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郑州小升初】枫杨、文博、东分、桐柏...当顶级民办转公办!

01、民转公的靴子最近终于要落地了——只差一场官方的正式通知。
前不久,亚星锦绣山河大二期打出了这样的消息——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转公立,锦绣山河大二期划片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
这则消息很重磅,注意资料中的三个点:
1、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这是郑州外国语中学最嫡系、正统的分校,是郑州很优质的民办初中。
2、划片二字。证明民转公之后,是要按照划片来接收大部分生源的。
3、名称不变,核心管理层不变。
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转公,并不是个例。
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搜到这样的消息,传的真真假假:

西枫杨转公办,改名郑州第三外国语;
朗悦慧转公办,改名郑州第四外国语;
省实验文博转公办;
东分要转公办,改名为二七区外国语;
东枫杨改为纯民办,不再享受外总师资;
桐柏一中今年停止招生,再上就要去港区;
四中京广校区、兴华中学、树人中学...
02、传出的消息几乎涉及所有热门民办初中。
现在来看,民转公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只是是否如传闻中如此调整,暂未公布。
完全可以确定的是——的确有一大批民办初中要转为公办。
哪类民办要转?
什么时候转?
师资怎么办?
学生怎么办?
...
家长所关注的这些问题,都是有政策规定和时间节点要求的。

来源于《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

要求义务阶段“公参民”学校作出调整。
什么是“公参民”学校?有三类: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相关机构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
举个例子:
在郑州,大家所熟悉的很多公办教育集团旗下的民办初中大多是“公参民”性质。比如一中教育集团的桐柏一中,省实验旗下的文博,外国语教育集团旗下的东分、西分...
这类“公参民”学校未来只有三种选择。
1、停学、停办。
2、改为“六独立”民办学校。六独立: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
这类学校不能和公办学校共用教师,要自筹资金。
举个例子,在郑州,大家所熟悉的一八联合国际学校,就是独立民办学校。
3、转为公办。
所以,你看到了,很多公办教育集团,公办学校旗下的民办都在忙着转公。
通知中还规定了时间,各地要在2021年8月底前完成专项摸底排查,制定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实现平稳过渡。
两年,也就是到2023年秋季开学前,要全部调整完毕。
03、很多家长得到“民转公”的消息,第一关心的问题就是——咋划片?我们家小区是不是有可能成为学区房?
毕竟,这些学校太火爆了。
这是2021年郑州民办小升初部分学校摇号录取率,热门学校录取概率还是相当低的。

文博录取率27%,桐柏一中(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30%。
先别管这类学校如何划片?是就近原则?还是来一个“多校试点”先行,片区内统一分配?
退一万步来讲,即便划片能上,已经没了灵魂的民办初中还值得期待吗?
优质民办之所以优质,大家都清楚,小班教学,生源好,师资好,升学率高。
最核心的财富就是生源和师资。但,在民转公之后,完全被卡得死死的,可操纵空间将逐年缩减。

通知里,专门对老师做了要求。
地方政府和公办学校不得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新增派具有事业编制的教职工。已经派出的,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引导退出,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过渡期,分类管理,稳妥推进。

有编制的老师要退回公办,没有编制的老师要么考编制、要么代课、要么另谋出路。这方面对学校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撤出师资,在有些民转公学校中已经开始执行!(但在郑州,目前有些民转公学校依然保持资源互通,师资力量暂未受到太大影响。)
通知中,对生源也有把控。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公办学校或者公办学校校区、分校的名义招生,也不得以借读、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招生。
其实,关于民办初中生源,这几年,一直在有效遏制“掐尖儿”,通过考试选择优质生源的路被逐渐堵上。
这几年,郑州民办小升初政策一年一改,每年都有新变化。
2019年,郑州民办小升初实行电脑随机排位和学校面谈相结合,比例为4:6。
2020年,郑州民办小升初100%摇号,原则上,民办学校招生范围限于审批地行政区域。
...
今年,就等着民转公重磅公布吧。

04、为什么要民转公?
为什么民办小升初政策一年一变?
为什么会有多校划片?
为什么允许公办学校教育集团式发展?
...
还是我们所说的,一切为了教育公平,一切为了教育均衡性发展,有碍于教育均衡性发展的都会被一一剔除。
通过考试选拔,掐尖儿牛娃,
高薪聘请老师,打造名师团队;
...
对不起,直接切断。
那,问题又来了。
未来,小升初,还会有什么计划,民转公这些名校能选吗?公办学区房是不是又要拔地而起?九年制学校是不是独占优势?优质独立民办是不是水涨船高,更难进?
1、优质独立民办势必会更难进,但它不是主流,不影响大势。
民办义务教育有一个数额限定。很多城市都将民办生源占义务教育阶段生源的比例,控制在5%。
这意味着,将来义务教育阶段,必定是公办的天下。民办初中数量急剧下降,像一八这种独立的,有口碑,有成绩的民办小学初中会更加难进。但,这不是主流,不影响大势。
2、公办实验班会是很多牛娃的第一选择。
虽然没有民办了,但很多公办学校其实还是有实验班的,实验班的师资、生源、甚至课程设置都要好于普通班。
这些实验班会是很多牛娃今后的第一选择,竞争力也会加剧。
3、老牌学区房,一时半会价格下不来。
毕竟,优质教育资源就那么多。你不买,也有人会愿意买。但真心希望普通家庭不要太执着追求高溢价学区房,花了大价钱在名校读普通班,意义不大。
至于想要投资学区房的,还是省省吧。
多校划片,教师轮岗,六年一学位..这些政策随便一个落实到底,都能影响学区房市场。尤其是六年一学位,这一政策会彻底锁死,学区房短期买卖的流动性,个别区域会出现有价无市。
4、多校划片,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快落地。
为什么?最新的通知是教育均衡的地方不会实行多校划片,教育不均衡的地方才会实行,不均衡,说的是那种悬殊特别大的区域。
金水、中原,这些名校聚集的片区,悬殊大吗?还是经开、惠济这些片区,教育资源悬殊更大?怎么去判定这个教育均衡?
即便最新的文件中,金水被列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并没有看出要实行多校划片,而且,这个框画的执行时间更久。
5、民办往届生不会受很大影响。
改革是渐进的,给了两年时间用来,理顺机制体制,实现平稳过渡。根据其他城市的做法,往届学生不会受很大的影响,老师应该会带完毕业,收费还是参考进校时的标准。
6、教育不均衡依然长期存在,只要锁区还存在,像金水、中原,教育强区的价值依然存在。
所以,尤其是选择主城城中心新房,或者二手房时,一定要注意教育资源,至于新城区,影响不大,毕竟周边都是新建学校,教育水平差距不大。
按照往年时间表,民办小升初政策会在5月下旬发布。
今年有哪些民办学校要转公办?哪些学校仍能独立办学?哪些学校最终停办?哪些片区又能新增公办初中...静静等待吧。
本文来源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