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 汝河颍河流域也属河洛文化圈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 本篇为免费深度洛阳游的第096篇。
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正好处于大禹时期。在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的喇家遗址,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重点面积约20万平方米。喇家遗址是大洪水后的灾难遗迹,也就是一场地震,随后而来的山洪和黄河大洪水。摧毁了喇家这个地方,这里发现了突发灾难而死亡的群体人骨遗骸,紧接着,洪水也淹没了河南二里头附近的大部分,这个证据就是二里头村南人工灌渠的渠壁上发现的洪水剖面,这些证据说明这是整个黄河流域的特大洪水。在洪水来临时,洛阳盆地是一片汪洋,伊川附近也是一片大海。那么大禹他们住哪里,怎么生存哪。
大禹当时住的地方就在汝河颍河附近,这里有嵩山阻挡,洪水不会淹没。颍河发源于河南登封市嵩山,流经河南洛阳、许昌、漯河、周口,在安徽阜阳寿县正阳关注入淮河,全长620千米,流域面积39880平方千米,为淮河最大支流。颍河的支流主要有沙河,北汝河,澧河,双洎河、贾鲁河、汾泉河、茨河、皇姑河等8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100--1000平方千米的河道有104条。汝河发源于嵩县跑马岭,在襄城县丁营乡岔河口汇入沙河,沙汝汇合后,古代统称汝河。古汝河于郾城县南流入西平,淮河支流颍河支流沙河的支流,流经汝阳县、汝州市、郏县、宝丰县、襄城县、叶县六个县市,在襄城县丁营乡汇入沙河。全长250公里,流域总面积6080平方公里。汝河河床宽浅,主流不定,两岸汇入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8条。
颍河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个由考古来证明。在这里发现了第一个夏都: 禹都阳城。1977年,考古学家在登封告成镇五度河西岸的岗地上,发现了王城岗遗址。其中出土的陶豆等器物上有“阳城”、“阳城仓器”字样的陶文,由此认为,王城岗遗址就是禹都阳城,到2002年,为了配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实施,对王城岗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又发现了一处较大的城址。命名为王城岗大城。王城岗大城复原面积34.8万平方米,数十倍于之前的小城。王城岗大城的发现,让我们确信禹都阳城就在这里,有专家推测,之前的王城岗小城应是禹的父亲鲧的都城。在这里发现了第二个夏都: 启都阳翟。夏启剿灭有扈氏后,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巩固王权,确立王位世系,在都城阳翟召集方国首领,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自此确立了夏启天下共主的地位,开启了我国家天下的局面。都城阳翟就是现在发现的瓦店遗址,瓦店遗址位于禹州市火龙乡瓦店村,现存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在遗址西北和东南发现了龙山时代晚期的大型环壕。城内有建筑基址、奠基坑、瓮棺葬、土坑葬等,发现有白陶、蛋壳陶和成套酒器鬶、斝、盉、杯等。秦嬴政17年以颍水得名,设置颍川郡(秦朝36郡之一),治在阳翟(今禹州),当时颍川辖17城,户26.4万,人口143.6万,堪称全国最大、最富有的城市。在这里还发现了7000一8000年范围内贾湖遗址。在这里出土文物5500余件,大量动植物遗骸,其中的贾湖骨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为了治理大洪水,大禹率领大家治理洪水,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名。大禹采取疏导的办法,打开削平现在巩义偃师交界处的黑石关,使洛阳盆地的洪水进入黄河,打开伊阙使伊川附近的积水汇入伊河,进入洛阳盆地流入黄河。豳公盨是目前发现最早和大禹治水有关的器物,北京保利博物馆馆藏,西周青铜器。上有铭文十行九十八字,铭文记述大禹采用削平一些山岗堵塞洪水和疏道河流的方法平息了水患,并划定九州,还根据各地土地条件规定各自的贡献。在洪水退后,那些逃避到丘陵山岗上的民众下山,重新定居于平原。豳公盨的发现,将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提早了六七百年,这也为大禹治水提供了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