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吗?注意了,可能是抽动症!
在我国,抽动症的发病率为5%左右,其中2岁到青春期的男孩最易患抽动症。抽动症的症状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
抽动症属于一种常见病,患上这种疾病对孩子的精神、性格、学习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家长要必须要积极帮助孩子进行治疗。而且由于抽动症的治疗疗程比较长,所以还要做好孩子的日常护理,下面来看看抽动症的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
1、注意家里的环境: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也不要用一些粗暴敏感的话语来批评责骂孩子,家长更加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2、注意心理健康和性格培养:抽动症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胆小,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性格培养,让孩子多和小伙伴玩耍,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积极自信的性格。平时生活中要多鼓励孩子,不要挖苦歧视孩子,孩子有一点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
3、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抽动症的孩子都会出现情绪和行为的问题,比如脾气暴躁、容易发怒,而且还会产生一定的攻击性,这个主要是承受能力差引起的。如果在孩子有了良好的抗压能力,对于生活学习上的不如意都能够积极应对,就有利于改善这些行为。
4、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要让孩子按时作息,早睡早起,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避免孩子看刺激性电视和电影。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对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很大帮助。
抽动症属于中医“肝风”“筋惕肉”“瘛疭”“慢惊风”的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儿童的“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有关。其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肝火生痰,心、肝、脾、肺、肾的功能失调。
那么中医是从哪方面调理孩子抽动症的?
补心安神,滋阴清热。痰火动风,乃是致使抽动症的根本原因。但火又有虚实之分,肾气不足,病久致虚,每多出现虚火上炎症状,这时患儿常伴有失眠多梦、心烦惊悸、脉多细数,口舌生疮、唇红苔燥、面赤火升。抽动的频率常表现出徐缓断续,临床治疗时,切忌苦寒直折,以防苦燥伤阴加甚,更不可妄投镇肝之剂。
养心安神,益胃缓中。呈如上述,病症初起,多因痰火动风,但延久津耗,必致心、肝、脾三脏俱伤,遂致阴阳失平,五藏失养,而浮火妄动,上扰心神,故多抽动。这时患儿常伴有面恍少华、舌红苔少、消瘦纳呆、多汗乏力、四肢疲惫、睡中惊醒等心阴不足象。若见此症,可用甘麦大枣煮粥食用,以达养心安神、益胃缓中之效。
镇惊安神,豁痰熄风。患儿因素日心脾不健,易受七情之感,而积忧久郁,损伤心脾,使津液不布,气机不畅,生痰化热,邪扰涉肝以致动风,则肌肉瞤动,神扰心失,而口出秽语、动作无主。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中,正治之本,乃为镇惊安神、豁痰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