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计算机基础Ep14】王爽《汇编语言(第三版)》知识点梳理(二)

2023-02-27 17:51 作者:躺坑老碧的学习瞎记  | 我要投稿

第一章 基础知识

1.8地址总线

功能:CPU通过地址总线来指定存储单元。

作用:地址总线上能传递多少个不同的信息,CPU就可以对多少个存储单元进行寻址。

寻址情况:n根地址总线可以传送2^n个不同的数据,寻找2^n个内存单元。

宽度:一个CPU有N根地址线,则可以说这个CPU的地址总线的宽度为N。


1.9数据总线

功能:CPU与内存或其他器件之间的数据传送是通过数据总线来进行的。

作用: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和外界的数据传送速度——

    8根数据总线一次可传送一个8位二进制数据,16根数据总线一次可传送两个字节。


1.10控制总线

功能:CPU对外部器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总线来进行的。

组成:控制总线是个总称,控制总线是一些不同控制线的集合,有多少根控制总线,就意味着CPU提供了对外部器件的多少种控制。

作用:控制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对外部器件的控制能力。


1.11内存地址空间(概述)

什么是内存地址空间呢?

——举例来讲,一个CPU的地址总线宽度为10,那么可以寻址1024个内存单元,这1024个可寻到的内存单元就构成这个 CPU的内存地址空间。


1.12主板

组成:核心器件和主要器件,通过总线相连,器件包括——

    CPU、存储器、外围芯片组、扩展插槽等(扩展插槽上一般插有RAM内存条和各类接口卡)。


1.13接口卡

功能:直接控制设备进行工作的是扩展插槽上的接口卡,从而实现CPU对外设的间接控制(CPU对外部设备不能直接控制)。

原理:CPU通过总线向接口卡发送命令,接口卡根据CPU的命令控制外设进行工作。


1.14各类存储器芯片

特点:从物理连接上看是独立的、不同的器件。

分类:

  • 按读写属性:

    1. 随机存储器(RAM):可读可写,但必须带电存储,关机后存储的内容丢失;

    2. 只读存储器(ROM):只能读取不能写入,关机后其中的内容不丢失。

  • 按功能和连接:

    1. 随机存储器:

      1. 作用:用于存放供CPU使用的绝大部分程序和数据;

      2. 组成:装在主板上的RAM+插在扩展插槽上的RAM;

    2. 装有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ROM:

      1. BIOS:主板 和各类接口卡(如显卡、网卡等)厂商提供的软件系统,可以通过它利用该硬件设备进行最基本的输入输出;

      2. 例子:主板上的ROM中存储着主板的BIOS(通常称为系统BIOS);显卡上的ROM存储着显卡的BIOS;如果网卡上装有ROM,那其中就可以存储网卡的BIOS;

    3. 接口卡上的RAM:

      1. 适用范围:某些接口卡需要对大批量输入、输出数据进行暂时存储,在其上装有RAM;

      2. 例子:最典型的是显卡上的RAM,一般称显存——显示卡随时将显存中的数据向显示器输出,将需要显示的内容写入显存,就会出现在显示器上。


1.15内存地址空间

存储器共性:

  1. 都和CPU的总线相连;

  2. CPU对它们进行读或写的时候都通过控制线发出内存读写命令。

内存地址空间:

  1. 定义:CPU在操控物理存储器的时候,把它们当做内存来对待,总的看做一个由若干存储单元组成的逻辑存储器,这个逻辑存储器就是内存地址空间;

  2. 功能:CPU在这段地址空间中读写数据,即在相对应的物理存储器中读写数据;

  3. 特点:内存地址空间的大小受CPU地址总线宽度的限制;

  4. 作用:基于计算机硬件系统编程时,必须知道这个系统中的内存地址空间分配情况——

    在某类存储器中读写数据,必须知道它的第一个 单元的地址和最后一个单元的地址,才能保证读写操作是在预期的存储器中进行;

  5. 注意: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地址空间的分配情况是不同的。


【计算机基础Ep14】王爽《汇编语言(第三版)》知识点梳理(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