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20篇【认知偏差】

2023-03-21 11:00 作者:傅小凡讲宋明史话  | 我要投稿

上一篇我们讲到,究竟什么人属于弱者,人们的观点并不一样,造成分歧的原因之一,是人的认知偏差。那么,人为什么会存在认知偏差呢?

孩子们肯定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佛经中。随着佛教在中国传播,逐渐演化为中国的成语。这个成语的确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用它讽刺那些以偏概全的人。其实,佛经记载这个故事,意在说明,人类自身在认知上具有极大的局限和偏差,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以今天的观点分析,导致人的认知偏差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感官的局限。人类的感知能力是有限的。比如,人的视觉不如鹰,人的嗅觉不如狗,人的听觉不如鼠。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加上各种干扰因素,眼见、耳听都不一定为实。

第二,欲望的驱动。我们不会全方位感知客观世界,只会在一个特定时间和场合,对一个对象感兴趣。在这大千世界,你究竟对哪种事物感兴趣,取决于你当下的欲望。比如,饥饿的时候,你对食物的嗅觉特别灵敏。

第三,利益的左右。人们看问题,总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比如,古希腊有一位历史学家,工作的时候,听到窗外有人吵架,他无法继续工作下去,只好走出来过问一下,发生了什么事。他问了三个当事人,居然描述的完全不同。因为,他们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描述刚刚发生的事情。此事几乎让这位历史学家从此搁笔,因为他对手头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产生了高度的怀疑。

第四,心理的作用。人们的情绪会影响对世界的感知。比如,考试太紧张,直接降低你的阅读能力;等待一位非常渴望见到的人,你会觉得时间特别慢;伤心的时候,平常的美景全然变了样子。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总之,人想纯粹客观地把握世界是不可能的。

孩子们可能会问:了解人的认知偏差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一篇中,继续讨论。

第20篇【认知偏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