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苏东坡
“吃货”——苏东坡
提及苏轼或许有人未知,但是提及苏东坡只要识字的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应该知道,我喜欢苏轼,那位少年英俊嫉恶如仇,至情至性的才子子瞻,他写文章讥讽凤翔府知府,让我们知悉了一个孤傲小心眼且有些可爱的子瞻和一个提携后进,高风豁达的上司,湖州任上被捕入狱让我们知悉了东坡原来也害怕死亡,更感受到他浓密绵长的手足情谊——“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苏子瞻总是那么的有血有肉,真实可爱;但我更喜欢的是谪居黄州后那个乐观豁达的吃货——苏东坡。
我想苏轼如果一生仕途平顺,那么他必然不会那么可爱,毕竟连他自己都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困顿让苏轼从一个少年得意,血气方刚的才子成长到一个豁达乐观,亲切可爱的东坡,或许我们大多数都做不到东坡这样,才觉得他是一个天才的存在,又因为他是如此的亲切真实,才如此的让人追逐喜爱……
苏轼流传于世不是他身居高位,而是他的真实,他将学问赋予生活的能力……我认为苏轼是热爱生活的,可以说是极其热爱,正因为如此,他的思想,他的文字总是透着温度与可爱……能够将高屋建瓴的学问描写得如此平实亲切恐怕也就苏子瞻,那个黄州的苏东坡能做到了……
作为昔日朝廷高官,被贬的待罪犯官,东坡游走在黄州的街头,经历过生死,他惶惶如惊弓之鸟,不敢再做文章诗词……但是他却将自己融入底层普通百姓群中,融入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无疑普通百姓都是善良的,也是可爱的,正因为如此契合的存在,东坡先生怎么不会成为老百姓最喜爱的朋友呢?其实,人与人之间本来就该如是,抛却利益,我们的本心不应该是可爱的温暖吗?因此,东坡可以用诗词记录他在邻居家蹭吃蹭喝,也可以写出“猪肉颂”,那样活泼可爱的文字……这个时候的东坡是很可爱的,比他挥舞镰锄的农夫形象,我更喜欢作为厨师,作为吃货的东坡形象……吃总是让人感到满足和可爱,特别是天下第一吃的东坡,他在吃里放飞了豁达乐观……从黄州吃到惠州,再吃到儋州,高官时爱吃,落魄时依旧爱吃,他吃过美味佳肴,也吃过粗茶淡饭,更亲自学做厨师,酿酒师……虽然也有失败,但那温馨的过程仿佛是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朋友亲人就是其超控着,或者就是自己——成功了,就说一句,太厉害了,糗了就自黑一句“真是个“逗比”生活不就本该如此吗?任何事物都是因单纯而真实,因真实而可爱,生活自然也是如此!东坡先生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生活的可爱。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在他东坡先生的口腹之间就无有不美味,哪怕吃着难以下咽的食物……因为东坡已经超脱了口腹的追逐,在其积极乐观,豁达从容的修养下会有不美不该赞美的吗?自然,在他意识里没有不美味的食物,这点对我影响至深,直到如今我依旧感谢东坡先生,在饮食方面他让我能够稍得豁达。只是做到此点,对于东坡来说不够完美,生活确实应该快乐、单纯和挚诚,但是对于大文人的东坡,生活中怎么能没有学问和美呢?即使,简单的吃,因此东坡写出来一首美诗“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前两句有一种无奈自黑时的可爱,后两句却又着钟灵毓秀的美,仿佛山水的灵气都聚集在了东坡的身边。
作为吃货东坡,他与天下万物为善,虽然吃,但是他从不有杀戮和暴力,却只有单纯乐观,甚至还会有童心未泯。作为普通大众的朋友,他更有着逗比的可爱与亲切,譬如黄州时的歌女李琪——“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李琪真是值了……花虽百艳,人亦风华,但是谁又能比得上东坡笔下的海棠花呢?谁又盖的过哪个妙若海棠的李琪呢?虽然李琪默默无闻,甚至不善言辞,但是她却以最美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眼里……或许东坡是真的特别喜欢这个卑微的歌女,你看他对那些男人就不那么客气了,与佛印斗嘴虽然屡战屡败,但是他从不客气,开涮好朋友陈躁也是毫不留情……这种恶趣的苏东坡还是很有些可爱,我是蛮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