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杂记

2023-06-28 00:39 作者:我自清都山水郎  | 我要投稿

我​在一个多云的正午骑行在乡道的水泥路上。连绵一周的大雨过后,山泉无声间涌现。 我遇到的第一股水流是顺着一条水泥路旁的泥坡,涓涓地流下来的。它的水势并不大,只是先顺着泥坡上车辙与脚印,先续满,再溢出,再前进,再续满,再溢出……一直来到了一条被堵塞的沟渠里,渐渐地形成了一道由于“过失”所形成的“人工堰塞湖”。最终这一滩的水流顺着重力,被几小撮尘土分割,在路面上漫无目的地摊开。它的势力更加单薄了,这一片浅浅的水渍只是沿着路面前进了几十米,就如同注入了沙海的内陆河流,缓缓地消失在了水泥铸成的“不毛之地”中。 ​ 我遇到的第二股水流来自于一面石墙,那是一块用大块不规则的青石和水泥堆砌成的墙面,那的泉眼里水流咕咚咕咚地涌出。这堵墙面属于一处高于乡道路面的停车坪,这处停车坪又紧挨着一座绿油油的山包。不知施工者的有i8意为之,还是大自然的无心之举,在人们以为最敦实最密不透风的地方居然有一汪泉水这样“胆大妄为”地涌动,倾泻。这一段路面仿佛已经成为了小溪的河道,一条滥觞于这口泉眼的小溪的河道。路面上比较低洼的地方已经积起了兴许两厘米的深度。它就这样一股一股接连不断地倾泻而出,积成了一方小池,又攒成了一条小溪,最后从小路变的豁口倾注而下,挂在一片农田的沟渠之上,最终汇入到了一条更磅礴的小河里了。

​ 我遇到的第三股水流来自一口山底边的小泉眼。那口眼离这乡道,离着稻田很近。停下车几步路就来到了它跟前。清澈透亮的泉水先是冲开了山脚下沉积的泥土与枯叶,为自己造了一口你泥塑的蓄水池,然后便顺着一条砾石铺陈的河道蔓延而来。只是一个小转弯,它又飞身而下,灌入了稻田,变成了青苗甘冽的水源。往来的农人并没有就着这口泉眼,专门地树立起一口井或者架设饮水的设施。这大概还是因为它的季节性,它的不稳定,而它也似乎已经出现在了需要它的地方。浅浅水,断又续,在山清,出山浊。

​ 雨后的小镇终于被洗涤了一番。历经了好几日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消去憋闷几日的酷热的山村与小镇变得明净可爱,连鸣蝉也安逸地享受这方干爽、宁静、舒适。也或许终于在经历了一些洗练与考验之后,久违的清泉会在眼前、心头无声地流出。

杂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