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Wb-9YAVmIAznw3JS2-gWw?pwd=dxfc
提取码:dxfc

内容简介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修订本)》是茅海建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历经十余年所得成果。
茅海建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茅海建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修订本)》对我国鸦片战争这段历史作了回顾,试图以全新的视角来解析这场颠覆清王朝的浩劫。作为一名求真的治史者,茅海建历数了清朝的军事力量、骤然而至的战争、广州的“战局”、“抚”议再起等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鸦片战争对于清朝统治打击的致命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论著。
作者简介
茅海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师从陈旭麓教授。曾任军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目录
自序
绪论 由琦善卖国而想到的
一 琦善其人
二 琦善卖国罪名之否定
三 琦善卖国说形成的原因
四 本书的主旨
第一章 清朝的军事力量
一 武器装备
二 兵力与编制
三 士兵与军官
第二章 骤然而至的战争
一 从严禁吸食到严禁海口
二 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及其评论
三 林则徐的敌情判断
四 林则徐的制敌方略
第三章 “剿”“抚”“剿”的回旋
一 初战
二 “剿”“抚”之变
三 伊里布与浙江停战
四 琦善与广东谈判
五 虎门大战
第四章 广州的“战局”
一 杨芳的“果勇”
二 奕山的“靖逆”
三 三元里抗英的史实与传说
第五章 东南壁垒的倾塌
一 璞鼎查的东来
二 厦门的石壁
三 定海的土城
四 镇海的天险
五 浙东的反攻
第六章 “抚”议再起
一 “十可虑”
二 屡战屡败:从杭州湾到扬子江
三 求和的历程
第七章 平等与不平等
一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引起的忧虑
二 迈入陷阱:中英虎门条约
三 “等价交换”?中美望厦条约
四 “奉献”:中法黄埔条约
第八章 历史的诉说
附录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从数量上讲,清军水师舰船也有数百艘之多;从种类上讲,清军战船样式亦达数十种;但是,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船小。清军最大之战船,其吨位尚不如英军等外级军舰,清军安炮最多之战船,其火炮数量也只相当于英军安炮最少之军舰。至于其它的弱点,当时人亦有清醒的认识。闽浙总督邓廷桢对此作过评论,除未涉及舰船的帆索、航速等技术外(很可能邓廷桢未有航海经验,对此不甚了解),对船体的质量、火炮的数量、炮手的安全等问题,都进行了具体的比较。他的结论是:“船炮之力实不相敌”,“此向来造船部定则例如此,其病不尽在偷工减料”。
不是说当时中国的造船业只能达到这个水平,中国此时也造出过比战船更大更坚固的远洋商船。这里就涉及到邓奏中提到的“部定则例”。清朝的战船样式大体是在乾隆年间固定下来的,并用“工部军器则例”、“户部军需则例”等条规确定其样式和修造军费。这就自我限制了战船的发展。各地没有更多的钱去制造更大更好的军舰。为了保持水师战船对民船的某种优势,清朝又反过来规定民船的大小尺寸,限定民船出海时火器、粮食、淡水的携带数量。这么一个循环,严重滞碍了中国的造船业、航海业的进步。
即便是如此落后的水师师船,其完好在航率仍是很低的。例如,鸦片战争前,福建水师共有大小战船242艘,除去修理未竣、应届修期、被风击碎者外,在营驾驶者118艘,在航率仅48.8%。又如,浙江定海水师镇共有战船77艘,遭风击碎、修理未竣者达30艘,在航率仅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