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架空百科】北陵

2023-07-16 22:37 作者:嘤嘤怪O5  | 我要投稿

北陵(662NE-669NE)又称许陵,是一个主体位于广珞、信安一带,整体实力偏弱的国家。国家建立于景末乱世,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景王朝在东煜南部统治的崩溃。 统治者:新荣帝许建、民和帝许焘成(一说为许寿成) 存在时间:8年 首都:清平、琮州 主要城市:广珞、桐留、璃湾、鸾岛、信安 历史: 景朝末年,自然灾害频繁,疫病横行,政局动荡,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金赞喜起义、充州柳志起义等。 正在清平任官的许建被部下诬告其有造反意图。因无端遭遇杀身之祸,许建被迫率领灾民起义,并建立了北陵。 建立与发展: 许建出生于天峦镇(位于溱右东北方)的一户地主家中,少时天资聪颖,酷爱读书,曾在酒席上借酒吟出《杯月映天》,引得众人拍手叫好。 入仕为官后,许建平步青云,被朝廷调到清平后更是一路高升。但树大招风,又恰逢景末乱世,许建自然成为了被针对的对象。 658年,超级台风席卷陵南地区,大量农田被毁,尽管有程理思和许建等人的灾后重建工作,仍是杯水车薪。民众怨声载道,爆发了多场反对乎罗氏统治的起义。 660年,部下诬告许建意图谋反,消息传到乎罗喀木尔耳中后,乎罗喀木尔下令在清平当众处死许建,以防陵南地区出现像北方一样的动荡局面。 但这一行为彻底引爆了清平民众的怨恨,先前许建实行的一系列利民政策使他获得了不少民心,灾后重建工作更是提高了他的威望。在刑场的围观市民自发地攻击押送许建的官军,该事件随后进一步激化,市民自发组建军队,拥立许建为大将军,并凭借人数优势迅速击倒了刑场上所有的官军。冲突平息后,许建宣布起义。该事件史称“葙瑶街事变”。 大量灾民积极响应起义,自愿加入其军队。起义军斗志昂扬,多次击退景军镇压,并于661年攻陷琮州。期间许建提出“重建陵国江山,放逐需然夷狄”的口号,珞地部分景军也加入了其队伍,至662年北陵建国时,几乎整个珞地都成为了其势力范围。 663年,北陵先后攻陷广珞、璃湾、信安,标志着珞地正式纳入北陵版图。664年攻取桐留后继续北上,但被击退。一年后攻陷清州。 衰落: 667年,逝洛达王国攻取清平,一般认为这是北陵衰落的起点。 668年,察洛帝国开始入侵东煜,后平、南虞二国首当其冲。北陵北部有意图南下的强盛的前炎,西部有察洛帝国在陵南的傀儡政权——逝洛达王国。察洛、前炎、前雒三国结成同盟后,北陵部分官员上谏意图站在后平、南虞一方,以获得两国的军事援助,抵御前炎和逝洛达入侵。 但北陵兵力严重不足,许建认为如果这样做,在两国援军赶来之前,北陵就会亡于逝洛达,而站在察洛一方,不仅变相帮助了入侵者,消耗国力给异族打工,而且由于地理原因自己也无法分到任何好处。 换而言之,当时的北陵只能坐以待毙。这种悲观的想法持续困扰着许建,导致他大病一场。病好之后,许建宣布退位,将国家大权交于其子许焘成,是为民和帝,自己则彻底放弃从政,回到民间逍遥。 据部分珞地民间野史记载,许建退位后当起了“吟游诗人”,活跃在璃湾一带,但他所创作的所有诗文都未流传至今。 面对父亲交给自己的江山,许焘成不想处理却又不得不处理。他也只能在东煜大地的乱斗中保持绝对中立,在全国大量募兵,社稷能守住一天是一天。 669年,随着第一次察洛入侵战争结束,逝洛达终于将矛头对准北陵,并挑起了琮水战争(其实质为第一次察洛入侵战争的延续)。茂山投降,琮州城在近半年围攻下陷落,许焘成经暗道离开琮州后逃入陵山,后再无确切的有关许焘成的记载,一般将669年视做许焘成离世年份。 但有传言后来为了配合大煜攻入珞地的“璃湾港事变”就是由许焘成一手策划。其真实性需要等进一步考古发掘。 存留: 大煜进入陵山直指云庐时,在陵山的中心特地建造了著名的许建像,其头朝向清平目光瞟向云庐。1415年许建像被归为“陵山十二名迹”之一 1410年,天峦镇着手发展古镇旅游业,设立景末博物馆向游客介绍有关历史。 1412年,戏剧“北陵旧事”在清平等地上演,视频录像火爆全球,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北陵和它的历史。 局限: 虽然政策开明,但珞水流域的经济完全无法与煜中平原和交水流域相比较,且北陵人口极其有限,自然灾害和开国战争又对其造成了严重损害,故北陵实力一直较弱,这也成为了建国后北陵屡战屡败的决定性因素。 长期以来,一直有史学家争论许建像的合理性,简而言之就是许建是否配得上他的像。一部分认为许建建立的北陵极大助推了景异族王朝的覆灭,还使得珞地经济取得一定发展,为大煜分治时期广珞大区和珞湾同盟的兴起奠定基础。而另一部分认为许建在国家存亡之际选择了最错误的退位,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直至今日,学术界仍然有上千篇论文对此事进行探讨,甚至其中不乏一些外国学者。

【架空百科】北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