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嘴硬一时爽,事后火葬场(对于“优秀的人各方面都优秀的浅析”)

2023-08-24 11:02 作者:天空岛的看门人  | 我要投稿

  前情提示:这个是写着玩的,很多内容并不是很严重,还请诸位大佬手下留情。如有疑问,意见,可以提出,我会进行解答或采纳。            下面有图片输出版                    


             对于“优秀的人各方面都优秀”的浅析

***

声明:本文段无任何偏见和否认,以及对任何人的否认和不尊重。仅较为严谨的从一些其他的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补充,仅为个人观点的陈述。无任何对马克思主义,政策的驳斥。若有疑问,请友好提出,本人会做出回复或修改 摘 要 本文针对一句俗语“优秀的人各方面都优秀”出发,分析了其产生原因,片面性,为何演变成教条主义,反应出来教育问题,粗略解决方案。旨在引发思考,任何话都不能盲从,同时要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剖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完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现状;河南教育困境。

引 言   在初中时,就发现过一个现象,很多成绩好的人不只是成绩好,在性格,管理能力,特长等方面都很优秀。之后在军训期间,班主任为了激励我们,说出了这句话。之后和我爸交流到中国应试教育造成的大批高分低能事引发了思考,再由此想到了事情如果条件不充分,那么那一定不成立,就开始想这句话是如何出现的,现在是否适用等,以下是本人拙见。


1 已有理论

1.1 立场

立场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立场决定人们的思想观点、政治倾向,甚至决定人生命运和国家前途。[1]

对和错没有绝对之分,不过立场不同。

1.2 理论与实际

正如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就要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改造人们面对的客观世界。不与客观世界 发生联系,就无法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功能。[2]

一个所谓的理论(此处特指一句话真理类型),往往是在一定条件下普遍成立的一种情况的文字化。

因此驳斥它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反例,即在这个条件下不成立的例子,对此进行分析,得到为何不成立,然后再反过来对该理论进行补充。

1.3 部分概念

1.3.1 劳动异化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作为资本的货币转换而来的对象化劳动“消失” 的物质对象———原料和工具都不会自己跳起来活动,更不可能塑形和构序对象以创造 新的用在性,所以,在劳动过程的视角上,只有非对象化的劳动才是生产性的。 然而,工 人自己的劳动活动的“生产性”本身畸变为奴役工人的“异己性权力”,这就是劳动的自 我异化。[3]

简而言之,此时劳动者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原有正确的理论此时不再生效

1.3.2 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亦称“经验论”。一种认识论学说。与“理性主义”相对。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来源,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验证。有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前者如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他否定天赋观念说,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经验”,认为心灵就像白板,心灵中的一切知识来自对事物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感性经验,而心灵也具有一种对感觉印象进行区分、比较和概括的官能。 [4]

2 原句的合理性

2.1资料查询

这句话根据我简单的搜索,并没有找到其所谓的出处,也就是说这句话大概率是一些人对普遍情况的感叹。那么驳斥它的第一步就是先了解它,找到其本质。

2.2 对原句的深层剖析

纵观优秀,无非也就这些方面学习,性格,为人处世,特长等这些东西需要的条件先列出来。

学习(表层分数和深层原理):天赋(即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勤奋,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个人思考能力,听取他人意见能力,归纳总和能力),自制力等。

性格:先天遗传性,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为人处世:性格,学习能力,共情能力。

特长:和学习相似。

我们看上表会发现,这些例子所需的条件分为以下两点。

(1)很多表述的其实是一个条件,比如天赋和遗传。

(2)很多条件和条件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比如性格和家庭环境,家庭环境较好(不封建,不穷),性格也跟容易好一些。

2.3 相关谚语,事实例子和原句的统一

2.3.1 相关谚语与原句的统一

中国有句谚语叫“一窍通,百窍通”(意思是只要掌握了一事物的关键,与它有联系的事物的关键都能融会贯通地把握住。[5]) ,也是符合以上结论的,单一方面的优秀很难,主要表现在条件不齐全,那么假如其中一个方面齐全了,那么其他方面需要达标的条件就少了。

2.3.2 事实例子与原句的统一

正如计算机,基础操作很简单,比编程,建模,渲染等简单的好像数学教授前一加一等于二,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第一个上手往往要比后面困难。


2.4 初步结论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得出以下方面的结论:

(1)原句产生的原因

(2)原句的本质

(3)原句的合理性

3 原句的片面性

3.1 反面例子与原句的对立

3.1.1 反面例子

魏永康(1983年6月17日 -2021年11月9日),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13岁考上湘潭大学读本科,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20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6]

3.1.2 反面例子与原句

这句话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分高的人除了学习,其他也会很多特长。那么出现了中科院硕士却不会独立生活就是对这个句话最直接的反驳

那么我们先分析这句话所谓的条件到底是什么,以及反例到底是受到负面条件影响,还是只是单纯的表现相同,本质不同

3.2该句成立的条件和反例“优秀”的实质

3.2.1 原句与反例的实质

这句话成立是建立在你各个条件都符合要求导致的分高,所以其他更容易办好(第一部分合理性论证内容)

而反例则是因为他的分是个人天赋和只学习的内卷上去的,也就是说他只符合有一定天赋这一条,然后被逼着到达了高分。

3.2.2 对立的本质

我们可以看出,反例之所以不符合原句,是因为反例分高的本质和原句成立的条件并不符合

反例由于其内卷,压迫学习时间,其本人对学习不一定有兴趣,不一定会学习方法,不一定有自制力,不一定理解了他的本质。也就是说他和其他正常学生不同在此。他就像一个被催熟的果实,本身并不具有考上中科大硕博连读的所有条件。

所以该反例仅仅是部分表现形式相同,本质截然不同。

3.3 其他俗语对该例子的论证

有句话叫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之外的钱,即使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而反例也是如此,这个分不是他应该得到的。

所以狭义(本质)上来说,针对那句话,他并不符合学习优秀这个条件,当然其他的(各方面都优秀)也不成立了。但是毕竟广义(表面)上是符合,所以原句依然不成立。

3.4 原句和反例冲突原因的转换性表达

3.4.1 函数例子

y=x和y=2x两个函数,只有当x=0时,y相同。而以上两种人是两条完全不同方式,只有高考分数和部分题型表现形式是相同的,此时这两项就是x=0,而其他方面则是x≠0。

3.4.2 故事例子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人,专业之外只是普通人。好比你和教授吃饭,在交流家常方面,你们地位是对等的。但其他方面你远远不如。

而两条方式教育出来的人只有在高考成绩上是对等的,所以一个方式上的规律并不适用于另一种方式。

3.5 结论

根据反例和对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句存在的片面性,使其只在狭义上成立。那么为了使其广义上成立,可以将其改成:“真正优秀的人更容易优秀”

4 发生意义变化的本质和反思

4.1 现有理论

4.1.1 教条主义

教条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普遍意义上讲为,不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不研究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 [7]

4.1.2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marxist pedagogy)产生于19世纪末,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为基本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教育学说,是2013年公布的教育学名词。 [8] [9]

4.1.3 内卷

内卷,网络流行语,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10]

学习内卷是通过某些方法,达到一个即使条件不全部满足,依然可以实现一些目的。比如对学习无兴趣,无合适学习方法,但由于压迫式学习,依然满足了一个目的,即分数高。

4.1.3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的本事有着自己的辩证运动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1]


4.2 原句,教条主义,内卷与社会现状

4.2.1 原句的现状

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要求,任何事物都要全面的看待,既不能教条主义,也不能经验主义。

这句话传播至今已经是教条主义了,正如共产党宣言第三章第一部分第三小块中对德国“真”社会主义的批评一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不贴近实际,不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子。

4.2.2 发生此改变的原因

归根结底,还是内卷造成的。内卷的“优秀”机制与正确的教育机制是冲突。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也是为学生日后的劳动有关,必须要贴合实际,以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为主要目的。[12]

此时,分数只是在此情况下个人能力的表现。所以在正确的教育机制上,此话是广泛成立的。

而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因为教育资源稀缺,高考名额稀缺,引起了内卷潮流。此时,教育的目的已经变成了单纯的分数,情况发生了改变。由于内卷分高的机制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冲突的,且更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成长,所以分数不再和能力挂狗。但是由于多方面影响,此话在不成立的条件下任被视为“真理”。此时,它就已经化身教条主义了。

4.3 由此引发的思考

4.3.1 教条主义的危害

一句普遍正确的话语在不广泛成立之后不做任何调整任然被视为真理,产生了以下危害。

(1) 抑制创新:教条主义者不会接受新思想或方法,缺乏开放的心态,这使得创新难以发生和实现。具体表现为把原句视作真理,不去对目前现状的总结。

(2) 引发冲突:由于教条主义者对异己的态度具有极端性,甚至不容许异己的存在,轻则互相指责,重则引发冲突和斗争。表现为对原句提出批判,教条主义者对批判者进行攻击。

4.3.2  内卷和部分的确教育问题

4.3.2.1 内卷的危害

内卷改变了教育机制,违反了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使学习的目的由个人能力的培养变成了无用的纸面分数,无论是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是有害无益的。

4.3.2.2 部分地区教育问题和内卷

教育内卷是部分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名额不足,人数过多等,而首先兴起的,之后又逐渐扩散到原本不存在这些问题的地区。因此,解决内卷问题,让教育回到正道上,首先就是对部分地区不得不内卷的原因进行一一解决。


5 结论

原句在特定情况下是普遍成立的,但由于内卷的兴起,教育形式的改变。

其已经演化为教条主义的产物,并不适用于大部分情况了。应该改成成“真正优秀的人很多方面都更容易优秀”(真正指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优秀保持原意,即学习。很多方面指部分条件与学习好的条件重合或者就是学习好)

同时,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辩证的看待。针对已有的结论,不能盲从,而是要思考其中的合理性,成立条件等。树立起任何事物不加上条件都是错误的

最后,面对其表现出来的内卷,部分地区教育情况等要针对性解决。



参考文献:

[1]骆郁廷.论立场[J].马克思主究,2020(09):5-18+159.

[2] 王传利.“理论联系实际”学经典  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学风[J].人民论坛,2020(18):91-93.

[3] 张一兵.剩余价值:劳动异化与资产阶级经济剥削的秘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章”再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1-8.

[4] 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

[5 ]厉振仪编,常用谚语分类词典,上海大学出社,2000年06月第1版,第494页

[6] 头条评论 神童魏永康被母亲“害”了,但别指责她 凤凰网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年9月第7版

[8] 周谷平,徐立清.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化历程初探[J].教育研究,2002(10):19-23.

[9]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术语在线 

[10] 《咬文嚼字》公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词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年9月第7版

[1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术语在线 


原版如下


嘴硬一时爽,事后火葬场(对于“优秀的人各方面都优秀的浅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