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魏延 字文长

魏延 字文长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次年,刘备与刘璋决裂,起兵攻打刘璋,魏延数有战功,迁升为牙门将军,深受刘备信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当时他需要留大将以镇汉中,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而张飞内心中也渴望获得此职,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一日,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今天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登基,魏延被封为都亭侯。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为预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大破魏将费瑶和郭淮。获得大胜的魏延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还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使张郃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派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还保营。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于途中病情加重,病逝五丈原。他让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诸葛亮殁,秘不发丧。魏延不满杨仪做主,便率领部队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说对方谋反。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魏延的军队人心涣散,被王平斥责后就溃散了。魏延只好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事后诛灭魏延三族。
统帅 B-
(魏延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妙尽精才。至于直出褒中以取长安之计不用,古今所疑,未能尽言矣。)
武力 B-
(魏延勇猛过人,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
军谋 B-
(魏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公制而不许,而延深以愤惋。)
智略 D+
(魏延虽以勇略贵重,然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内政 D
(政绩不详。)
魅力 C-
(魏延善养士卒,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及武侯适卒,延、仪各相表叛逆,董允、蒋琬咸保仪疑延,于是遭马岱追斩,夷延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