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不同的地面跑步?
在不同的路面上跑步可以提高跑步训练效果,降低腿部的训练冲击,在这9种地面跑步各有利弊,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1、操场跑
操场跑步相对于路跑来说,更加安全,空气清新,塑胶跑道有一定减震作用,跑起来也很舒服,适合做速度训练。

在操场光脚跑的时候,会因为脚底少了鞋子的保护,人会很自觉地将步频提高,脚步放轻,这也可以减少跨步的一种训练,不过偶尔为之就好了。
2、路跑
马拉松比赛大多是在马路上跑,路面坚硬,需要注意缓冲,路况复杂,需要集中注意力进行,适合长距离慢跑做耐力训练。

3、跑步机跑
在跑步机上进行慢跑会增加着地时的冲击力峰值,以及推蹬期的最大负荷率,且因为履带在身体下方向后转动,所以导致落下变成无效的动作。建议增加跑步机的坡度,消除无法落下的情况。

4、上坡跑
大多数跑者在跑上坡时都会刻意推蹬和摆臂,这会增加肌肉的负担,造成抽筋和过度疲劳,跑上坡时仍只要把向前倾让身体自由落下即可提高步频,缩短步幅。

做上坡跑或者原地跑的时候,就是反复的在做脚上下的动作,做多了,就可以让大脑记住这个动作,在跑步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跨步的动作。
5、下坡跑
进行下坡跑时,足部会承受较大的着地冲击力,而推蹬冲击力则随着坡度上升而上升,且大多数跑者在下坡时都会跑的太快,使心率攀升,步幅过长,导致脚跟先着地。

因此跑下坡的目标是控制好体态,使身体保持直立状态,从而提高步频,缩短步幅。下肢损伤的跑者应该避免进行下坡跑,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力。
6、越野跑
在野外跑步,地形复杂多样,需要更加专注,这会提高跑者身体觉知能力与控制能力。同时,在不平坦的路面会增加受伤的风险,如果步伐跨得越大,初始落地点也会离身体越远,使受伤的风险大大提升。短步伐与高步频让你有较好的机会可以从失足中回到平衡,避免滑倒和扭伤脚踝。

7、沙滩跑
跑沙滩的难度是比较高的,不稳定的沙滩地面能够强化腿部、足部和臀部肌肉。大多数跑者在沙地上都会不自觉地用支撑腿推蹬地面,可以使步频提高,步幅缩短,在沙地上跑步时每一步都需要极度专注。如果你正好受伤或者踝关节交叉,则要避免在沙滩跑步时给膝关节带来的压力。

落地有多重?有推蹬吗?着地时间有多短?步幅有多长?两步直接是窄还是宽?如果你的跑步技巧有什么缺陷,沙地会如实地呈现出来。不过跑沙地的缺点在于无法推蹬,速度上不去,失去Fall的角度。
8、草地跑
与混凝土地面相比,在草坪上跑步可以使双脚的压力减少17%,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受伤风险,增加训练强度。

9、冰面跑
这种方式很少有人采用,一方面是很难,另一方面是在冰面跑步时如果落地点跑到身体前方太多,或腿部滞后太远都可能滑倒,但是可以提高步频和缩短步幅。

总而言之,在不同的路面上练习,各有利弊,不过最终的目的是增加步频和缩短步幅。
卡波姆的朋友们,这9种不同路面你都跑过吗? 感受如何?5月来啦,跟着华为运动健康APP--运动--计划--智能跑步计划,一起去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