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姜导的话
“就是为了这点醋,才包的这顿饺子”。
电影应该如何鉴赏,吃饺子,还是尝醋?
商业大片这盘饺子可真香,色香味俱全,有没有醋都好,煮的蒸的煎的,什么做法都有。
有的人吃法也真叫怪,喜欢弄个梗概——“其实,弯弯绕绕的,不就一个三鲜馅的吗”、“这次做的牛肉大葱也就那么回事”、“这面皮擀的,捏出来卖相都不行!”
好像他们嘴里什么都能差不多,是这样吗?——就当他是吧!
可是单纯文字就能达到的,用它电影来做什么?
看电影不关注构图,不注意运镜,不注重意象,就喜欢吃速食品,一切与自己现有认知不符的,在他们眼里都是故作清高,都在装。说句陈词滥调,牛不是装的,( )才是。
当你把电影当娱乐消遣的时候,消费者的评价至关重要;可在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时候,话语权便又会移交至专业知识丰富的影人手中,和他们比,你学过多少书籍,认识什么流派?
这时雪亮的观众维护自己又开始改口,张口便是有人收钱,可没见几个拿得出确切证据
——我甜美为什么不能就为了一句台词、一个镜头,一种表达,拍甜美的一部电影?