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外的奇点,带给我们什么?
在人们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想法,最正确或最有可能的选择是,在这个宇宙之外有一群其他的宇宙,它们像地球一样在扩张和收缩。
宇宙正在扩张。空间本身就一直在扩张。关于这一点,人们从不同方位的星系距离所产生的宇宙红移中得知。事实上,扩张意味着它曾经非常的小,并发现它在某些时候必须以某种方式统一起来。
这种统一是指一种奇点,例如黑洞的中心,一个无限密集的质量和超强无法想象的重力组成的单点。
这使理论物理学家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关于奇点的极值结论,一旦超过奇点的极值,巨大的重力迅速开始扩张,并伴随着奇点以比光速还快的速度产生爆炸,然后冷却到足以产生光子等基本粒子。
随着这些种类的结论产生,导致了一个关于宇宙大塌缩的想法诞生,但是事实证明,它发生了转变,重力并没有减缓宇宙扩张速度。有一个巨大的暗能量云(之所以称之为暗能量,是因为我们对它几乎一无所知),据说实际上是在对抗引力的拉力。既然如此,只要反引力的暗能量存在,宇宙大塌缩就不可能发生。
但如果没有发生宇宙大塌缩,宇宙是如何变成一个奇点的?现在是理论是:随着宇宙的冷却和膨胀(在10的88次方年间)它将会达到一个可以分裂的点,崩离析成其基本部分--基本上变回纯能量。这样的能量因为没有大小,没有维度。不要考虑能量会在宇宙的尽头变成什么样,并且纯能量认为一个点的大小和整个宇宙的大小没有区别。因此当宇宙结束时,一切都恢复为纯能量,它将简单地开始另一次大爆炸。
从原则上说,我喜欢这个想法,但这基本上意味着宇宙根本就不需要膨胀,宇宙总是保持同样的大小,只是其中的一切都变小了,给人以膨胀的内涵。这也有一个矛盾之处,即宇宙尽头的冷稳定性不应该导致具有无限潜力的纯混沌能量。
我得出的结论是,大塌缩来自外部,来自一个宇宙或者实际上是几个宇宙--跑进另一个宇宙。
介绍的新物质以相对论速度(超过10%的光速)飞行的新物质的引入,因为外宇宙将以比内宇宙更大的速度开始膨胀,并且应该能够克服宇宙某些部分的反重力性质并导致坍缩。
左上图:宇宙的现状(假装我们的宇宙是中间的那个)。
右上图:各个宇宙开始互动,因为它们在扩张
左下图:各宇宙开始过度膨胀
右下角:多个宇宙重叠,造成质量和重力极高的区域。
因此,我对这个宇宙将如何结束的个人看法是,它将崩溃成几个不同的质量和引力极高的区域,其中多个宇宙将重叠在一起,在我们宇宙的外围造成多个奇点。然后这些巨大的奇点将启动下一个宇宙周期。
经过我所有的推理后,在回答问题: "你认为宇宙之外有什么?"时,我认为其他一些宇宙也存在,其年龄和发展与我们的宇宙相似,我这样想是因为这是我认为唯一有逻辑意义的事情。
相关知识
可观测宇宙(英语:Observable universe)是一个以观测者作为中心的球体空间,小得足以让观测者观测到该范围内的物体,也就是说物体发出的光有足够时间到达观测者。截至2013年对宇宙年龄最精确的估计是137.98±0.37 亿年。 但由于宇宙的膨胀,可观测宇宙的半径并不是固定的138亿光年,人类所观测的古老天体当前的距离比起其原先的位置要遥远得多(以固有距离(proper distance)来衡量,固有距离在现在的时点和同移距离是相等的)。 现在推测可观测宇宙半径约为465亿光年,直径约为930亿光年。 根据宇宙学原理,从任何方向到可观测宇宙边缘的距离大致是相等的。
“可观测”在这个意义上与现代科技是否容许我们探测到物体发出的辐射无关,而是指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其他辐射可能到达观测者。实际上,我们最远只能观测到宇宙从不透明变为透明的临界最后散射面(surface of last scattering),但在未来的技术下,我们有可能观测到更古老的宇宙中微子背景辐射,甚至可能能够从引力波的探测推断这个时间之前的信息。
有时候天体物理学家将“可视宇宙”(visible universe)和“可观测宇宙”相区分,前者只包括了再复合时期以来的信息而后者则包括了自宇宙膨胀(传统宇宙学的大爆炸及现代宇宙学的暴胀时期结束)以来发出的信息。经过计算,到CMBR粒子的同移距离(可视宇宙的半径)大约为140亿秒差距(约457亿光年),而到可观测宇宙边缘的同移距离大约为143亿秒差距(约466亿光年),大约比前者大2%。
BY: quora
FY: 秋白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