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阿宅,你已经死了!》阅读笔记(二)

2023-06-10 22:46 作者:散人阿南  | 我要投稿

第四章

1、总之,当初只是一群被名为『御宅』的歧视意识给赶到一起去的人而已,前一章所提及的『御宅=缺乏社会性的人』等定义,就是从这个起源延伸而来的。

 

    『御宅』之前的『OTAKU』时代

 

    早在还没出现『御宅』一词之前的时代,是有许多不同种族的。有人是科幻迷、有人是动画迷、还有漫画迷……等,各种不同领域或不同作品都有其各别的粉丝们。

 

    但是因为外界的人把他们全部概括起来,凡是『喜欢那些东西』的家伙一律安上个名字统称为『御宅』,所以我们这个民族才因此产生。所以正确说来其实不是什么民族,我们这些人只不过是被其他人给『关进集中营里的犯人』罢了。

 

    从某个时候开始,世间的正常人们盖了一间『怪胎集中营』,而人被关进去的理由可说各式各样都有。首先是把『爱看动画』、『爱看漫画』、『爱玩电玩』的人都关了进去,接下来还嫌不够,连『性格阴暗』、『缺乏社会性』的人也一起统统关进去。

 

    这间集中营的招牌,就叫『御宅』!

 

    我们一开始也搞不懂是怎么回事,总之就是被关进这儿了,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连我们自己都开始说『我大概是……一个御宅吧。』这类的话。

 

2、而让御宅受到歧视的决定性关键,就是一九八八、八九年间发生的连续女童绑架杀害事件,其凶手『宫崎勤』是个离家一人独居,住处的录影带堆积如山的人,而且他是个只对女童有性欲的人。另外,与同辈男性相比之下,他的服装、发型都不怎么样。于是宫崎勤这个人,让『御宅』原本就不佳的形象,变得更加差到极点。

 

进入一九九〇年代后,传播媒体的态度开始出现变化。来自海外的御宅们的资讯,渐渐地传进日本。在大海的对岸,外国老兄们抬头挺胸地大喊:『《福星小子》超棒啊!』以及『我好想交一个日本女高中生当女友啊!』……等影像,开始在电视上被播了出来。看样子,海外的御宅们并没受到歧视嘛,还被当成是『有个性,很酷的嗜好』啊!

 

    这下子机不可失,我一口气就写了《御宅学入门》这本书(单行本由太田出版,后来由新潮文库收录)。

 

    为了消除外界对御宅的误解,有两个方法。

 

    方法之一是把『当御宅』是多么有趣、多么快乐的魅力传达给世人。

 

    另一个方法是告诉世人『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们有多厉害,不过海外的人可都知道咱们有多强,』

 

    就用这种两面作战,我展开了『御宅说不定是很珍贵的喔』的作战。一九九六年之所以写了《御宅学入门》,其意义就在此。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是有一个很强烈的『御宅之形象』存在的。

 

    喜欢漫画、动画或电玩,这些都只不过是表象而已。包括喜欢军事或喜欢模型槍……等在内,这些『对于某种事物的喜好』都只不过是表象的第一层罢了。而在这个表层底下,我们全体是有某种共通的东西存在着。

 

    要说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我想,就是『由自己来决定自己的喜好』这股强烈的意志与智慧吧。

 

每当我说到『御宅』一词时,我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3、可是,不是这样的御宅变得愈来愈多了。原本因为在智慧上除了要学习一般世间的常识以外,还要学会御宅界的必要教养,所以对御宅的要求应该要比对一般人的要求还要来得高一些才对,可我是却遇到许多根本达不到标准的人。我当时觉得这世界已经变了。

 

    我常常在想,这些缺乏意志和智慧的御宅,到底是如何在自己心中取得协调的呢?因为若只是『喜欢美少女游戏』,而没有非常强韧的精神力在支撑的话,可是会因为世人的眼光而精神崩溃的啊。

 

    抬头挺胸地说出:『你们或许觉得我是个变态,但我就是喜欢这个。所以没关系!』的强韧精神力是绝对必须的。所以这种人应该都不太脆弱才对。而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

 

    愈是和最近的御宅们接触,我就愈搞不懂这种情形。

 

    不过,我的御宅论在此也遇到了极限。在我的定义下,御宅是很坚强的。或者该说是一种特化的存在,简面言之就是从小孩→成人→御宅这样的进化顺序。

 

    『不当御宅才不会没人爱。』这种话我连听都不听。

 

『莫名其妙。为了要有人爱而不当御宅,根本不值得,够聪明的女孩子就该看得出我们御宅的身价不凡,没人爱是因为女孩子没眼光!』换句话说,就算没人爱也无所谓的人,才是我所认为的御宅。实际上,有没有人爱对我来说根本就不重要。

 

4、原本一直被『御宅=废柴』这种毫无事实根据的歧视性评语所迫害的御宅们,在这一连串的媒体作战之下,获得了与之前完全无法比拟的社会地位.结果当时NHK原本以『在播放上会引发问题』为由而禁止在节目中使用『御宅』一词,但在这之后,也就毫无疑问地接受了这个字眼。

 

    当然,之所以能像这样让御宅的形象好转,不只基于我们御宅的努力,我认为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日本的经济走进了死胡同之故。

 

    自从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人失去了以前所拥有的自信,总觉得好像日本人做什么都很不行似地。可是在这个时候,却出现了『日本还有御宅啊,这招说不定可行!』这样的气氛。

 

    前述我在《AERA》上发表的文章中也介绍了如下的章节:

 

    『在哈佛及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名校的社团网页上,写满了『不好好读过日本动画杂志就看不懂他们在写什么』的讯息。对于椎名流(注1)等声优的动态也报导得很详细……(中略》可见日本声优的粉丝竟然如此之多。』

 

当时因为日本正处于经济低迷而全体失去了目标的时期,所以这类对海外御宅之评价等材料,就被我们拿来大用特用。正因如此,当我在东大开设御宅课程时,传播媒体才会抱持着好意来报导。这件事要是发生在宫崎勤事件的时候,搞不好会冒出什么『东大为何要培养犯罪者预备军』之类的鬼话呢!

 

此后,日本对于御宅的评价也变得相当正面了。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人有着『海外的人都说好,日本也只好接受』这种不可思议之习性,同时也因为海外御宅的存在,使得我们在日本看起来不再那么滑稽突梯。

 

    但是冷静下来看,我们其实还是一样滑稽突梯,并没什么改变。

 

    只不过是因为海外也有一样滑稽的家伙存在,所以我们就不再被认为是『日本的怪胎集团』了,而是被当成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一定会有的某种『普遍的怪胎』而已。

 

    虽然被人当成是『怪胎』.不过不再是『恶心的怪胎』,而变成一种『很有个性』、『很有趣』这种带有正面意义的形容。

 

5、第一世代是电视儿童

 

首先是第一世代。第一世代也就是一九八三年由中森明夫氏所命名的这个世代。就如同『问号』百科的说明中,一开始所写的一样。这群人就是在一九八〇年代进行御宅活动,彼此互称『御宅』,喜欢动画和漫画而且看很多很多,被周围的人用有点奇异的眼光看待的一群。我也是其中一分子。这个世代的人如今大约四十多岁。

 

第二世代与世间

 

    第二世代则是指目前已经超过二十岁,三十好几快四十左右的人们。这群人的青春时代,则是拜前述的宫崎勤,以及当时在电视上为人所熟知的宅八郎(注2)等御宅评论家所赐,把『御宅』这个名词和概念根深柢固地植入一般大众心中的时代。所以,这个世代是受尽了歧视,有着许多痛苦回忆的世代。

 

顺便一提,在我们第一世代的人眼中,看到宅八郎那样也不会觉得有什么舒服。就算被骂『你想变得和他一样吗?』,我们也只会说『喔,这种人也冒出来啦,有趣有趣,』而已。为何我们看得这么呢?因为正如前面所述:『反正本来就不期待世人能够理解我们』,如此而已。

 

    第二世代御宅的特征,一言以蔽之就是『很爱讲御宅论』。对他们来说,御宅的兴趣是『活着的价值』,同时也是『不知从何时开始背负的十字架』。因为有着『为何我会这么喜欢这种东西』的问题意识,而且强烈地想要被世人所接纳,所以才热衷于讨论与讲述御宅论。

 

第三世代,则是以目前二十出头的人为中心。

 

    这个世代就是我现在在大学敦的学生。与他们交谈之后我才注意到,他们的特征之一就是『媒介混杂』。

 

    对于某个作品,到底是玩过游戏,还是读过漫画、看过动画,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举个具体的例子,有个名叫《寒蝉鸣泣之时》(注3)的作品,原本是同好,亦即同人社团所独立制作的同人游戏,但是因为广受好评而发行了广播剧CD、漫画、动画等。可是当我和喜欢该作的学生谈论时,他们却根本搞不清自己在讲的是漫画版、动画版,或广播剧CD版的情节。

 

    对于我那个世代的御宅来说,作品的『本篇』和『衍生作品』是有严密的区分的。然而对于一九九〇年代以后的御宅系作品来说,往往本篇作品的制作群本身就插手参与制作其衍生作品(广播剧CD等),所以本篇作品和衍生作品之间的差异也变得愈来愈小,这也是此特征产生的原因之一。

 

    可是比起这个理论上的理由,更重要的是他们感觉上的理由:『根本不在乎媒介的不同』。为什么?因为第三世代的御宅不只是媒介混杂在一起,就连旧的作品和新的作品也混杂在一起。

 

    对他们这个世代来说,从小就把《新世纪福音战士》、《美少女战士》、《少女革命》……等作品视为同等的存在。他们不像第二世代曾受到《新世纪福音战士》所冲击。就算他们知道《新世纪福音战士》是非常高品味的动画,也无法像三十几岁那世代一样感受到那股冲击。

 

    他们对于所有的作品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历史洪流』都不太重视,反而比较重视『自己所感受到的冲击』。所以,他们对于自己受感动的作品是由哪些制作群制作的,或是和前作之间的关联性……等,都不怎么感兴趣。相对地,他们的兴趣是放在寻找『能给我同样感动的其他作品』上.

 

    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了『专门给御宅看的节目/软体』,所以这点也理所当然。他们可说是『纯粹培养世代』的御宅吧。

 

他们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完全没经验过『内容的进化』。

 

    对第一世代的御宅来说,漫画或动画都是从给儿童看的幼稚作品,慢慢地进步,才变成了伟大的作品,他们是看着这个进步的过程而长大的。对第二世代的御宅来说,也是看着电脑或电玩游戏的进步而长大的。

 

    但是对于第三世代来说,他们所经历的是网路、手机等『媒介』的进化。相对来说,动画、漫画或电玩等内容,早在他们出生之前就已经到达最高品质的完成度了。而且他们接触的也都不是针对儿童、而是针对御宅所推出的商品,第三世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而结果就是第三世代的人很少有成为创作者的志向,而且对于批判御宅文化的心情也不太能够理解。他们是被当成纯粹的消费者而养大的,之所以会选择御宅文化只是因为『基本上很有趣、又简单易懂』而已。也就是说,他们对御宅文化完全没有抱持任何深刻的疑问,是这样被养大的一代。

 

    因为无忧无虑,所以他们对于好不容易才出现的高度御宅文化也漠不关心。他们不像第一世代有着『人要为兴趣而活,不惜舍弃人生』的觉悟,也没有第二世代那种『热烈地讨论身分认同』的认真感。他们从生下来就是『御宅文化的消费者=只会把钱花掉』的一群,这或许就是第三世代御宅的问题所在。

 

    我试着大致说明了御宅的三大世代。其实在这之下还有第四世代的御宅,也就是『不想工作=变成大人有害无益=所以喜欢被刻意小孩化的御宅文化』的一群人。这群人同时也有着把『自己不正常的一面,在不为世人所知的御宅兴趣中得到升华』的倾向。


《阿宅,你已经死了!》阅读笔记(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