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理想之城:三大人生格言,领悟了终身受用,不明白则处处碰壁

2021-08-24 09:55 作者:roybankds  | 我要投稿

一口气看了24集的《理想之城》,说实话还是有一些收获的,起码是学到了一些东西。单纯就我个人而言,至少是领悟了三条为人处世的真理,继而总结出了三大人生格言。

格言一,人心不足蛇吞象

在《理想之城》中,除了几位主角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人物陈思民。陈思民是天成总经理汪炀的发小,原本在天成任主经济师,后来被苏筱取而代之。因为这件事,陈思民还与汪炀产生了嫌隙,离职之后仍企图算计苏筱。

在陈思民担任天成主经济师期间,不仅有正常的工资收入,而且汪炀私下里还会额外再给其一份儿报酬。但是拿着双份儿收入的陈思民依旧不满足,在背地里也没少捞钱,而汪炀对此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按理来说,汪炀做到这个份儿上也算是无可挑剔了,陈思民理应投桃报李才是。但当汪炀想把天成做大做强时,陈思民却为了贪图安逸,屡次在暗中与汪炀唱反调。

在很多人看来,陈思民无疑是一个不懂得知恩图报且自私自利的小人。实则不然,陈思民的反应只是人之本性,完全在意料之中。当一个人把别人对自己的好视为一种习惯时,天长日久之后就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一旦某一天别人不再对自己好了,多半就会心生埋怨,甚至有可能憎恨起对方来。

例如“大衣哥”朱之文,火了之后也有了钱,同村的村民便上门借钱。一开始朱之文都会一一应允,但后来发现借钱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绝大数都是有借无还。于是朱之文便不再借钱给村民们了,借与不借本因是朱之文的自由,结果却招致村民们的不满。在村民们看来,朱之文有钱就应该借给他们,这是理所当然的。

显然是朱之文的慷慨让村民们养成了恶习,一旦朱之文不再慷慨了,村民们立马就会心生不满。其实这就是人性,在现实生活比比皆是,例如父母与子女。有句叫“惯子如杀子”,父母如果毫无原则去满足子女的索取,那么子女就会认为这是应当的。那么子女自然就无法体谅为人父母的不易,更不要奢望其会感恩父母养育之情了。由此可见,不论人与人的关系如何亲密,都不能养成对方索求无度的习惯。

格言二,懂得如何取舍朋友

看了一下关于《理想之城》的一些话题,其中有一条很有意思,讨论吴红玫为什么还不黑化。吴红玫是苏筱的闺蜜,在嬴海集团的人力资源部任职,属于那种不起眼的小白领。

在苏筱被众建开除后,一度求职无门时,吴红玫也没少在暗中相助。不曾想苏筱在入职天成之后扶摇直上,眼下已经成为了集团的副总经济师了,仅年终奖就有十五万元。这个时候的吴红玫一面替苏筱高兴,另一面也对自己产生了质疑,不明白自己比苏筱差在哪儿了。按照以往影视剧中的套路,吴红玫的确是该黑化了,甚至摇身一变直接成为了大反派。

可能有人觉着这种设定是戏剧冲突的需要,的确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任何艺术都是源于生活的。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身边的朋友混得比自己好很多时,多多少少都会不由自主冒出一股羡慕嫉妒恨的情绪。这也是人性,嫉妒正是七宗罪之一。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最早由埃瓦格里乌斯·庞帝古斯提出,被认为是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只不过当时有八项,分别为暴食、色欲、贪婪、暴怒、懒惰、忧郁、虚荣及傲慢,后经教皇额我略一世重新归纳形成了现在的版本。

如果吴红玫一直在原地踏步的话,那么对于苏筱来说,就应该考虑和吴红玫的友情了。虽不至于直接绝交,但要适当保持距离,两人不再适合作为无话不谈的闺蜜了。原因很简单,看看剧中赵显坤和汪炀、黄礼林的关系就一目了然。要知道汪炀和黄礼林当初跟赵显坤可是兄弟,一起打天下共同创建了嬴海集团。可如今赵显坤明显是疏远了汪炀和黄礼林,并不是赵显坤不念旧情,而是三人之间的境界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身处在什么样的平台上,就应该跟什么样的人交往。诚如现在的苏筱,作为嬴海集团的副主经济师,就必须要学会与集团的高层们打交道。与吴红玫来往时,一定要注意尺度和频率,因为现在的苏筱是上位者。所以当苏筱总在吴红玫眼前晃时,其难免会有羡慕嫉妒恨的情绪,长久而言是对友情的一种伤害。假如吴红玫是那种喜欢抱大腿的人,久而久之苏筱和吴红玫的关系就会如同汪炀和陈思民一般,最终也难免会友尽。

格言三,婚姻需要门当户对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谈婚论嫁讲究门当户对是封建社会的旧思想,真的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门当户对这件事古今中外皆有之,世人可能只看到了其中歧视的成分,但普遍的现象往往都是有事实依据的。

当下演艺明星的收入远远超出了国民平均所得,但却没有起到社会榜样的作用,反而是负面消息不断。因此有人会说戏子误国,显然“戏子”这个称呼是贬义的,但又不仅仅一种歧视。在人类的需求中,物质需求是基础,而精神需求是上层建筑。说白了,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了,人们才有闲情逸致听曲儿、看戏。可由于旧社会生产力低下,一些劳动者都要饿肚子,要知道劳动者可是直接参与生产吃的、穿的。相比之下,不参与生产吃、穿的艺人,自然是矮人一等了。只不过现在社会的生产力大幅提升了,温饱早已不成问题了,于是人们便开始追求精神需求了。随之艺人的社会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了,只能说是时势造英雄。

艺人的社会地位是变了,但婚姻中的门当户对却依旧是如此,遵循着最基本的事实依据。有钱、有社会地位的人看重门当户对是因为担心别有居心之人觊觎自己的财产和人脉,轻则将来感情不和继而离婚,重则谋财害命也是有的。有钱、有社会地位的人也希望婚姻可以成为自己事业的助力,例如黄礼林就极力撮合夏明和贺瑶。要是两人真的成了,显而易见对夏明的事业是有帮助的,这一点是苏筱所无法比拟的。

可能有人会觉着,把婚姻当成事业的筹码,有些过于功利了。上学的时候老师举个一个例子,假如你是某公司的招聘主管,需要招聘一个至少是大专学历的岗位。此时有两位求职者来应聘,一位刚刚好是大专学历,另一位则是博士。但大专学历的应聘者是你朋友的儿子,在这种情况下,你会选择录用谁呢?

大概率会录用大专学历的应聘者,首先其满足了岗位的硬性条件,其次还能稳固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婚姻也是一样,当男生面对一个觉着不错的女生和一个比较喜欢的女生时,不一定会选择比较喜欢的女生。原因在于觉着不错的女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附加的价值,要么如同贺瑶一样,对男生事业有所助益。要么就像《心动的信号》中的马子佳,选择了可能爱自己更多一点的孔汝淳,这样以后相处起来就会很轻松。

除此之外,门当户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理由,那就是双方家庭的理念。看过《欢乐颂》的观众恐怕至今对樊胜美的原生家庭记忆犹新,以至于樊胜美这个名字几乎就成了重男轻女家庭的代名词。包括《理想之城》中的吴红玫,其原生家庭也有那么一些樊胜美。可想而知,但凡是男生都会避免与这样家庭的女生产生感情,继而结为夫妻。当然了,重男轻女是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理念问题,实际上还包括了生活习惯、理财方式、孩子的教育等等诸多潜在的“雷区”。

具体到夏明和苏筱身上,第一肯定有戏剧夸张的成分,毕竟苏筱现在已经是嬴海集团的副主经济师了。从身份地位上来说,与夏明也算是门当户对了,甚至在职务上还略胜一筹。重点是这个第二,苏筱的性格过于执拗了,算是一位钢铁直女了。可是在嬴海集团这样的大公司当中,刚正不阿不仅不是优点,反而极有可能成为遭别人针对的根源。如果要说夏明和苏筱门不当户不对的话,很明显是典型的理念不合,理论上是完全是两种人。

这两种人在影视作品中有可能成为朋友、恋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更多时候则是针锋相对,甚至会演变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结语

人没有理想会变成咸鱼,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总要学会向现实妥协。《理想之城》中的苏筱如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如此,基于现实的理想才有可能会实现。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理想之城:三大人生格言,领悟了终身受用,不明白则处处碰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