁烟的场所越来越多;如果戒烟,您对食物的味觉和嗅觉会得到改善;如果戒烟,你将可能对每件事情都充满信心。(2)对于吸烟者而言,为什么吸烟是患病的危险因素:如果吸烟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他们发生动脉硬化、缺血性心脏病、脑梗塞以及其他疾病的风险将更增加。如果有癌症或其他吸烟相关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吸烟,同类疾病发生的危险将会增加。(3)对于患有疾病和具有症状的吸烟者的戒烟理由:今天看到的下列症状都可能与您吸烟有关:咳嗽和粘痰、呼吸短促、脸色差、清晨虚弱、刷牙时感觉恶心、胃痛、食欲下降等。(4)对于年轻吸烟者的戒烟理由:对您来讲,现在的年龄戒烟比较容易;吸烟使您的呼吸和衣服的味道很不好闻,而且使您的牙齿变黄;吸烟还要花钱;吸烟对您的运动能力有影响;吸烟不再被社会所接受。(5)对于怀孕女性吸烟者的戒烟理由:吸烟可以减轻胎儿体重;吸烟可以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吸烟可以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发生的危险。(6)有未成年孩子的吸烟家长的戒烟理由:吸烟能增加孩子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的机率;吸烟为您的孩子树立了不良榜样;停止吸烟有助于改善您家庭成员的健康状态。(7)老年吸烟者的戒烟理由:即使在您这个年龄,戒烟也可以减少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的危险;如果戒烟,您呼吸中的烟草味道将会消失,您的孙子可能会更愿意和您玩。(8)女性吸烟者的戒烟理由:吸烟刺激皮肤使皱纹增加;如果戒烟,您的皮肤将会变好;吸烟可加速骨质疏松;吸烟可引起不孕。

  第三步 评估 明确吸烟者戒烟的意愿

  在第二步时,医生在尝试强化吸烟者的戒烟意识。而这一步则要了解在强化吸烟者的戒烟意识方面的成效,以及吸烟者是否决心戒烟。可以询问诸如以下这些问题:“您希望尝试一下戒烟吗?”或“对于戒烟这一问题,您有什么想法?”

  对于那些已经决定戒烟的吸烟者,可以进行第四步,对吸烟者的戒烟努力提供具体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还没有决定戒烟的吸烟者,不能强迫他们戒烟,应提供动机干预,具体详见5R方法,在此过程中要避免争论。

    第四步 帮助 帮助吸烟者戒烟

  1、 帮助吸烟者树立正确的观念

  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天津等六个省会城市调查3650名医生,发现男性医生吸烟率为45.8%,有23.9%的内科医生不了解吸烟是心血管的致病因素之一,97.4%的医生不了解尼古丁替代疗法,4.9%的医生不知道吸烟可导致肺癌,只有7.1%的医生帮助吸烟者制定戒烟计划。上述结果表明中国男性医生吸烟率高,控烟能力缺乏。医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帮助吸烟者正确认识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纠正偏见。医生应向戒烟者阐明烟草危害、戒烟益处以及戒烟的方法和原理,应根据戒烟者的知识层次和文化背景,与之讨论控烟的政策、法规、措施以及烟草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讨论有助于吸烟者与医生的良好配合,提高戒烟率。

  2、 审查戒烟的理由

  为帮助已经决定戒烟的吸烟者成功戒烟,鼓励吸烟者具有挑战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让吸烟者再次坚定渴望戒烟的理由。

  可要求吸烟者主动列出吸烟对于吸烟者的“好处”和坏处、戒烟的“坏处”和好处以及继续吸烟和戒烟的原因,越具体越好,并由吸烟者保存,目的就是让吸烟者认清矛盾,做出决定。这一过程可以增加吸烟者的戒烟愿望,在以后戒烟过程中遇到困难失去勇气时可以获得鼓励。

  3、让吸烟者观察自己的吸烟类型

  为了有效地准备开始戒烟,应告知吸烟者关注自己的吸烟行为并进行记录,也就是让吸烟者记吸烟日记。记录吸烟者每次吸烟的时间,吸烟的场所以及吸烟者当时的心情等。至少要连续记录2~3天,最好记录1周。通过对吸烟行为进行观察,吸烟者可以了解自己的“吸烟特点”,即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吸烟?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为吸烟者设计出个性化的维持戒烟方案。

  4、确定开始戒烟的日期

  对于已经决定戒烟的吸烟者来讲,最重要的一步是让吸烟者选择一个具体的开始戒烟日期。这个日期应该被确定在至少1周或2周的准备期后,但如果吸烟者想立刻戒烟,也应该尊重其意愿。此外,当确定开始戒烟的日期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选择一个吸烟者心理上放松、没有精神或时间压力的时候开始戒烟,例如选择吸烟者的工作负担已经减轻了的时候。(2)选择吸烟者不上班的时候开始戒烟(特别是在开始戒烟后大约一周的时间里吸烟者可以不上班)。(3)由于饮酒时再次吸烟的危险较大,所以要避免选择饮酒机会较多的日期开始戒烟。这些时间包括年终聚会、新年聚会、欢迎宴会、告别宴会和其他社会活动等。(4)可以选择一个对吸烟者来讲具有特殊意义的日期作为开始戒烟的日期,例如,自己的生日或家庭成员的生日,结婚纪念日,世界戒烟日等。可以推荐的其他时间包括吸烟者搬家、换工作、新的一年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时间等。

  5、创造一个有助于吸烟者戒烟的环境

  为帮助吸烟者自然地在其生活中不再吸烟,要告知吸烟者如何创造一个较容易戒烟的环境。

  为开始这项工作,吸烟者应通知配偶、家庭成员、朋友、同事和其他密切接触的人,自己已经戒烟了,使他们明白自己想戒烟的愿望并能够配合。鼓励吸烟者告知家人、朋友、同事等尽量克制在自己面前吸烟,要求他们不要邀请自己外出饮酒。其次,吸烟者要通知周围的人,如果有人也想开始戒烟,可以组成一个戒烟小组,彼此交换信息、互相鼓励。

  戒烟前应该给吸烟者的一些忠告还包括:不要存留卷烟,要将总是卷烟缭绕的环境变成一个没有卷烟的环境;在过去总是吸烟的地方和场合放置一些警示牌,例如“起床时不要吸烟”、“饭后不要吸烟”等。增加不能吸烟的时间和场所;当特别想吸烟时,试着忍耐几分钟不吸烟。对那些迫不及待要吸烟的人也可以试试想象训练;用烟草替代物来释放压力,因为以往吸烟者的手和嘴每天都会很多次重复吸烟的动作,戒烟之后一般不会立即改掉这个习惯性动作,所以可选择一些替代品来帮助克服,如口香糖、牙签等可针对嘴上的习惯,铅笔、勺子、咖啡搅拌棒等可针对手上的习惯;开始戒烟的前一天,吸烟者要扔掉所有保留的烟草产品、打火机和其他吸烟用具。

  6、回顾以往的戒烟经历

  建议吸烟者认真回顾自己以往戒烟的经历,并从中找出哪些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哪些是导致复吸的原因,以便在这次的戒烟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

  7、对面临的挑战要有思想准备

  要告诉吸烟者在戒烟过程中会遇到的挑战。比如,在戒烟的头几个星期会出现戒断症状、戒断症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戒断症状的强度因人而异、戒断症状在戒烟的第1~3周内最明显、对卷烟的心理依赖会持续很长时间,等等。

  8、签一份戒烟协议

  建议吸烟者与自己签一份戒烟协议,并留一份给支持者,这样不仅可以获得他人的鼓励,还可以让人予以督促,使戒烟更容易成功。

  9、选择适当的戒烟方法

  让吸烟者自己选择采用“逐渐减量法”或“突然停止法”。“突然停止法”虽然在戒烟的头两个星期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但由于戒烟药物的使用,不适症状会明显减轻。而“逐渐减量法”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往往不容易坚持,而且一部分选择“逐渐减量法”的吸烟者其实是为自己不想戒烟找借口,所以建议最好采用“突然停止法”。

  10、鼓励使用戒烟药物

  除特殊情况外,应鼓励使用戒烟药物。同时,要向吸烟者强调戒烟药物虽可帮助吸烟者戒烟成功,但戒烟过程中的意志力仍是必须的。

  11、控制吸烟者持续的吸烟欲望

  吸烟者开始戒烟后将会持续经历强烈的烟瘾。口腔会感觉空荡荡的,手会感觉被忽视,而且在大脑还未开始思维之前,手就伸向了卷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告知吸烟者控制这种持续的吸烟愿望的方法,包括:(1)改变吸烟者的行为类型:也就是要改变与吸烟密切相关的吸烟者的生活行为类型。例如:清晨改变吸烟者的行为顺序,洗漱、吃早饭等、让吸烟者不喝咖啡或酒精饮料、饭后迅速从座位上起来等。(2)改善吸烟者的环境:要改变那种能为吸烟者提供吸烟机会的环境,以防止怂恿吸烟者吸烟的情况出现。例如:扔掉所有烟草制品、打火机、烟灰缸和其他吸烟用品、远离吸烟者、避免停留在很有可能使吸烟者想吸烟的地方,如避免到酒吧之类的地方。(3)建立一些补偿行为:吸烟者可以借用一些烟草替代物,例如饮水或茶、咀嚼干海藻或无糖口香糖、进行深呼吸、刷牙、散步等。告诉吸烟者可选择一种或几种对自己有效的方法,以便能够应付持续的吸烟欲望。

  12、处理戒断症状

  戒烟后血液中尼古丁浓度减低,加上心理上和行为习惯的原因会出现渴望吸烟、头晕目眩、胃部不适、便秘、紧张、易激惹、注意力不能集中、抑郁及失眠等症状,医学上称之谓戒断症状群。这些症状在戒烟后2~3周后可迅速消失。需要告知吸烟者寻找解决戒断症状的方法,并强调这些症状只在戒烟的早期出现,戒烟成功后,不仅这些症状会消失,而且还会感觉自己比戒烟前更轻松,更充满活力。以下是针对吸烟者的主诉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

  “我一直有吸烟的欲望”:诸如饮水喝茶,或咀嚼干海藻或无糖口香糖的替代行为可以有效。

  “我感觉易激动,不能平静”:鼓励吸烟者慢慢地深呼吸,感觉紧张的肌肉渐渐松弛;散步或适度锻炼这些补偿行为也可以有效。

  “我不能够集中精力”:在开始戒烟后让吸烟者减少工作负担1周,以便释放压力。

  “我头疼”:让吸烟者做深呼吸,并在睡觉时抬高双脚。

  “我感觉身体疲乏,而且总想睡觉”:让吸烟者得到充分的睡眠,并且建议吸烟者午睡、适度锻炼、洗热水澡、用干或湿毛巾擦拭全身。

  “我不能睡觉”:告知吸烟者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适度锻炼,用温水洗澡。

  “我开始便秘了”:让吸烟者大量饮水。

  “我总想吃东西”: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进行替代,多喝水,但不要吃巧克力等高能量的零食,以防发胖。

  13、给自己一些适当的奖励

  在戒烟的过程中,每取得一次小小的胜利,都可以给自己一点奖励,这样可以时刻督促自己取得最终的胜利。

  14、处理容易使吸烟者复吸的危险情况

  吸烟者戒烟时,其吸烟的冲动并没有消失。经常可以看到,正在戒烟的人与同事饮酒时,当被问到是否想“抽一根烟” 时,他们的手就已经下意识地伸出去接烟了。因为有些人很难抵御烟的诱惑,所以要求吸烟者观察自己的吸烟习惯,要告诉吸烟者事先准备好有针对性的对抗措施,以应对可能再次吸烟的情况。可能再次吸烟的危险情况包括:当吸烟者在工作和人际关系方面感觉不安时;心情抑郁时;外出饮酒时;戒烟者看到有人正在吸烟时。

  15、提供辅助材料

  应该免费给吸烟者提供戒烟辅助材料。辅助材料应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并保证可读性和趣味性。如果有条件,可以根据吸烟者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程度设计多种版本,以便更具针对性。在下一次就诊时,可询问他们阅读材料的情况,考虑是否补充提供其它相关材料。

  16、提供电话咨询

  如果有条件,最好能提供电话咨询,这样吸烟者可及时获得帮助支持。

  第五步 随访

  吸烟者开始戒烟后,应安排长期随访,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近期的随访应频繁,安排在戒烟日之后的第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和第一个月内,总共随访次数不要少于6次。随访的形式可以要求戒烟者到戒烟门诊复诊,或通过电话了解其戒烟情况。在随访时,应鼓励每个戒烟者就以下问题进行主动讨论:(1)戒烟者是否从戒烟中获得了益处;获得了什么益处,如咳嗽症状减轻、形象改善、自信心增强等;(2)在戒烟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如从戒烟日起完全没有吸烟、戒断症状明显减轻、自己总结的一些戒烟经验,等等;(3)在戒烟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烦躁、精神不集中、体重增加等;如何解决这些困难;(4)戒烟药物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5)在今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不可避免的吸烟诱惑、戒烟意识的松懈等。

  1、称赞吸烟者戒烟成功

  对于已经确定了戒烟日的吸烟者,当他们来进行下一次检查时,必须要证实他们的戒烟状态。可以询问他们:“自上次见到你后,你戒烟的情况如何?”

  对于所有戒烟者,应给予鼓励,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1)对自戒烟日后完全不吸烟者给予祝贺和鼓励;(2)对偶尔吸烟者,应告诉他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漫长的戒烟过程中偶尔吸烟的现象是正常的,经过努力,最后的一两支烟一定能够完全戒掉;(3)对还没有戒烟的吸烟者,应该询问他们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他们来讲,怎样做更容易戒烟。尝试过戒烟但最后失败了的吸烟者,往往都说他们的失败是因为“我的意志力差,对我来说,戒烟似乎是不可能的。”“当我试着戒烟时,我心里的压力好像增加了。”“我没法抵御吸烟的欲望”等。对于这些情况,推荐的方法是消除吸烟者对戒烟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障碍的焦虑和注意。对于那些想再次戒烟的吸烟者,可通过帮助他们选择一个新的开始戒烟日,并予以鼓励。(4)复吸的吸烟者中,有些人认为他们重新吸烟,他们是失败者。这些吸烟者视戒烟为畏途,感到失去了再次戒烟的勇气。事实上,吸烟者的再次吸烟并不代表他们是失败的,而是一次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因此应向这些吸烟者解释清楚,在戒烟过程中重新吸烟是一个普遍现象,多数已经成功戒烟的吸烟者都经历过三四次复吸的经历。此外,还要鼓励他们把这次失败视为再次努力挑战戒烟的一次经验。在吸烟者再次面对挑战、准备戒烟的过程中,要与其讨论能够帮助他们避免再次吸烟的措施。对那些面对戒烟挑战的吸烟者和实施戒烟治疗的医生来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绝不放弃努力。

  2、证实吸烟者的戒烟疗效

  如果戒烟持续一段时间而没有吸烟,吸烟者将会在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感觉到振作和精力充沛,这就是所说的来自成功戒烟的自信。放弃吸烟可以改善健康和身体状况。对吸烟者来说,戒烟的主要效应可概括如下:“它可以改善我的不适症状和身体状况”、“它可以使我感觉更有信心,帮助我继续前进”、“它降低了我患病的危险”、“它有助于我周围人的健康”等。可以通过比较吸烟者戒烟前后的精神和身体状况来证实戒烟的疗效。戒烟的主要疗效包括:咳嗽和粘痰消失;呼吸比以前见好;醒来时感觉精力充沛;能够感觉到食物的香味,而且味觉似乎也更好了;胃口感觉比以前好,而且食欲也增加了;皮肤看上去好多了;散步时不再气喘吁吁了;口腔异味已经没有了;唱歌时声音较以前有力了;不再把钱浪费到卷烟上了;不再担心其他人会对我吸烟感到厌烦了;衣服上和家里不再有烟味了;感觉现在我对做任何事都充满信心,等等。

  3、对没有再次吸烟者的忠告

  已经成功戒烟的吸烟者,有时在不经意中莫名其妙地再次开始吸烟。在这种情况下,要询问吸烟者有关让他完全没有信心抵御烟瘾的情形。换句话讲,就是要询问吸烟者与吸烟有关的一些危险因素。然后要告诉吸烟者如何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尤其要告诉吸烟者对戒烟后的第一个月应该特别关注,在这一阶段要努力避免可能引起再次吸烟的环境,例如避免到提供酒精饮品的场所、避免疲惫、避免出现工作压力等。在吸烟者没有信心坚持戒烟的情况下,若找出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办法,可增强戒烟的信心。

  4、提醒持续戒烟的患者,防止复吸

  如果患者坚持没有吸烟,并不意味着患者确信:“我不会再吸烟了。”要提醒他们防止复吸。方法包括:时时想到烟的危害;牢记促使戒烟的原因及其在戒烟时所起的作用;回想戒烟以来感觉是多么的良好;从持续戒烟至今的事实中感受到自信;鼓励周围的人戒烟。

  第二节 对于不愿意戒烟的吸烟者-5R法增强戒烟动机

  可采用5个R的干预措施,即相关(Relevance)、风险(Risks)、益处(Rewards)、障碍(Roadblocks)、重复

(Repetition),来动员不愿意戒烟的吸烟者,增强其戒烟动机。

  相关:要尽量帮助吸烟者懂得戒烟是与个人密切相关的事。如果能结合吸烟者的患病状态、患病危险性、家庭或社会情况(如家里有小孩)、健康问题、年龄、性别、及其它重要问题(如以往的戒烟经验,个人造成的戒烟障碍等),效果会更好。

  风险:应让吸烟者知道吸烟可能造成的对其本人的短期和长期的负面影响以及吸烟的环境危害。可以提出和强调与吸烟者本人具体情况相关的风险,并着重强调吸低焦油/低尼古丁的卷烟或其它形式的烟草(如无烟的烟草、雪茄和烟斗)并不能减少这些风险。

  益处:应当让吸烟者认识戒烟的潜在益处,并说明和强调那些与吸烟者最可能相关的益处,如:促进健康;增加食欲;改善体味;节约金钱;良好的自我感觉;家里、汽车内和衣服上气味更清新;呼吸也感到更清新;不再担心戒烟;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养育更健康的婴儿和孩子;不再担心吸烟会影响别人;身体感觉更舒服;在体育活动中表现更出色;减少皮肤皱纹或皮肤老化等。

  障碍:医生应告知吸烟者在戒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及挫折,并告知吸烟者如何处理。

  重复:每遇到不愿意戒烟的吸烟者,都应重复上述干预。对于曾经在戒烟尝试中失败的吸烟者,要告知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在经历过多次戒烟尝试后才成功戒烟的。

  第三节 曾吸烟者-防止复吸

  大多数复吸发生在戒烟后不久,也有少数人在戒烟数月甚至几年后出现复吸。防止复吸是戒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除前面已经提到的方法外,可以采取初级的(简单的)或者规范的(强化的)方案。

  一、防止复吸的初级方案

  每一次与最近刚戒烟成功者见面时,都需要实施这些干预。对于每一个不再复吸的前吸烟者,我们都要表示祝贺并给予强烈的支持,从而使其完全抵制吸烟。对于一个最近刚戒烟的吸烟者,可使用设计好的一些开放式提问来维持戒烟状态(如戒烟对你有何益处?)。医生应当鼓励吸烟者积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从戒烟中得到的好处,包括潜在的健康方面的好处;在戒烟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如完全停止吸烟的时间,戒断症状的减轻等;所碰到的或预料到的妨碍戒烟的问题,如压抑、体重增加、酗酒或家庭内其他人吸烟等。

  二、防止复吸的规范方案

  在实施防止复吸的规范方案期间,吸烟者需要识别那些可能不利于他(或她)成功戒烟的因素。他们可能报告的问题及可采取的相应对策如下:

  (1)缺少支持:可以安排随访或电话访视,帮助吸烟者寻找其周围存在的支持力量,介绍他们参加可以提供戒烟咨询或支持的组织,如戒烟门诊。

  (2)心情不好或忧郁:可以说一些鼓励的话,给予治疗药物,或转诊给戒烟专家。

  (3)强烈或持续的戒断症状:继续提供戒烟咨询,分析戒断症状的原因;延长戒烟药使用时间或增加(或联合)药物治疗。

  (4)体重增加:建议规律运动,强调健康饮食,反对严格节食。使吸烟者确信戒烟后体重增加是正常的,但也是可以自我控制的,不会太严重。采用可延缓体重增加的药物,如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

  (5)精神萎靡不振或时常感到饥饿:加以安慰,告诉他们这种感觉是常见的、也是自然的反应。要进一步调查吸烟者确实没有沉溺于周期性的吸烟,建议自我奖励,强调开始吸烟(即使只是闻一下)也将增加吸烟的欲望,使戒烟变得更困难。

  戒烟后预防复发是戒烟最大的挑战,除识别那些可能不利于成功戒烟的因素外,还要以治疗慢性病的心态治疗戒烟,否则会减少治疗戒烟者的热忱,会使吸烟者对戒烟绝望,甚至望之却步。可建立戒烟热线咨询,回答关于戒断症状的问题,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并讨论临床症状。也可考虑长时间或联合用药,缓解那些突出的、或持续时间过长的戒断症状。

  总之,烟草依赖是一种值得积极治疗的慢性疾病,需要反复干预。目前我们已有一些可使烟草依赖者摆脱成瘾甚至永久戒除的有效治疗方法。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其他临床干预措施像干预吸烟那样,能够如此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防止死亡和提高生活质量。

    写作组成员:

  王 辰 肖 丹 孙永昌 黄克武 支修益 姜 垣

 专家组成员:

  杨功焕 姜 垣 杨 焱 王 辰 肖 丹 孙永昌 黄克武 崔小波 胡大一 
  洪绍光 支修益 康 健 姚婉贞 童朝晖 林英翔 沈霜红 陈 航 翁心植

 秘书组:

  肖 丹 景 行 禇水莲 孙风贵

 工作单位:

  1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

  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

  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5 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

  6 首都医科大学

  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8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

  9 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

  10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医院控烟专业委员会

  11 美国癌症协会驻华代表处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供稿)

     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和中国控烟协会联合举办奥林匹克精神与控烟——中国控烟形势与医生责任研讨会2008年8月9日下午在奥林匹克公园举行。中国 医师协会殷大奎会长、中华医学会钟南山会长和中国控烟协会曹荣桂会长作为主办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卫生部陈竺部长发表了录像讲话,原全国人大常委 会副委员长、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席何鲁丽教授、卫生部妇社司秦耕副司长、健康教育处李新华处长、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静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副会 长蔡忠军教授、副秘书长陆君、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王辰教授、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支修益教授、国际奥组委代表李红女士、中国CDC控烟 办公室副主任姜垣教授以及首都各大学、各医院呼吸病领域、心血管领域和肿瘤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120余人出席了这次奥运会期间的控烟领袖们聚会。国际防痨 协会中国办事处主任张立兴教授和美国癌症协会的代表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



\

 

\


     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支修益教授                                    
     同中国医师协会殷大奎会长、中华医学会钟南山会长和         中国医师协会殷大奎会长在中国控烟形势与医生责任研讨会上中国控烟协会曹荣桂会长在中国控烟形势与医生责任研讨会上

\

 

\


 中华医学会钟南山会长在中国控烟形势与医生责任研讨会上                                            嘉宾发言 

\

 

\


                  国际奥组委代表李红女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戒烟专家肖丹教授
           在中国控烟形势与医生责任研讨会上                               在中国控烟形势与医生责任研讨会上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院长王辰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蔡忠军教授
            在中国控烟形势与医生责任研讨会上                                 在中国控烟形势与医生责任研讨会上

                                         

\


                                         
中国控烟协会曹荣桂会长在中国控烟形势与医生责任研讨会上

我国青少年吸烟现状

    尼古丁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一旦吸烟成瘾,很难摆脱。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成为常吸者的可能性越大,成年后的吸烟量越大,受烟草的危害也越大,戒烟的可能性越小。

    我国现有13-18岁青少年1.3亿,据专家估算,青少年现在吸烟者约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遭受二手烟雾危害的人数高达6500万。
(一)主动吸烟状况

    青少年尝试吸烟率:曾经尝试过吸烟(即使只吸过一两口)的发生率。

    青少年现在吸烟率:在过去30天,吸过完整一支烟的发生率。

    我国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逐年上升。吸烟学生以男生为主,在大城市,女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有上升趋势。

    目前,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32.4%,其中男女分别为44.1%和19.9%,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男女生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现象,男生增幅明显大于女生。初中阶段增长速度最快,高中一年级男生尝试吸烟率出现高峰。

      青少年现在吸烟率为11.5%,男女生分别为18.4%和3.6%。其中,初中生为10.9%和2.7%,高中生为28.9%和4.9%。男生中,现在吸 烟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升高。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增长幅度有明显差异,在初三到高一升学阶段增幅最大。女生吸烟率基本维持在低水平,没有发现随年龄变化的 明显趋势。

    与此同时,国际上控烟先进国家的相关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如,美国高中男生现在吸烟率从2001年的29.2%下降到2005年的22.9%。

    我国青少年开始吸烟呈现低龄化趋势。

    2005年调查显示,在曾经吸过烟的男女生中,13岁前吸完一整支烟的比例分别为66.8%和68.2%,与1998年的调查结果相比,13岁前吸完一整支烟的比例增加了15%,说明开始吸烟年龄越来越早。

    (二)被动吸烟状况

    我国约半数的青少年遭受二手烟雾的危害。

    43.9%的青少年在家庭遭受二手烟雾的危害。

    55.8%的青少年在公共场所遭受二手烟雾的危害。

      吸烟及被动吸烟提高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病率。医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器官系统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 人弱,对毒物危害敏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容易受到损害。因此,吸烟与被动吸烟对青少年有着更大的危害性,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青少年遭受烟草的危害。


  This year’s theme for World Tobacco Day, which takes place annually on 31 May, is "Tobacco Health Warnings".  Tobacco health warnings appear on packs of cigarettes and are among the  strongest defenses against the global epidemic of tobacco. Warnings  that contain both pictures and words are consider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s the most effective at convincing people to quit.

    Most people are unaware of the extent of the harm that tobacco causes, even if they have some idea that it is a health risk.

     Tobacco is the leading preventable cause of death. More than five  million people die from the effects of tobacco every year — more than  from HIV/AIDS, malaria and tuberculosis combined. It is the only legal  consumer product that kills when used exactly as the manufacturer  intends. Up to half of all smokers will die from a tobacco-related

disease. Second-hand smoke harms everyone who is exposed to it.

     Tobacco companies spend te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every year turning  new users into addicts and keeping current users from quitting. Through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al campaigns, including the use of carefully  crafted package designs, the tobacco industry continues to divert  attention from the deadly effects of its products.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are fighting back by requiring that tobacco packages  graphically show the dangers of tobacco.

     In response to this threat and the demand from countries for action,  the World No Tobacco Day 2009 campaign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main  message:

    Health  warnings on tobacco packages that combine text and pictures are one of  the most cost-effective ways to increase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serious  health risks of tobacco use and to reduce tobacco consumption.

     It is a proven fact that warnings on packaging are an inexpensive and  powerful way to show the truth about tobacco consumption. Warnings that

include  images of the harm that tobacco causes ar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at   communicating risk and motivating behavioural changes, such as quitting or reducing tobacco consumption. Picture warnings convey a clear and   immediate message, even to people who cannot read. They reduce the   overall attractiveness of tobacco packages — an important function for a  product whose new users are typically young and image- and   brand-conscious. But despite this fact, 9 out of 10 people live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require warnings with pictures on tobacco   packages.

    Nicotine  is a highly addictive substance. Warning people about its true risks can  go a long way towards reducing tobacco addiction. Requiring warnings on  tobacco packages is a simple, cheap and effective strategy that can  vastly reduce tobacco use and save lives. Now is the time to act.                            


  2008年9月19日|日内瓦 -- 与一些电子烟推销商的广告说法不同的是,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并不认为电子烟是适当的戒烟疗法。            

    世卫组织负责非传染病和精神卫生部门的助理总干事Ala Alwan 博士说,“电子烟不是已证实有效的尼古丁替代疗法”。他指出,“世卫组织并无任何科学证据证明该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电子烟推销商应立即在其网站上以及其它宣传材料中删除关于世卫组织认为该产品是安全有效戒烟工具的任何说法。”

    电子烟通常以不锈钢制成,设有置放各种浓度烟碱溶液的装置,内部装有可重复充电电池,外形与卷烟相似。人们像抽真的烟一样抽吸电子烟,但不用点火,而且无烟雾,经加热后,吸入肺中的是淡淡的气雾。

    电子烟于2004年在中国推出,目前在中国以及巴西、加拿大、芬兰、以色列、黎巴嫩、荷兰、瑞典、土耳其和英国等地销售。

    电子烟推销商往往宣称该产品有助于吸烟者戒除烟瘾。一些推销商甚至暗示,世卫组织认为它是像尼古丁口香糖、糖锭和贴片那样的适当的尼古丁替代疗法。

    但世卫组织并无任何证据证实电子烟有助于戒烟。事实上,就世卫组织所知,尚无任何严格的、经同行审查的研究结果显示电子烟是安全有效的尼古丁替代疗法。

    世卫组织并不排除电子烟具有戒烟功效的可能性,但证明这种可能性的唯一办法是进行检验。

    世卫组织无烟草行动司代理司长Douglas Bettcher说,“电 子烟推销商如果想协助吸烟者戒烟,就需要进行临床研究和毒理分析,并应在适当监管框架下运作。如果他们做不到这些,世卫组织就无法将电子烟视为适当的尼古 丁替代疗法,当然也无法接受关于世卫组织已同意和认可此产品的不实之词。世卫组织只同意和认可那些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的尼古丁替代疗法。”

    世卫组织烟草制品管制研究小组定于2008年11月12至14日在南非德班市开会探讨电子烟以及其它议题。该研究小组由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召集,其任务是向总干事提供咨询,以便就烟草产品管制问题向各会员国提出有证据的科学性建议。


1. 消除紧张情绪:紧张的工作状况是烟民吸烟的主要起因。消除紧张情绪有利于成功戒烟!
   
2. 体重问题:戒烟后体重往往会增加,一般增加5-8磅。烟民戒烟后会吃更多的食物来替代吸烟,因此体重在短时间内会增加几公斤,可以通过加强身体的运动量来对付体重增加,因为增加运动量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吃零食最好是无脂肪的食物。
    3. 加强戒烟意识:明确戒烟目标、改变工作环境及与吸烟有关的老习惯。要强化这种意识,戒烟后味觉和嗅觉就会好起来。
   
4. 寻找替代办法:戒烟后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受到引诱的情况下找到不吸烟的替代办法:做一些技巧游戏,使两只手不闲着,通过刷牙使口腔里产生一种不想吸烟的味道,或者通过令人兴奋的谈话转移注意力。如果您喜欢每天早晨喝完咖啡后抽一支烟,那么您把每天早晨喝咖啡必成喝茶。
   
5. 要广而告之:一些过去曾吸烟的人有过戒烟打赌的好经验,其效果之一是公开宣布戒烟,并争取得到朋友和同事们的支持。
   
6. 少参加聚会:刚开始戒烟时要避免受到吸烟的引诱。如果有朋友邀请你参加非常好的聚会,而参加聚会的人都吸烟,那么至少在戒烟;初期应婉言拒绝参加此类聚会,直到自己觉得没有烟瘾为止。
   
7. 游泳、踢球和洗蒸汽浴:经常运动会提高情绪,冲谈烟瘾,体育运动会使紧张不安的神经镇静下来,并且会消耗热量。
   
8.扔掉吸烟用具:办公室和家中的烟灰缸,打火机和香烟都会对戒烟者产生刺激,应该把它们统统扔掉。
   
9. 转移注意力:尤其是在戒烟初期,多从事一些会带来乐趣的集体活动,以便转移吸烟的注意力。
   
10. 经受得住重新吸烟的考验:戒烟后又复吸不等于戒烟失败,吸了一口或一支烟后并不是“一切都太晚了”,最好去戒烟门诊寻求帮助,医生会帮你分析重新吸烟的原因,避免以后重犯。中毒烟民可能会需要戒烟药物的帮助。                            


北京奥运会前夕,卫生部启动了“2008-2009中国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            

  据悉,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占全球吸烟者的三分之一;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有5.4亿,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约为100万,因吸“二手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万。

  目前,烟草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夺去400万人的生命,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无烟倡议项目估计,如不加控制,到2030年烟草每年将杀死1000万人,其中70%以上的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为了制止烟草,2003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终于通过了自该组织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国际卫生公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并得到了全球191个成员国的响应。我国政府已在该公约上签字。一个不吸烟的世界正向我们走来,到那时吸烟者就不能再随心所欲地吸烟了。

   2006年1月9日,《公约》在我国生效。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公约》生效后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无烟奥运”为我国公共场所禁烟带来了契机和动 力。2008年5月1日起,北京市中小学校、体育馆等10类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为推动无烟奥运、无烟城市的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08年5月,随 着各地陆续启动中央补助地方烟草控制项目,创建“无烟学校”、“无烟公共场所”等试点工作和全国戒烟大赛活动也在全国组织开展。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人是以健康为本,而健康不是以治病为本,治病是下游,事倍功半,健康是以预防为本,预防是上游,事半功倍。

  预防真正体现了黄帝内经“上医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和西方“一两预防胜过一磅治疗”,的科学理念,对烟草来说,戒烟对疾病的预防作用尤其具有典型性和有效性。

  研究表明:一元的预防投入可以节省药费8.59元。而临床经验表明又可以相应地节省100元的重症抢救费,而且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还造福全社会,何乐而不为呢?

  当医生和亲友劝你戒烟时,你可能会很生气,很不耐烦。觉得他们小题大做,多管闲事,可是,当你拒绝这些建议时,你也就拒绝了健康。因此,请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在别人提出建议时,感谢他们的提醒,虚心向他们请教,看看是否会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和支持。

  坚定戒烟信念

  你已经认识到戒烟对你是有好处的,但当你准备戒烟时,还是会产生一些犹豫,甚至是恐惧。

   请你想想,如果任由自己失去健康的皮肤、健康的心肺、健康的牙龈,你会感到后悔吗?请你再想想,当你逐渐摆脱吸烟的习惯后,你会感到多么自豪?当你发现 肺部有阴影时,会有什么感觉?当知道你的吸烟行为会成为孩子们吸烟的榜样时,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烟草商会关心你的健康吗?这时,坚定自己的信念非常重 要,它将有助于你下定戒烟的决心。

  测试你的烟瘾

  你的烟瘾有多大?请问你自己以下5个问题:

  1.你是否在早上醒来后30分钟之内就必须吸第1支烟?是○否○

  2.你每天是否需要吸20支或20支以上的香烟?是○否○

  3.当你已戒烟,或不能吸烟,或没有香烟的情况下,会不会感到不安、紧张、焦虑,或是非常渴望吸烟?是○否○

  4.几个小时没有吸烟,你是否觉得很难受呢?是○否○

  5.生病卧床时,你仍会吸烟吗? 是○否○

  上述问题中,你如果有两题或两题以上的答案是“是”的话(尤其是第3题),你可能已染上烟瘾,而且在停止吸烟后会产生各种戒烟后的症状。

  制定可行计划

  要成功戒烟,你必须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你必须要逐步地减少吸烟量或慢慢地戒掉。一步一步地进行,最后便会大有收益。你不妨试试在下个月内,至少做到下面各项中的一项:

  每日推迟10分钟才吸第1支烟;

  减少吸烟量,或每日少吸4支烟;

  每次只买1包香烟;

  限制自己只在1个地方吸烟;

  停止吸烟24小时;

  不吸别人送的烟。

  代替吸烟的方法

  情景应对技巧

  双手无事可做乱画、作画、打毛衣、嗑瓜子、发短信

  早上起床时 先刷牙、改变以往生活的规律

  打电话时 嚼口香糖(香口胶)或不含糖分的糖果、放松

  餐后 刷牙、打个电话、喝杯热茶

  感到无聊 写封信、做运动、遐想、阅读、看电视

  感到气馁* 生气* 困扰 放松、走开、和亲近的人谈话、蒙着被子大叫几声、到外面走走、运动、打沙包

  想饮酒时 用通常拿香烟的手拿酒杯、改变平常饮用的酒(例如平常饮啤酒,则改饮葡萄酒)

  专家语录

  如果患了吸烟相关疾病后戒烟会减轻疾病的症状并延缓疾病的发展。然而,如果患病之前您就戒烟,您可能就不会生病了。为什么我们不早一点戒烟呢?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大夫汪俊英

  吸烟可以导致至少十种不同的癌症,肺癌仅仅是其中一种。而且,每种癌症都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

  每天,我们医院都会治疗一些患癌症的的年轻吸烟者,他们所患的疾病均与吸烟有关。这些病人的父母常常也吸烟。多年的研究表明,吸烟者避免患癌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戒烟,而且他们使自己的孩子免患癌症的最有效方法也是戒烟。云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黄云超

  戒烟后,又重新开始吸烟是正常现象,它是戒烟过程中的一部分。通常戒烟者在成功戒烟之前平均要经历4次认真的尝试戒烟。第一次不成功不要紧,只要你坚持不断的尝试。每一次新的尝试,都能增加你成功戒烟的机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副主任姜恒

  研究表明,中国众多的烟民如果今天还不戒烟的话,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死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数将大大超过艾滋病、结核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的总和。像当今其他国家的吸烟者那样——立即戒烟!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生效后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无烟奥运”为我国公共场所禁烟带来了契机和动力。2008年5月 1日起,北京市中小学校、体育馆等10类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为推动无烟奥运、无烟城市的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近日,2008-2009年度中国烟草控 制大众传播活动正式启动。            

  每年死于吸烟疾病人数达百万

      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占全球吸烟者的1/3;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达到5.4亿之众;而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约为100万,因吸“二手 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控烟工作,积极支持并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谈判和制定。 2006年1月9日,《公约》在我国生效。2008年5月,随着各地陆续启动中央补助地方烟草控制项目,创建“无烟学校”、“无烟公共场所”等试点工作和 全国戒烟大赛活动也在全国组织开展。

  本次中国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是我国第一次 开展全国范围的关于烟草控制的媒体倡导与激励活动。活动将通过培训,提高媒体从业人员控烟知识水平和对烟草控制的关注程度,推动媒体积极参与中国控烟知识 传播,鼓励媒体推出更多、更好的控烟科普作品,有效地推动中国控烟履约工作。

  青少年吸烟呈低龄化趋势

  在近日公布的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中显示,目前,我国1.3亿青少年中,吸烟者约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人,而遭受二手烟危害的高达6500万人。青少年开始吸烟呈现低龄化趋势,并且女学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有上升趋势。

  报告还指出,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将烟草和运动、成功、独立、性感等相联系,美化了烟草形象,对青少年吸烟有极强的诱导作用。102个国家烟草广告和烟草消费趋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那些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的国家,烟草消费呈急剧下降趋势。

  这份报告执笔人说,以烟草企业或企业集团冠名的间接烟草广告宣传效果非常明显,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对成年人影响的3倍。在花样翻新的烟草广告前,那些打着预防青少年吸烟旗号诱导青少年吸烟的行为尤其恶劣。比如宣传“吸烟是成年人的选择”,暗示吸烟是成熟的标志。

  影视作品中吸烟镜头不可忽视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有吸烟镜头,特别是青少年偶像型人物的吸烟形象,对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行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曾经对8部国产热播电视剧和10部电影进行过一项调查显示,平均每部电视剧中烟草镜头数为165个,烟草镜头的总时间为47分钟;10部热播电影中也有烟草镜头,平均每部电影中有26个烟草镜头,持续时间约为6分钟。

  大量的烟草镜头大大提高了青少年尝试吸烟的可能性,即便非吸烟的青少年,如果其崇拜的偶像吸烟,则他们对吸烟行为认同的可能性提高16倍之多。

  多项研究指明了这样的可怕前景:到2025年,因烟草所致疾病的死亡将达到高峰,每年约有200万人将死于与烟草有关的疾病,到本世纪中叶,累计死亡总数将达到一亿,其中一半人将在35岁至69岁之间死去。“吸烟有害健康”绝不是耸人听闻。

  吸烟的危害

  吸烟会导致很多疾病,例如:肺癌、心脏病、中风及肺部疾病。在所有经常吸烟者中,约有一半人最终因吸烟而死亡,其中一半人在35岁至69岁的中年去世。

  被动吸烟会增加非吸烟者患肺癌、心脏病、中风和哮喘等疾病的几率。

  戒烟的好处

  戒烟可以省很多钱,可以除去身上的烟味,使手术后的伤口容易愈合,可以免除烟蒂引起的火灾,减少咳嗽、感冒的发生,减少皱纹的出现,恢复性欲及性功能,还可以减少意外灾害的发生……戒烟最重要的益处在于找回健康。

  戒烟的收益是逐渐体现出来的

  一般停止吸烟6小时后,心率会下降,血压也会轻微降低。

  12小时后,尼古丁将被排出体外。

  24小时后,一氧化碳将从肺部排出,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此时也许会有咳嗽,因为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堵塞在气管和肺部的堵塞物。

  2天之后,尼古丁所致的不良适应就会消失。

  2个月左右,手部和脚部的血液循环就会增加。

  戒烟1年之后,患心脏病的危险性会显著降低。

  戒烟10年后,患肺癌的危险性显著降低。

  另外,吸烟者戒烟后,可以成为儿女的好榜样。摆脱烟瘾的控制,找回自由与尊严,除去身上的烟臭。


2008-08-06 13:20:00
             

 

  7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宣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公共卫生研究组已正式成立并展开行动。这意味着中国第一个关于国民健康的中长期规划,已经揭开编制工作的序幕。

   这个规划名为“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属于国家层面的卫生发展中长期规划,时间为2010年至2020年,其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 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为制订该战略规划,卫生部共设立了六个规划研究专家组。公共卫生研究组作为其中之一,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巴 德年担任该组首席专家,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担任该组副组长。

  “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的正式提出,是在2008年年初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之后,卫生部部长陈竺曾在多个场合对“健康中国2020”进行过阐述。

   陈竺指出,我国的基本卫生国情面临着五个矛盾:一是健康改善速度下降,,居民的期望寿命从1990年到2005年仅提高了4.4岁,低于周边一些国家的 速度;二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的健康不公平问题比较突出;三是疾病负担沉重,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的双重压力;四是国民对卫生服务 的利用率较低;五是国民的健康期望不断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卫生部部长陈竺表 示,“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的基本目标是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适当的卫生策略,努力提 高全民健康水平,以确保到2020年,人民群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根据卫生部计划,实现战略规划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到2010年,制订和完善战略规划,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的各项目标;第二步 到2015年,继续落实战略的各个行动计划,使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卫生服务的方便性和公平性得到持续改善;第三步到2020 年,建立起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民群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杨功焕告诉《财经》记者,以往中国虽然制订了一些针对特殊疾病的防治规划,但国民健康的全面的中长期规划方面,还一直是个空白。而“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填补了这个空白。根据这个规划,政府在未来的十多年中可以有步骤地改善国民健康水平。

  杨功焕表示,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问题是最主要的健康问题,它不是靠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和政府各尽其力。公共卫生研究组的任务是,把那些影响中国人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筛选出来,然后根据成本效果分析和国家承受能力选择干预策略,有计划地应对这些问题。

  “例如,按照我个人的观点,烟草控制应该成为其中的一项。”杨功焕还指出,“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目前还处于研究期,正由专家负责相关的研究,争取在今年年底可以完成研究报告,明年1月初制订出规划纲要,然后递交给两会讨论。最终的规划将争取在明年年底形成。


2002年,当纽约市成为无烟城市的时候,除了美国的一个州以外,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实现全面禁烟。今天已经有若干州和国家做到了全面禁烟。而全球控烟成功的故事更是层出不穷:            

    -- 在美国,已经有24个州(包括纽约州和华盛顿州在内)和哥伦比亚特区以法律规定在餐馆和酒吧实现100%全面禁烟。

    -- 乌拉圭、英国、法国、新西兰、意大利和爱尔兰已实现了全面禁烟。

    -- 城市中,包括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中国首都北京,以及其它的奥林匹克城市也已实施全面禁烟的法律和条规。

    -- 乌拉圭、土耳其等国家正在实施全面的 MPOWER 烟草控制一揽子策略。

    -- 埃及最近刚刚提高了烟草税。

    -- 巴西等国家在香烟外包装上印刷有图示以警告大众吸烟的危害。

    -- 菲律宾禁止一切传媒形式的关于烟草的广告。

      今年早些时候,彭博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发布了联合国提供的以实证为基础的 MPOWER   一揽子策略,以帮助各国政府采取这项控烟的有效措施。尽管 MPOWER 已经在纽约和其它一些地方被证明可以快速降低烟草使用和拯救生命,但是   MPOWER 项目所能干预覆盖的范围还不足世界人口的5%。

    MPOWER 一揽子计划包括六大部分:

    -- 监督烟草的使用以及相应控烟政策

    -- 保护人们远离“二手烟”的危害

    -- 为戒烟者提供帮助

    -- 警告人们关于烟草的危害

    -- 强化关于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类活动的禁令

    -- 提高烟草税

      “比尔和我要强调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希望推动发起一个全球性的运动,让政府和公民社会一起来遏制这场‘烟草瘟疫’”,彭博说。“我们也希望政府应对这 项挑战,在实施控烟措施方面体现其领导能力。随着越来越多政府采取行动,我们也将随之加大对这些努力的支持力度。”

    关于烟草背景

    -- 今天,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烟民(每四个成年人中便有一个是吸烟者)。烟草“杀死”的人数超过任何一种单一因素。

    -- 如果不戒烟,吸烟会造成半数吸烟者死亡。而更多的吸烟者会因吸烟而导致残疾。因烟草致死的人,其平均寿命缩短了10到15岁。被动吸烟者可能因“二手烟”引发肺部疾病、癌症、低出生体重、婴儿死亡率增高,以及其它种种问题。

    -- 每年有超过500万人的死因归于吸烟——超过艾滋病、肺结核和疟疾加在一起致死总人数。本世纪内,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烟草将“杀死”超过十亿人口。

    -- 到2030年,超过80%因烟草致死的人口会来自那些中低收入国家。

    -- 在孟加拉国,最穷的家庭在香烟上的支出是教育花费的十倍。

    -- 在中国,治疗因吸烟导致的疾病而产生的医疗花销,使超过5000万人口陷入贫困。中国拥有3.5亿烟民,占世界烟民的三分之一。每年,中国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约有100万。

    -- 在印度尼西亚,人们花在烟草上的钱超过其教育投入的2.5倍,比健康开销多3.2倍。女性吸烟是传统上看来无法接受的行为,然而今天,特别是在大城市里,却被视为是现代和时尚的表现。

    -- 在印度,预计到2010年,与烟草相关的早逝将从每年的70万增至93万。目前,77%的烟草市场为比迪 (bidi) 烟所占据。研究发现比迪 (bidi) 烟吸食者患肺癌的比率是不吸烟者的五到六倍。

    -- 控烟干预的有效性已经被严格的科学研究所证明,而实施已被证实有效的项目可以降低高吸烟率,并防止低吸烟率进一步上升。

    关于“彭博减少烟草使用倡议”(简称“彭博倡议” )

    -- “彭博倡议”支持公共部门和公民社会在中低收入国家实施有效控烟策略的努力,特别是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和孟加拉国。
              
-- “彭博倡议”支持培训项目、记者研讨、大众传媒开展的针对公众的宣传运动、能力建设, 以及在全球针对世界卫生组织以国别为单位的烟控政策和烟草流行率报告的监测。

    -- “彭博倡议”的一个特点是通过竞标的形式 ( http://www.tobaccocontrolgrants.org ),对中低收入国家的控烟项目进行资助。目前,已经有36个国家的125个项目获得了资金支持。

    -- “彭博倡议”通过五个伙伴组织实施项目,它们是:无烟儿童运动、疾病控制与防治中心基金会、约翰·霍普金斯与彭博公共卫生学院、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肺基金会。

    控烟行动在纽约市

    -- 纽约市的控烟项目包括提高烟草税、使所有工作场所达到全面禁烟,发起强有力的公共宣教运动,帮助吸烟者戒烟,以及严格监测吸烟率和项目实施结果。

     --   在纽约市开展控烟项目之前的十年中,吸烟率并没有下降。从2002年到2007年间,在彭博的领导下,纽约市全面禁烟项目使吸烟者数目下降了30万,吸烟 率从21.6%下降到16.9%,10万生命从死亡的阴影中得到挽救。青少年吸烟率从2001年的17.6%下降到8.5%,比美国全国青少年吸烟率低将 近2/3。


是什么让他们走入烟草的迷雾?——专家解析影响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因素            

    我国约有1500万名青少年是烟民,尝试吸烟的青少年不少于4000万,高达6500万名青少年遭受二手烟雾的危害。

    这是5月31日公布的《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如此多青少年成为烟民令人揪心,但究竟是什么吸引这些年少的孩子走入烟草的迷雾呢?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控烟办公室主任杨功焕说:“烟草广告和促销是促使青少年开始吸烟的重要因素。”

    她说,烟草广告将烟草与运动、成功、独立等联系起来,使青少年低估了吸烟的危险。有些烟草公司宣传“吸烟是成年人的选择”,诱导青少年吸烟以显示成熟;还有些间接烟草广告甚至出现在学生的校服上。“以烟草企业或企业集团冠名。”

    《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102个国家烟草广告与烟草消费趋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那些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的国家,烟草消费呈现急剧下降趋势。

    此外,影视中大量的烟草镜头、烟草制品轻易可得及学校和家庭中的有烟环境也都是影响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因素。

    杨功焕指出,影视中大量的吸烟镜头,特别是青少年偶像型人物的吸烟形象,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国疾控中心曾调查8部热播电视剧和10部电影。其中平均每部剧中烟草镜头数为165个,烟草镜头总时间为47分钟;平均每部电影中有26个烟草镜头,持续时间为6分钟。

    调查还显示,看见烟草镜头最多的青少年尝试吸烟的可能性提高了3倍。

    而我国烟草价格偏低、学校周边的烟草销售摊点众多以及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法律没有落到实处,使青少年可以轻易获得烟草制品。

    今年的控烟报告指出,目前我国销量前三位卷烟的价格均为每盒5元,90%以上的青少年买烟时没有遭到拒绝,这使得青少年买烟不存在门槛。

    另据北京市的一项调查表明,每所中小学校周边平均有2个卷烟零售摊位,最多的有5个;91%的学生家庭周边200米以内有售烟点,这些都为青少年购烟提供了方便。

    杨功焕还提出,老师、同伴和父母是青少年接触最多的人,这些人是否吸烟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吸烟行为。据了解,青少年吸第一支烟40%是由同伴提供的,和伙伴、同学一起吸烟的占55%至65%。

    今年5月31日是第21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无烟青少年”,口号是“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确保无烟青春好年华”。



控烟专家臧英年认为,奥运会期间,广大国际游客观看北京奥运赛事的时刻,是展现控烟成果的时刻。“这让中国的控烟工作与国际控烟发展趋势接轨。”

  北京奥运会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式生效后,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

  5月1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99天之际,一些“禁止吸烟”的铭牌将挂在北京市包括体育场馆、高校教学区等区域内,这是用一种“环保”的方式告诉大家:北京奥运会近了。

   《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在1995年北京市人大通过的《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 定》(下称《规定》)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的范围,以便达到无烟奥运、全面实现北京公共场所“完全无烟”目标。

  4月24日上午9点,离北京市奥组委关于控烟的新闻发布会还有1个小时,现场已经座无虚席,在大厅外放置着多款“禁止吸烟”的铭牌供记者拍摄。

  “中国是世界烟草第一大国,全球13亿烟民中,3.2亿在中国,而且35%是在工作场所吸烟。这一规定的实施凸显了中国政府改变上述情况的决心。”发布会上,北京市爱卫会副主任孙贤理表示。

  “无烟奥运会”的承诺

  北京奥运会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下称《公约》)于2005年2月正式生效后,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

  第一次提出“无烟奥运”口号的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当时,由世界卫生组织、西班牙卫生部、巴塞罗那奥运会组委会和巴塞罗那市政府联合组成了一个国际无烟奥林匹克工作组,对这届奥运会实现全面禁烟。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比赛场馆和一切公共设施均悬挂“NO SMOKING”的牌子,禁止一切香烟及与香烟有关的广告;在巴塞罗那室内的一切公共场所也一律禁止任何人吸烟。这一系列做法是为了净化奥运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到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比赛场馆不但禁烟,而且禁止烟草企业的促销活动。

   而2000年悉尼奥运会,悉尼奥组委控制的一切建筑全部禁烟,这不仅包括室内和户外场馆,还有新闻中心、广播中心和赞助商搭建的服务设施。少数吸烟区均 在户外,而且远离人群、场馆入口、窗户和通风口。吸烟区附近不能出售食品或其他商品,以免造成服务人员和顾客被动吸烟。

  2004年雅典奥运会逊色不少,一些比赛场馆内可以吸烟。比赛期间,雅典奥组委和联合国环境署发送了4万个可降解纸烟灰盒,提醒那些“忍无可忍”的烟民不要乱扔烟蒂。

  “本次奥运会提出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口号,举办奥运会绝对不是竞技体育的概念,而是要全面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因此,禁烟与奥林匹克提倡的精神是契合的。”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何慧娴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1993年,国际奥委会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协议,加强运动和健康领域的合作,并计划在2000年实现国际奥委会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全面合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合作就是实现奥运会的全面无烟化。

  “无烟奥运”不仅包括拒绝烟草广告和烟草生产商的赞助,更重要的是实现比赛场馆的无烟化。

  “作为政府出台的规定,它明确了政府对奥运的态度,体现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孙贤理同时表示,虽然在奥运会之前开始实施,但是不仅仅针对奥运会,而是一个长远的打算,“奥运会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可以巩固这方面的禁烟成果。”

  《若干规定》的出台,是北京市政府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北京全面履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公约》的一项重大进展。

  “《规定》从1995年到现在的实施情况是不错的,《若干规定》是根据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大授权制定。目前,地方立法部门也在着手新法规的修订。”北京市法制办副主任李灵雁表示,新法还在修订过程中,此前将按照《若干规定》来执行。

  5月1日新颁布的《若干规定》共11条,对完全禁止吸烟公共场所、部分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和宾馆、旅店、招待所、培训中心等提供住宿的经营场所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强化了单位责任和媒体的宣传责任。

  本次变动将原来不禁烟的场所,如:高等院校的教学区,所有的健身场和体育场,宾馆、度假村等休闲区都加了进来。同时,将监督执法的目标主要放在以机关、单位、公司等为主的企事业单位上,而不是个人。

   针对在非规定场所吸烟的个人,孙贤理表示,北京市爱卫会1000多名控烟监督员将分布在全市各街道、乡镇负责监督执法。针对企业内部吸烟控制,全市各企 事业单位共有6万多名控烟检查员上岗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可处以1000元到5000元的罚款,对个人可处以10元的罚款。

  北京市爱卫会的所有执法人员以及数以万计的控烟检查员,在发现违规者后,将首先采用劝说的方式,再不能达到目的才会动用处罚手段。

  “有处罚资格的,仅仅限定于爱卫会的工作人员。”李灵雁补充说,处罚主体不会出现外界认为的混乱状况。

  奥运契机,让中国控烟与国际接轨

  控烟专家臧英年认为,奥运会期间,广大国际游客观看北京奥运赛事的时刻,是展现控烟成果的时刻。“这让中国的控烟工作与国际控烟发展趋势接轨。”

  除了不断根据国际标准来规范立法外,我国较早就颁布了有关禁烟的相关法律: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91年卫生部发布了该条例的实施细则,但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没有明确的规定和严格实施的手段,缺乏成效。

  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提出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和保护儿童不受二手烟害的规定。1997年,六大部委又颁布了《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

  《规定》和《若干规定》等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则在立法的纵深上很好地弥补了上述法规执行力不够的缺陷,便于执法人员实施,也便于各个单位、个人遵守。

  13年前,北京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规定》,明确了北京市禁止吸烟的8类公共场所,并授权北京市政府可以酌情确定其他禁烟的公共场所。

  北京市爱卫会委托首都医科大学分别在1995年、2001年、2004年、2007年对实施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市15岁以上居民平均吸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5年的34.5%下降到2007年的23%,每年平均下降约1个百分点。

  “一个完善的控烟立法,除了要强调执行公共场所严禁吸烟的规定外,还要包括严禁香烟广告、加强烟盒上烟害警示、提高烟税征收、普遍控烟教育宣传和提供戒烟服务等种种措施。其综合作用一是压缩烟民吸烟空间,减少烟民散布二手烟害的机会,促进烟民戒烟。”臧英年表示。

  臧英年目前是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美籍名誉理事,4月28日起将应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邀请,对国内的媒体记者进行控烟知识方面的培训。

  5月1日起禁止吸烟的区域

  ● 医疗机构的室内区域

  ● 托儿所、幼儿园

  ● 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

  ● 高等学校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区域

  ● 影院、音乐厅、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纪念馆等科教文化娱乐场所

  ● 商业、金融业、邮政业、电信业的营业厅

  ● 公共汽车、出租车、轨道交通及其售票厅,室内展台

  ● 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

  ● 体育馆、健身馆

  ● 健身场、体育场的比赛区、作息区对比中美两国的控烟经验,他表示:“增加烟税,提取其中部分收入,投入全国控烟工作。支持地方的控烟活动,扩大民间社团等群体介入控烟工作的动力和能量,给予经费支持和行政赞扬,才是全面禁烟实行中比较有力的手段。”

  据了解,2006年和2007年两年里中央补助地方推动控烟工作的经费尚不足人民币1000万元。推算起来,在中国的1元人民币要用在130个人的控烟工作上。

  除了政府在立法层面来进行推动外,举行奥运会对于中国整个禁烟工作无疑是一个推动。

  不断加大的控烟力度与我国在国际控烟形势中所处的地位有关,我国目前为世界第一烟草生产国,同时烟民数量也是世界第一。

  “我国未成年烟民达到500万人,同时50%的妇女吸二手烟是在公共场所。”孙贤理认为,控烟形势虽然几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严峻。



  被动吸烟对胎儿究竟有多大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副主任姜姮介绍,被动吸烟会使胎儿体重减轻,造成胎儿宫内生长缓慢或先天畸形;被动吸烟还会造成胎儿产前死亡率增加。科学家对500名孕妇分析发现:孕妇的丈夫每天吸烟10支以上,胎儿的产前死亡率明显增加60%,吸烟越多,死亡率越高。

  姜姮介绍,被动吸烟还会造成孕妇流产或早产,被动吸烟越多,发生早产或流产的危险性越大。这是因为,在妊娠初期,由于尼古丁及代谢产物的作用,使孕妇体内黄体酮分泌量减少,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的蜕膜反应,使孕卵着床发生障碍,致妊娠终止,或者发生自发性流产。

  被动吸烟胎儿锌含量减少

  此外,被动吸烟还会使胎儿发生宫内窒息或死亡:这是由于尼古丁中毒,使胎盘含氧量减少,为了适应胎儿需要,胎盘便发生代偿性肥大,而过大的胎盘往往有蜕膜基底部坏死、细胞滋养增生这一病理改变,而导致发生宫内窒息或死亡,还可能有脐动脉畸形的危险。

  孕妇在吸烟环境的影响下,会使胎血中的锌含量大为减少,因而影响胎儿脑部的发育。

  美国的研究发现,孕妇被动或主动吸烟,会使催乳素水平下降,乳汁分泌减少,动物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吸烟会增加多巴胺的更新率,而多巴胺能抑制催乳素。

  二手烟导致婴儿厌食或猝死

  被动吸烟不仅祸及胎儿,对儿童的健康也有极大影响。被动吸烟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症、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减慢肺功能的发育、哮喘以及使哮喘恶化,及慢性中耳疾病的发生。

  此外,烟雾还会导致婴儿厌食。婴儿对卷烟的烟雾特别敏感,因为他们的肝脏还没有解毒能力,如果尼古丁的吸入发生在吃饭时或吃饭后不久,婴儿就会下意识地把恶心的感觉和食物联系起来而造成厌食。

  在吸烟家庭成长到7岁的儿童,其阅读能力明显低于不吸烟家庭的儿童,在吸烟家庭成长到11岁的儿童,其阅读能力延迟了4个月,算术能力延迟了5个月。


《公约》缔结情况

  • 2015年、2016年,没有新的国家批准加入《公约》,缔约方总数依旧为180个(见表1和图1)。截至2016年底,美国、瑞士、阿根廷、古巴、摩洛哥、莫桑比克、海地7个国家已经签署但尚未正式批准《公约》。印度尼西亚、马拉维、摩纳哥、索马里、南苏丹、安道尔、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厄立特里亚8个世卫组织会员国既未签署也未加入《公约》。

  • 表1:历年批准/加入《公约》的缔约方数量(单位:个)

  •  

  • 图1:各年度累计批准/加入《公约》的缔约方数量(单位:个)

《消除烟草制品非法贸易议定书》签署和批准情况

  • 《消除烟草制品非法贸易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是继《公约》之后烟草控制领域的第二份国际法律文书,旨在落实《公约》第15条关于消除烟草制品非法贸易的规定。《议定书》于2012年11月在第五届缔约方会议上通过,2013年1月10日开放供签署。中国、法国、加蓬、利比亚、缅甸、尼加拉瓜、巴拿马、韩国、南非、叙利亚、土耳其和乌拉圭等11个国家于1月10日当天签署。


  •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54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签署《议定书》,包括欧盟、英国、德国、法国、韩国、爱尔兰、挪威等。2013年12月20日,尼加拉瓜第一个批准《议定书》。2014年,共计5个国家批准《议定书》,分别为乌拉圭、加蓬、蒙古、奥地利、西班牙。2015年,共计7个国家批准《议定书》,分别为刚果、厄瓜多尔、法国、伊拉克、葡萄牙、沙特阿拉伯、土库曼斯坦。2016年,共计12个国家批准《议定书》,分别为欧盟、布基纳法索、科摩罗、科特迪瓦、冈比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里、巴拿马、塞内加尔、斯里兰卡、斯威士兰,批准国家总数增加至25个(图2)。《议定书》将在第40个缔约方批准后的第90天生效。


  • 图2:各年度批准/加入《议定书》的缔约方数量(单位:个)

我国履约机制的建设
                   


  • 《公约》在我国生效后,为从整体上统筹控烟履约工作和烟草行业发展,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国务院于2007年4月批准成立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组长单位,卫生部和外交部为副组长单位,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为成员单位。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组长单位调整为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4月,国务院进一步强调维持现行的履约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指出:“在国内开展工作时,充分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的履约协调机制,各组成部门共同参与。对外参加国际会议或谈判时,由外交部牵头负责,并担任代表团团长,统筹兼顾做好涉外工作”。


烟草·笔记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