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考研真题题库资料
文学理论考研真题题库资料简介:
本文为节选,题库含真题/章节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模拟考试(具体请查阅),每年进行更新。
题库摘录:
判现实主义[湖南师范大学2022年]
答:批判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19世纪2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开始形成并获得初步的发展,从30到4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继浪浸主义之后,成为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曾经在欧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代表作家作品有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艰难时世》、托尔斯泰《复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等。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高尔基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然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浪浸主义[中山大学2023年研;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答: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到了18世纪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开始兴起。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唤醒精神和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
艺术生产[阿南大学2021年研]
答:艺术生产是指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制作的活动。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发展后,又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文学艺术活动,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艺术生产,既不像一般物质生产那样,完全基于实用的目的,生产人类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不像一般精神生产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演绎和概念论证,而是将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审美意识渗透于生产过程,并物化为审美产品的活动。艺术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②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③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④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交叉。
谈文学语言的文学性,并举例说明。[北京大学2011年研]
答:(1)概述
文学语言同其他方面的语言一样,同属于整个社会语言的大系统,也有着与其他语言相同的性质,它们都是作为人类交际手段而存在,都是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影响他人活动的,都具有集体性、社会化的性质。但是文学语言同普通的、日常生活的语言相比,存在根本的差异。判断文学与非文学语言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主要在于:文学的语言蕴含着独特的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拟和情感等特性;文学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这些都是文学语言的文学性,而非文学语言则不具备。
(2)文学语言的文学性的重要性
①文学性是文学的本质特征
文学性意指文学的本质特征,这一术语由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罗曼·雅各布森提出。雅各布森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并非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种使特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在这里,文学性指的是文学文本有别于其他文本的独特性。在雅各布森看来,如果文学批评仅仅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内容和社会意义,那是含本求末,文学形式所显示出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才是文学理论应该讨论的对象。对于雅各布森和他同时代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来说,文学性主要存在于作品的语言层面。
②文学性是对日常语言的“变形”
鲍里斯-文亨鲍姆认为,把“诗的语言”和“实际语言“区分开来,“是形式主义者处理基本诗学问题的活的原则”。雅各布森则进一步指出,文学性的实现就在于对日常语言进行变形、强化,甚至歪曲,也就是说,要“对普通语言实施有系统的破坏”。一旦语言本身具备了某种具体可感的质地或特别的审美效果,它就具有了文学性。
总之,文学语言使得文学文本有别于其他文本,使其具有文学性。文学性的研究侧重文学的内部研究,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等文论流派都是持这种主张,并努力践行的代表。
文学概念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答:(1)文学概念的两种含义
文学概念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
①文学的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这是因为人类最初对文学及其本质的思考只是包括于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中,文学还统辖于哲学、宗教、政治、历史等范畴。这种含义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
②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此种文学概念大致完成于中国魏晋时期和西方16至18世纪,强调文学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
(2)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
文学的通行含义是指文学是一门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的艺术门类,是主要展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文学的通行含义形成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发展和现代分类机制的合理化作用。尽管文学的通行含义已经固定,但也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的界限,可以截然分辨文学与非文学,因此,文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答:(1)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它是社会结构中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必须和一定的物质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包含两个层面: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且有距离的,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环节的中介作用产生联系;经济基础施加于文学的支配性作用也要通过中介桥梁完成。
(3)文学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理论和实践上讲,文学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经过能动创作的文学作品显然要高于生活。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介环节。
......
注:本文为摘录,源自公众号【攻关课堂】资料完整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