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姜维为什么死心塌地追随诸葛亮?他的人生是怎样成长?他遇到邓艾是怎样的对手?(二)

2022-01-29 20:40 作者:人貌天虚  | 我要投稿

在这种情况下姜维没有办法,大家一商量就投奔了蜀汉,直接到了诸葛亮的躺下,那么投奔诸葛亮之后,诸葛亮跟他一交流非常感兴趣,为什么非常感兴趣?不仅是因为姜维是个不错的人才,因为姜维从小就特别喜欢当时的儒学大师郑玄的这些思想,他非常赞赏这些内容,一个人的忠勇节,一是他最看重的品质,他的价值观就跟诸葛亮的价值观完美的碰到一起了,没有任何违和感。所以诸葛亮提起姜维的时候,不仅看他为人处事,更看他内心的所思所想,所以诸葛亮喜欢姜维,这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的藏家。但是也有人质疑姜维到了诸葛亮身边,一直到诸葛亮去世的时候,他也没有把所有的权利交给姜维,还是非遗蒋琬包括杨怡这些人继续发挥作用,你姜维起什么作用了,但是我们也要看一看,姜维27岁就封喉了,这在当时你还想要怎么样?

另外有诸葛亮不断给他奠定这样一个基础,姜维是稳步往上走的到最后一直当到了蜀国的大将军,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发生一件事情,姜维跟随诸葛亮走了之后,他母亲并没来得及接走,还留在曹魏这边,这种情况下曹魏要把姜维给要回来呀,所以就让他母亲给江伟写封信,说孩子我想你了,你还是回来,咱们母子团圆,你也能够尽上孝心。这件事情曹操就让徐庶的母亲干过。徐庶接到这封信马上就辞别刘备了,说我现在心情太乱,不能想出任何计策给您了,我必须马上到我母亲身边,我必须要走了。所以徐庶到了曹营一言不发,这个典故就是这样的?

等到姜维这边他会怎么做?他也给他母亲写了一封信,里边回了16个字,良田百顷,不计一亩,但见远至无有当归。让他母亲明确的表达,我非常赞同诸葛亮的价值观,我愿意追随他一起匡扶汉室,实现我的人生理想。有了这样的人生志向,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依然带头一次次北伐,那么姜维的谋略和军事水平怎么样?在北伐的过程当中,他面对郭淮和邓艾两大对手,其实打得也非常艰难,在兵力和粮草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至少还能基本上打一个平手,略处下风,这已经是挺不容易的事情了。就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司马昭给邓艾加码了,让他必须加大进攻的力度。邓艾就说了其实姜维虽然进攻的时候他有胜有败,但是我们要专门进攻,他还真不一定保证能完全取胜。

所以建议等一等,姜维这边消耗差不多了,自然找机会就可以攻破他了。但是司马昭已经不同意了,专门儿让钟会领着10万大军在加上诸葛绪,另一路大兵跟邓艾一起向姜维发起进攻,再发起进攻的过程当中,钟会是主要进攻的力量,诸葛绪就在旁边策应,钟会他们两个这边一进攻就把姜维牢牢地拴在间隔,即使这种情况下,姜维也是几次穿插能够顶住,并且牢牢的站住间隔不让朱辉往前走一步,哪怕你增兵你也休想轻易从我这儿过去。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般人可能就慢慢的打,也就算了,但是邓艾这个人从来不按常理出牌,他是只要你交给我任务,我就满脑子想着去怎么打仗,怎么打赢,按照既定的目标去实现。

所以他思前想后,就发现了偷渡阴平这件事情,从这儿走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结果邓艾就把这件事情跟钟会讲了,钟会这边一听,我现在打间隔打不下来。整个粮草又接济不上,我正打算一起撤兵,这种情况下我怎么能支持你攻打?另外钟会也在想,我领着大军往前进攻,这种情况下,万一你要成功了,你说你抢个头功,我怎么办?当然出于种种原因,就没有同意邓艾的计策,但是邓艾这个人就是这么轴。根本不死心,专门给司马昭写信,他跟司马昭讲如果从阴平偷渡过去,可以直取涪城,距离成都也不过300里。一旦偷渡成功,那么整个蜀汉唾手可得,只要离开姜维,蜀国就再也没有一个能打得了。

这一封信到了司马昭手里,司马昭是非常的重视啊,他明确的讲,你坚定的往前走,我支持你。有了这一番话,邓艾就跟打了鸡血似的,身先士卒,领着3000士兵直接开始偷渡。阴平小路这条路,说起来容易走起来难。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想到了,但是做不到?整个路程当中全是悬崖峭壁,翻山越岭,史书上怎么讲?说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行,从将军到士兵,全在悬崖上顺着绳子来回地翻山越岭,有个成语叫鱼贯而入,这就来自于邓艾这一次艰险的出征,也就是邓艾这种苦出身,而且特别轴,特别有韧性的将领才能干出这样的事情。其他的将领也像中会这样的,从小衔玉而生,我养尊处优,我能到大山里干这种事情吗?我可以领兵打仗,但是我不能吃这种苦,而且大多数将领想吃苦也没有这个能力。

而邓艾这个人似乎天生就是为这一刻准备的。我们之前聊过他从小养马中填出各种苦力,专门看各种地形,他心里就热爱这些,所以你也给他一个机会,他就把这件事情干成了。这次奇袭完全达到邓艾的效果,一旦冲过福成,面对整个成都平原,看到的就是一派天府之国,蜀国有限的力量,进行抵抗也没有什么大的意义了。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是面对经历了死亡的虎狼之时,他们在成都平原养尊处优的人,怎么可能守得住这群人?现在我们在反思一下诸葛亮的计策,如果蜀国人我根本就不攻打曹魏,天天想着自己防守,天天守在家里,在一派祥和的气氛当中,蜀国早就灭了,不可能有尚武的精神来抵挡外敌的入侵。所以历史上真正的天险从来不是那些雄关漫道,而是坚强的人心。

姜维为什么死心塌地追随诸葛亮?他的人生是怎样成长?他遇到邓艾是怎样的对手?(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