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作业高一十五班弘毅
项羽可能是故意整死曹无伤的,因为项羽的性格导致他十分反感这种叛徒,考虑到楚汉相争还没有正式开始,曹无伤在项羽心里可能只是一个卖主求荣的卑鄙小人,和战争中主动投诚归降的人明显不同,可是曹毕竟是来投靠项的,项也不好意思直接弄死曹,如果真这么做了,传出去自己的名声就真的臭了,所以直接透漏给刘邦真相,让刘邦执行家法。 一,失民心 是刘邦率先进入的关中地区,行仁义之师,随后出城驻扎在霸上,并主动让位给项羽,而项羽刚坑杀秦国 俘虏二十余万人,如果在此时杀害刘邦会失掉民心;其三是项羽与刘邦对打后,各诸侯国未必会出手帮他,他没有必胜的把握 二,兵力 项羽这边的几十万军队里,听令于他的仅有十几万的亲兵,而其他都听令于各路诸侯。说白了项羽与刘邦在那时候的势力是相当的,如果真与刘邦开战,他这边的各诸侯国肯定会观望而不出手相救,他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项羽再三思量后,才决定在鸿门宴中不杀刘邦。 在项梁兵败定陶被杀之后,被其拥立的楚怀王熊心不甘继续做傀儡,于是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他将项羽、吕臣两支军队合兵一处,由自己亲自统率,变相收缴了项羽兵权。与此同时,熊心则大力提拔宋义等非项氏将领。 章邯在初步平定楚地叛乱后,渡河北上攻打赵地,赵王赵歇兵败被困于巨鹿,遂向各路诸侯求援。楚怀王熊心于是决定兵分两路灭秦,并与众将约定“先入关中”,项羽本想率军西进,但却被楚怀王拒绝。之后,楚怀王破格提拔宋义为卿子冠军,并以其为上将军,率领项羽、范增、英布等北上救赵,又令刘邦收拢陈胜、项梁散兵,向西攻掠秦地。 宋义行军至安阳后,逗留四十六日而不进,项羽遂以““宋义与齐谋反楚”为由,假借楚怀王之令将其斩杀,就此夺取兵权。那么,此时项羽手中的兵力有多少呢?《前汉纪·高祖皇帝纪》中有“宋义与项羽将五万,距秦三将”的记载,由此可知项羽麾下此时拥兵应该在五万左右。 “巨鹿之战”后,项羽招降了章邯军团,又整合了其他诸侯联军,而在西入关中途中,大军行至新安,因担心秦军数量太多,入关后如果不听令将会引起祸患,于是项羽下令将秦降卒二十余万全部在新安城南连夜坑杀。因此,项羽入关所率领的军队,主要由其本部军队和诸侯联军所组成。 进入关中之后,《史记·项羽本纪》有载,“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的记载,可见当时项羽麾下的确是有四十万军队的,而刘邦只有十万。《汉书·高帝纪》同样记载,“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汉书·项籍传》则记载“羽将诸侯兵三十余万,行略地至河南,遂西到新安.....击坑秦军二十余万人”。 刘邦则不同,刘邦西进之时手中兵力只有数千人,在收编了刚武侯柴武的四千人后,郦食其仍然说其“不满万人”,之后郦商又带领四千人投奔刘邦,使得刘邦在入武关后,兵力发展到两万以上。而进入关中之后,由于刘邦及时安抚人心,这才迅速扩张兵马,使得军队补充到十万人左右,这才有了与项羽叫板的资本。 如上,“鸿门宴”之前,项羽虽然拥兵达四十余万,但实际上却是由自己的兵马和诸侯联军所组成,其中本部兵马主要是原属于宋义麾下的五万兵力,即使“巨鹿之战”后有所扩充,应当也极为有限,就算加上蒲将军和英布的两万军队,其麾下总兵力应当也不超过十万人。毕竟楚怀王熊心是不可能给其派援兵的,而西行途中的散兵则已经被刘邦收拢差不多了 三,气量 项羽之所以会对刘邦感到愤怒,主要还是因为刘邦竟然敢派人守住函谷关,阻挡项羽进军关中。现在刘邦亲自跑上门来谢罪,并解释说自己的本意并不是要背叛项羽,而是要防备别的来路不明的势力。刘邦已经亲自登门表示了顺从和臣服,相当于承认自己是项羽的手下,如果这种情况下还不肯饶恕刘邦,那么在众人看来就会显得气量太小,对项羽自身也非常不利。 陈胜之前因为气量太小导致手下诸将离心离德最终走向失败的教训还在,项羽当然不想因为杀一个刘邦而导致自己手下诸将离心离德,尤其是英布、龙且、钟离昧这种功劳很高的大将们,心里多少会有些害怕,怕功高震主被诛杀。如果手下诸将都人人自危,那么项羽就会自乱阵脚,最终不战自溃,迅速走向灭亡。 张良、项伯都帮助刘邦求情,这两位大佬的面子都很大,甚至是太大了,项羽也不得不看他们的面子。 四,面子 项伯不用说,是项羽的叔父,项羽能够迅速起家,与家族势力基础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叔父也必须予以尊重。张良更是了不得,首先是家世,张良的祖父、父亲连续当了韩国五任国君的相国,论家世,张良的身份也不在项羽之下。更重要的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虽然并未成功,但这份胆量、决心和策谋却使得他在所有人心目中都成为神话传说一般的人物,在这一帮造反起家的诸侯们心中,简直就是老辈一般的存在。所以张良的分量很重,不要说是项羽,就是项羽的叔父项梁,也对张良礼让三分。他的面子,即使项羽在巨鹿一战名震天下,此时即将成为事实上的天下主宰,也还是不得不给。 五,自傲 刘邦能够先入关中,主要是靠走南路避开秦军主力,他在进军关中的途中和秦军打的硬仗不多,主要是靠各种计谋,这在与率军与秦军主力正面交锋的项羽看来,多少还是有些投机取巧,不算多大的本事,至少在战场上肯定不是自己的对手。项羽认为刘邦有一定的本事,至少比自己手下现在领着的这些诸侯们要强,但还没有强到可以做自己的对手的程度,所以也还不是非杀刘邦不可。 刘邦不管怎么说,毕竟是在灭秦之战中有大功之人,甚至功劳仅次于项羽本人。在诸侯们都还在的情况下,如果现在就杀了刘邦这个有功之人,不仅从道义上来讲说不过去,而且那些在反秦起义中出生入死的诸侯将领们,谁不寒心呢?反秦联盟在灭亡秦朝之后本就已经失去目标,面临解体,现在如果杀了刘邦,那么诸侯们肯定会离心离德,最终也不会对项羽心服口服。更重要的是,杀刘邦就相当于否定了灭秦的功劳的意义,从而也就否定了项羽自身获得权力的根基,也就让项羽自身的权力也变得不那么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