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就像一根脐带,牵引着痛苦与快乐
原生家庭这个词,在这十几年来随着佛洛依德的心理学剖析,从科普渐渐走向滥用,阿德勒的突破自卑摆脱束缚理论开始接棒,原生家庭论逐渐沦为一种逃避努力,摆烂放弃的代名词。
我的观点则是原生家庭当然是存在巨大影响的,但作为自当行健对未来寄予希望的个人来说,不论这影响的大与否,该做的努力和坚持都不该停歇,不求其万一,而是人首要任务需是活着,活着就包括接受隐忍及后图之。所以,需承认之,但不可为之压倒,人生态度应如是,未来才算可期。
人的出世,未曾接受过邀请函,出世这件事可能是人一生最被动的一件事,不同于死亡原因的千奇百怪,一个人的出生原因皆统一为,母亲的月份大了,肚子里待不住了,且人与人之间的胎中月份差异前后不过几天,一周,最多提前一至两个月。
出生于怎样的家庭,被支配于怎样的父母亲人,从小熏习怎样的家教和基本教育,成长于怎样的气候环境和人际关系都帮助塑造成为怎样的自己,这是确定肯定以及一定的规律。
如一个爱吃的人,多半不会太委屈自己的食欲和对美食的咂摸与探求。
如一个成长于过于贫穷或富有的人,多半对于金钱和劳动价值有着过于简单或固着的执念。
如一个童年太过悲惨或者治愈的人,多半会带着残缺或者满足的心理在其人生道路上躲避着或重复着旧有的车辙印。
原生家庭就像一个甩不掉的影子那般跟踪着自己的主人,而只有在正午阳光那么强烈的照射下,才会短暂的消失片刻,之后便又迅速占领它的领地,左右主人的命运。
原生家庭如同出生时的那条脐带,绝无可能真正的剪断,与其与之对抗,继而被各种心情摆布,不如与其和谐共处,承认它,甚至迁就它,默许它,但也警惕自己不要丧失自我意志最后的那一点阵地,即使并不明晰有时候的坚持是对还是错,然而内心上也不接受完全的躺平和就范就罢了。
别小看这一点的底线,人生的千万种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皆由此而生。人生的道路不在于每一步的对错,而应是从不轻易停歇脚步,不将自己的人生拱手出让,即使内心依旧迷惑和不安着。
人生的诸多滋味应该正来源于此,不用忧虑,世事总会迎面而来,桩桩件件等着你的招式。
不害怕,应对去,因为谁都没有退路,亦不该心系退却!从无明的出世起,行向有你有我的人生大世界,不错过苦痛,也邂逅欢乐,满载经历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